为了更多的爆款,红果短剧开始给短剧“打标” -

来源:人气:454更新:2025-07-29 06:25:40

作为互联网内容领域的新兴平台,红果短剧近期展现出积极的学习姿态,正通过引入新机制提升内容推荐效率。据悉,该平台已在特定范围内启动短剧智能标注功能测试,通过分析作品的收藏数、点赞量及评论数据等多维度表现,为优质短剧添加如"点赞突破XXX万""评论量达XX万"等专属标签。以热门短剧《亲爱的,我要结婚了》为例,其因获得超百万点赞而被标注为"点赞突破100万",而《朕与她》则凭借五万 评论量获得"评论量达5万"的标签标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数据标签不仅具有内容说明功能,更承担着分类导航的作用,用户通过点击相应标签可进入同类作品聚合页面,实现精准内容发现。

对于熟悉B站等平台的用户而言,这一现象早已耳熟能详。红果短剧近期推出的多项优化措施,旨在突破单纯依赖播放量与热度值的评价体系,为用户构建更精准的内容筛选机制。相较于播放量指标,收藏、点赞及评论等互动数据更能体现短剧的真实市场反馈,同时有助于降低用户的决策成本。此外,这种调整也将引导内容创作者将重心从"博眼球"转向"留住用户",推动平台产出更贴近受众需求的作品。

值得注意的是,用户群体普遍存在的从众心理使得爆款榜单体系可能加剧头部内容的虹吸效应。回顾今年4月的改版,红果短剧在调整热度值统计口径的同时取消了数值上限,导致后续头部剧集热度呈现爆发式增长。平台对爆款内容的扶持力度也日益明显,数据显示截至7月16日已推出17部播放量破10亿的短剧,其中7月初上线的《念念有词》更创造了播放量破10亿、热度值超1亿的纪录。

尽管Questmobile数据显示红果短剧月活用户规模已达1.99亿,但随着腾讯、小红书等平台加速布局短剧赛道,其面临竞争压力持续加剧。同时,用户增长动能减弱,使得爆款数量成为衡量平台竞争力的关键指标。在短剧用户呈现明显"用脚投票"特征的背景下,建立"红果短剧=爆款"的用户认知变得尤为重要。这要求平台不仅要依靠字节系生态导流,更要通过持续输出优质内容塑造用户黏性。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用户规模增速放缓,广告变现空间也面临瓶颈。为此,红果短剧近期开始测试图文社区和短视频功能,或许是在探索多元化变现路径。数据显示2025年微短剧投流规模预计达到423亿元,同比增长28%。这一增长既受益于端原生模式的爆发,也源于免费短剧的投流规模持续扩大。尽管头部内容方可能对付费流量需求有限,但中小创作者仍需通过付费获取更多曝光,这种需求与短视频生态中的腰部创作者形成呼应。

在行业向纵深发展的趋势下,"厂牌运营"正成为新的竞争维度。越来越多的内容生产方选择在红果短剧平台上打造专属品牌,试图构建差异化竞争力。然而,过度聚焦头部内容可能带来数据真实性风险,平台需要警惕黑灰产通过虚假互动制造"伪爆款",防止评分体系异化为新的流量游戏工具。

与此同时,如何防止对数据指标的过度依赖从而挤压小众创新题材的发展空间,同样值得关注。本质上,红果短剧旨在打造一个内容生态体系,而非单纯依赖算法与数据堆砌的“短剧帝国”。尽管热度值、播放量及点赞量等数据具备可量化特性,但它们绝不能成为评价内容价值的唯一标尺。

Copyright © 2023 www.jdw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