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181更新:2025-09-06 04:55:12
葛淑珍并未依靠那笔存款坐享其成,而是选择自力更生,不仅将子女抚养成人,更实现了个人经济独立。2020年,某直播节目中,当被问及赵本山妻子马丽娟对儿媳的择偶标准时,她坦言:“首先得讲究仪表与教养,要真心疼爱我的儿子,且需来自一个完整家庭。”话音未落,她似乎察觉言辞可能引人误解,随即补充道:“当然,单亲家庭的子女也未必不可,关键在于家庭氛围是否和谐,是否有健全的家教。”此番言论随即在社交平台掀起波澜,部分网友质疑其话语存在针对性,认为这是在暗示葛淑珍与赵本山的子女关系。实际上,作为母亲为子女幸福考虑的情理,本无可非议,但赵本山作为公众人物,其妻子的公开言论难免引发舆论关注。葛淑珍曾是赵本山的首位妻子,在其事业低谷期选择与他共度12年光阴,后在赵本山声名鹊起之际结束婚姻。两人的情感历程始终充满话题性,而33年后的今天,葛淑珍的生活状态如何?让我们透过她的经历一探究竟。
1977年,19岁的赵本山刚从社区文艺宣传队退下,彼时在农村已属大龄未婚男青年。并非他挑剔,而是乡亲们普遍不愿将女儿许配给他。多次相亲皆以失败告终,女方或因嫌弃他家境贫寒,或因不满他作为宣传队成员的"不务正业"形象。赵本山的家庭窘迫程度堪比"屋无半瓦",其父亲留下的老宅在他外出演出期间被二哥推倒重建,他只能寄居在生产队打更的王老头家中。直到遇见葛淑珍,这位来自铁岭市开原县石龙村的姑娘才结束了他长达数年的单身生活。葛淑珍自幼与兄长相依为命,面对赵本山的求婚,她虽未多言却已默许。尽管赵本山觉得她肤色黝黑、体型健壮且性格沉默,但这份婚姻对贫困的赵本山而言弥足珍贵——葛淑珍不要彩礼,更不嫌弃他穷困潦倒。两人见完面的当天便按照风俗定亲,约莫半月后,葛淑珍带着仅有的家当来到赵本山家。所谓"家",实为与他人共租的半张炕,北侧3平米的区域与另一户人家共用,夜晚以帷帐隔开便成二人世界。婚礼过后次日,赵本山便随社员下地劳作,葛淑珍则默默承担起家务,其干农活的利索程度令人惊叹。尽管赵本山常分不清苗草,葛淑珍却从未苛责,反而鼓励他发展二胡技艺。只是这对夫妻的日常交流始终寡言,或许是性格使然,也或许是命运的安排。
葛淑珍日复一日地在田间劳作,将全部精力投入家庭琐事,而赵本山自幼在宣传队浸润,骨子里带着文艺人的浪漫情怀。每当他想用幽默缓解气氛,讲些俏皮话逗妻子发笑时,葛淑珍总是面无表情地料理饭菜,仿佛那些风趣的言语与她毫无关联。在她眼中,夫妻间的默契不过是对生活的共同承担,柴米油盐间相依为命便是最实在的幸福。然而赵本山渐渐察觉,自己那些在舞台上演绎的文艺情调,在现实生活中竟成了无法逾越的鸿沟。
在平静度过两年后,葛淑珍与赵本山迎来了他们的长女赵玉芳。正值此时,公社重新组建文艺宣传队,而擅长吹拉弹唱的赵本山获得了难得的展示机会。他毅然决然重返公社工作,尽管葛淑珍处于月子期亟需照料,但她深知丈夫对艺术的执着,最终选择默默支持他的事业追求。
两年后,次子赵铁蛋的降生带来了沉重打击——这个孩子不仅患有先天性聋哑,更同时罹患软骨症、肺气肿和心脏病。幸运的是,此时赵本山已开始通过表演谋生,为儿子的治疗提供了经济保障。凭借扎实的文艺功底,他先后在农村调演中崭露头角,被县剧团吸纳,又因《摔三弦》这首作品在沈阳声名大噪。
