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单日票房破2亿,儿童电影从“陪看”到“必看”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742更新:2025-09-04 21:45:10

今年端午节假期的第二日恰逢“六一”国际儿童节,当日电影市场总票房在经历84天后再次突破2亿元大关,这也是中国电影产业化发展以来,六一档期第三次实现这一成绩。亲子家庭观影需求旺盛,动画电影《哆啦A梦:大雄的绘画奇遇记》《时间之子》《星际宝宝史迪奇》成为热门选择。观众朱女士表示,其7岁女儿已从“熊出没”“猪猪侠”“喜羊羊”等经典IP动画,转向《小马鞭》《向日葵中队》《我,就是风!》等新作品,目前更偏好动画形式的影片。近年来,儿童电影通过“动画 真人”融合模式,持续深耕低龄与合家欢市场,在国内电影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动画领域,《哪吒之魔童闹海》《长安三万里》《罗小黑战记》《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等作品表现亮眼,尤其是《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之魔童降世》两部影片累计票房突破205亿元,稳居儿童动画电影票房前列。真人电影方面,《皮皮鲁与鲁西西之罐头小人》《我,就是风!》《小马鞭》《再见土拨鼠》《向日葵中队》等作品在社会价值层面获得认可,部分影片已获得金鸡奖、华表奖等重要奖项提名或获奖,同时在各类电影节展中取得佳绩。儿童电影正以创新内容和多样化推广方式,为不同年龄段观众提供娱乐选择,同时肩负文化传承使命,成为电影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长安三万里》为标杆的追光动画,正在儿童动画电影领域开辟独特路径。"白蛇"系列、"新神榜"系列以及即将在今年亮相的《聊斋:兰若寺》等作品,共同构建了追光动画围绕中国古典文本展开的"新传记""新神话""新文化"三大电影宇宙体系。相较于"熊出没"系列的儿童向定位,追光动画更注重合家欢式观影体验,其动画电影往往能引发成人观众的情感共鸣,通过作品塑造品牌形象,持续拓展中国电影市场的影响力。在儿童真人电影领域,尽管市场表现相对薄弱,但《我,就是风!》等影片通过校园公益放映与社区活动,探索出寓教于乐的新模式。该片改编自广东省云浮市云安区高村镇独臂少年张家城的真实故事,其"分线 分区域"的发行策略突破传统框架,累计票房突破1350万元。影片融合少年励志、运动竞技等正能量元素,引发观众热烈反响。导演邓原指出,这些作品承载着传递向上向善精神的社会价值,能够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积极助力。

由江苏青年作家刷刷同名小说改编的儿童真人电影《向日葵中队》聚焦五(3)班学生与自闭症儿童莫离的相处历程,展现从认知差异到情感共鸣的转变过程。影片通过校园互动与成长叙事,以多样的宣传活动形式推动观影普及,包括融入"七彩的夏日"未成年人暑期活动、社区亲子共赏等场景,引导家庭与学校共同参与。利用学校报告厅及多媒体教室等载体进行集中放映,使影视教育更贴近校园生活,为少年儿童营造沉浸式观影体验。

作为影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电影在德育和美育领域发挥着独特作用。2018年教育部与中宣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应通过优秀影片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儿童电影不仅是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更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媒介。

中国艺术研究院高级编辑支菲娜提出三项提升路径:第一,打通商业放映通道,通过优化院线策略提升儿童电影的吸引力与上座率;第二,完善公益放映体系,将优质影片观赏纳入国家基础公共服务范畴;第三,强化放映附加值,通过专题展映、定制包场、节假日优惠等创新形式拓展影片传播空间。创作者需秉持教育使命,运用富有童趣的叙事手法构建正向价值观体系,同时拓展多元审美视角,让艺术表达既能触动儿童心灵又能引发成人共鸣。

儿童电影市场持续增长印证了观众对优质内容的期待,也彰显了创作者积极回应社会需求的创作姿态。未来需持续打磨精品内容,以真诚情感编织生动故事,推动儿童电影产业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打造兼具教育意义与艺术价值的新型影视作品。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