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间》首播,用讲故事的方式讲哲学心理学,徐兵赵丽颖很高级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135更新:2025-09-05 23:40:04

5月28日晚间,电视剧《在人间》在爱奇艺平台上线前三集,开启正式播出。该剧由徐兵担任编剧兼导演,赵丽颖、尹昉、张一山、周一围、董子健与孙千等实力演员联袂主演。全剧共分为8集,从目前已释出的三集内容来看,作品聚焦"人格分裂"这一深刻主题,通过叙事探讨哲学与心理学议题。作为国内少见以故事形式呈现心理哲思的电视剧,该作品标志着徐兵团队在国产电视剧领域的一次重要创新尝试。

对电视剧《在人间》的"分裂人格"主题进行哲学心理学解析,目前仅能基于已播出的三集内容展开初步探讨。随着剧情推进,观众对"谁是精神病人"这一核心命题的认知呈现动态变化:第一集通过张一山角色的异常行为引发对精神病理的质疑,第二集则将焦点转向赵丽颖角色的内心挣扎,至第三集更揭示尹昉角色的潜在心理危机。这种叙事策略暗示了多重人格的复杂性——或许每个角色都承载着不同的精神状态,而真正的精神分裂或许存在于角色之间的相互映照中。随着后续剧情的展开,这种心理结构的层次感将愈发清晰,最终揭示出更深刻的哲学命题。

当主角(无论性别)以现代科技手段进入平行维度后,意外遇见了董子健、孙千与葛铮三位角色。我认为这三人所呈现的封闭型人格——抗拒自我展开、回避社会联结——实为主角内在心理结构的外化投射。剧中尹昉、赵丽颖与张一山等角色,本质上并非独立个体,而是主角分裂人格的不同侧面。整部电视剧《在人间》的叙事框架,实为主角通过多重人格构建出的完整心理图景,所有角色皆源于其内心世界的自我对话与想象。

周一围在《在人间》前3集中的角色定位为一位科学工作者。徐峥与莫文蔚于2014年合作的电影《催眠大师》中,曾采用颠覆性叙事手法:当观众以为主角是催眠大师时,结局却给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反转,揭示其实际是被催眠的对象。这种叙事策略或许暗示《在人间》亦可能暗藏类似巧思——当众人认定尹昉角色旨在引导周一围角色进入多维空间时,剧情或将在终局对周一围角色本身展开重新定义。此类故事架构在欧美影视作品中较为常见,创作者往往以西方哲学与心理学理论为叙事基础,通过抽象概念构建剧情逻辑。相较而言,中国影视创作传统更偏重经验主义与现实主义路径,倾向于遵循现实原则讲述具象故事。

徐兵此次执导的《在人间》突破了传统现实主义叙事框架,转而以哲学与心理学为叙事支点,构建出对“在人间”概念的深层诠释。相较于以往国产剧中罕见的此类尝试,该作品成功开创了电视剧叙事的新维度,其独特的表达方式或将引发后续创作的效仿。观众若缺乏相应的哲学与心理学知识储备,可能难以理解剧中层层递进的隐喻体系;而当观众以相关理论为参照时,便会发现剧情中晦涩的叙事逻辑实则蕴含深意,展现出人类思维在哲学领域遨游的可能性。这部剧作犹如为观众打造了一片思想海洋,其叙事深度与艺术表现力,正考验着每位观众的思维敏锐度与理解能力。

本文观点仅基于《在人间》目前已完结的前三集内容。后续共有五集尚未解读,随着剧情推进,我将持续更新观点,与各位读者共同探讨。须知当前分析难免存在疏漏与偏差,恳请方家指正。(文/马庆云)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