随着事业步入正轨,赵本山被调至铁岭市民间艺术团任职。葛淑珍带着两个孩子迁居铁岭市区,住进了宽敞的三室一厅住宅。作为家庭主妇,她全心投入育儿,从不干涉丈夫的工作安排,给予他充分的创作自由。
然而,随着赵本山的名气攀升,夫妻间的隔阂日益加深。精神层面的交流逐渐变得困难,葛淑珍只能通过学习城市女性的日常妆容,精心打扮自己来维系感情。但赵本山频繁的演出行程让两人形同陌路,有时甚至长达一年无法相见。据记载,1988年至1990年间,赵本山总计仅在家度过28天,这种长期分离进一步加剧了夫妻关系的疏离。
葛淑珍的哥哥敏锐察觉到兄妹间的裂痕,不忍心看妹妹过着近乎“活寡”的生活,建议她考虑离婚。这一提议折射出当时家庭主妇在传统观念与现实困境中的艰难处境。
然而葛淑珍却坚决反对,她明确表示赵本山从未提及过离婚。事实上,早在离婚念头萌芽时,赵本山已主动征得女儿赵玉芳的同意,随后找到葛淑珍提出分道扬镳的请求。面对丈夫的决绝,葛淑珍展现出超乎寻常的坦然,轻描淡写地说:“感情不合就分开,但需要给我10万作为生活保障。”赵本山当即承诺,除支付25万元生活费与抚养费外,还将三居室房产及车辆留给她,自己选择净身出户。1991年5月,两人在平静氛围中完成了离婚手续。
虽成富婆却选择辛勤劳作,葛淑珍在离婚后意外获得25万元存款,这笔钱带来的月利息甚至超过市长薪资。但当儿子病情好转后,她毅然决定外出谋生。面对女儿的劝阻,葛淑珍态度坚定地解释:“这些钱终有耗尽之时,与其守着不动,不如主动创造价值。”最终女儿只得妥协。由于性格内向且缺乏技能,葛淑珍在求职过程中屡屡受挫,直到在新开的火锅店找到洗碗工工作。尽管月薪仅150元,她仍视作慰藉——既可支付儿子医药费,又能维持自身价值。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1994年寒冬,年仅10岁的儿子赵铁蛋突发心脏病离世。葛淑珍陷入漫长的悲痛中,身体状况持续恶化,不得不辞去工作居家调养。待身体恢复后,她再次踏入职场,先后在个体店担任营业员、摆地摊售卖日用品,最终在水饺店从事勤杂工,日均工作超10小时。某日电视播放赵本山小品时,顾客议论纷纷:“铁岭出了个名人赵本山,如今富得流油”;“可怜葛淑珍,离婚后还有没有再嫁?”这些话语让葛淑珍情绪失控,打碎一整套餐具。为掩饰情绪,她谎称自己痴迷赵本山小品,老板不仅未责怪,反而理解地说:“赵本山是铁岭走出去的笑星,喜欢他很正常。”此番对话加深了葛淑珍的隐痛。
1999年,女儿赵玉芳考入大连外国语学院,葛淑珍毫不犹豫地成为“陪读妈妈”。在大连安顿好女儿后,她结识了百货店老板何俊莉。这位同为离异的乡亲,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将店铺经营得风生水起。看着何俊莉的成功,葛淑珍萌生了创业念头。这份对生活的执着,最终促使她彻底放弃重归赵本山的幻想,转而专注于自身的奋斗历程。
在反复权衡后,葛淑珍与女儿深入沟通了自己的创业计划。令她惊喜的是,女儿不仅没有反对,反而积极支持这一决定,为其注入信心。通过实地考察,她确定了开设餐厅的方案,认为餐饮业本质是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其运营模式可视为将家庭厨房进行规模化经营,既具备明码标价的规范性,又拥有便捷的操作流程。在与一位热心老板交流后,她决定先通过在海鲜店工作的实践来积累经验,学习成熟的经营模式。
她始终以勤勉的态度投入工作,同时也在琢磨着若自己成为店主,该采取怎样的经营方式。每当目睹老板对客人的吝啬,她便暗自警示自己,未来的经营中绝不能重蹈覆辙。直至赵玉芳大学毕业,摆脱了就业压力,她才下定决心放手一搏。恰逢此时,小区附近"味真香"饭店即将转让,她毫不犹豫地以两万元购入。
接手后,葛淑珍保留了原有招牌,也未重新招募厨师,因为她深知底层劳动者求职的艰辛。她还添置了消毒柜与饮水机,制定严格的卫生规范,要求厨师佩戴手套、穿着统一制服,并聘请两名面容整洁的年轻女性担任迎宾。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她始终坚持菜品品质,曾亲眼目睹服务员准备上桌的土豆炒肉丝中肉丝稀少,当即要求厨师重做,确保肉丝与土豆丝的比例均衡。
半年后,葛淑珍惊讶地发现五万元备用金濒临耗尽。经女儿协助清点库存,才意识到她将进价三元的菜品以两元售出。面对亏损,女儿焦急地建议止损,赵本山也劝她关闭店铺,认为太过诚实难以盈利。然而葛淑珍态度愈发坚定,她反驳道:"谁说厚道就赚不到钱?我偏要证明这一点。"
然而,正是味真香饭店的生意兴隆,却引发了周边商铺的不满。他们不惜以更高薪酬挖走了主厨,令葛淑珍倍感寒心。临别时,那位离职的厨师曾冷嘲热讽道:“葛老板,世上哪有像您这样开饭店的?心肠不黑,永远赚不到钱。”尽管如此,味真香并未因经营困境而倒闭,反而因失去核心人员而门庭冷落。葛淑珍并未被击垮,她依然坚守做人的底线,坚信唯有秉持原则方能立足。在亲友建议下,她重新整合现有资源转型快餐业务,更特邀营养师参与配方设计,确保每份盒饭既美味又健康。她坚持薄利多销策略,当同行每份赚取1元时,味真香仅取5角,却因此保持每日500份以上的销量。如今,虽然门店规模依旧不大,但生意红火程度令人瞩目,月入颇丰。葛淑珍仍在大连独自打拼,身份已从一位离异的农村妇女蜕变为身价过百万的餐饮老板。面对村民在春节时的劝说——“您借着赵本山的名气,何必如此辛苦赚钱?”——她始终淡然一笑,回应道:“赵本山是赵本山,我是葛淑珍。我不能损害他的声誉,同样也不能损害我自己的名望。”
回顾葛淑珍的人生经历,不禁令人肃然起敬。她曾在赵本山最艰难困苦的时期选择守候,用十二载光阴默默支撑起对方的事业之路。当赵本山迎来事业巅峰之际,她却以清醒的姿态选择离开,未曾因过往情意而停留。离婚后,葛淑珍并未沉溺于25万元的物质慰藉,而是以坚韧的意志重新出发,不仅抚养子女成人,更实现了自立自强的人生转折。正如诗人舒婷在《致橡树》中所言:"我愿如挺拔的香樟树,而非依附的凌霄花。"女性应有的姿态,是独立自立的枝干,而非攀附依存的藤蔓。唯有如此,方能在命运的风雨中成为自己的依靠,用坚定的根系撑起生命的重量,以从容的姿态走出荆棘之路。
Copyright © 2008-2024
合作站点:优酷视频、 爱奇艺、 芒果tv、 小小影视免费 百度视频、 腾讯视频、 1905电影网、 搜狐视频、 小小影视大全免费高清版, PPTV、 CCTV、 哔哩哔哩、 北京卫视、 安徽卫视、 小小影视在线播放观看免费 江苏卫视、 浙江卫视、 重庆卫视直播、 小小影视在线视频, 小小影视官网, 小小影视大全免费高清版, 小小的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小小影视在线观看免费完整, 小小影视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