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腰》式叙事,算女频历史剧的进步吗?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537更新:2025-09-06 05:06:35

上线仅一周,《折腰》于腾讯视频平台热度值攀升至30000大关。在竞争激烈的长剧市场中,凭借沉淀两年的《折腰》,该剧终于打破了沉寂,重新赢得市场关注。若深入剖析其故事框架,《折腰》并无颠覆性创新。纵然糅合了三国背景与世仇元素,但剧中权谋斗争的刻画较为平淡,略显单薄。叙事核心则更多依赖情感纠葛。目前两对核心CP——小乔与魏劭、大乔与比彘——均呈现"粗犷男主"与"娇俏女主"的搭配模式,这种设定颇具女频风格的"三国糙汉文学"特色。

《折腰》以神似“糙汉文学”的创作手法,将“三国”这一传统上被视为男性主导的历史场域转化为女性向作品的想象空间。该作品通过服饰妆容的汉代考究与群雄逐鹿的势力布局,将历史框架与言情叙事巧妙融合,旨在展现柔韧之力与爱情魅力如何影响一代枭雄。相较之下,若将其与同类以三国为背景的男频剧对照,便能清晰辨别两种创作路径的差异:女频采用“柔能克刚”的叙事逻辑,而男频更侧重于“刚强男性的主导地位”。尽管《折腰》并未严格对应具体朝代,但其对汉代元素的还原与对三国历史的重新诠释,使其成为“糙汉文学”在古偶题材中的延伸。作品中女主以小乔、大乔等典型三国人名命名,进一步强化了历史与虚构的联结,构建出“架空三国古偶剧”的独特定位。

若想在古言创作中融合糙汉与权谋的双重特质,三国乱世堪称绝佳背景。《折腰》中的男主阵营,每一位随从皆为身经百战的将军,他们粗犷的外表下藏着刀锋般的智谋,战场厮杀与朝堂博弈同样游刃有余。而女性角色如大乔、小乔、苏娥皇与郑楚玉,皆是出身名门的世家之女,眉眼间自带三分风流却暗藏七分算计。故事中两条主线CP——小乔与魏劭、大乔与比彘,完美诠释了"粗粝男子"与"温婉贵女"的相映成趣。魏劭虽身长体健,却因早年丧父失兄而缺失温情教养,对儿女情长懵懂无知,每当遭遇小乔那一双似嗔似娇的眸子,便如遭雷击般言不由衷,口中怒斥"莫以美色惑我",转眼却陷入情丝纠葛。而大乔与比彘的互动,则是柔情与权谋的微妙平衡,既有闺阁女子的娇羞,又暗含政治联姻的深意。

大乔与比彘的羁绊更具代表性,作为乔家马奴的比彘,肤色黝黑、长发蓄须、体格健硕,甚至能单手举起阻挡去路的巨石。他对大乔的爱慕直白而热烈,每逢相逢便笑容灿烂,展现出被美色与爱情支配的质朴满足感。在攻占军事要地博崖城后,他始终遵循大乔的指令,所插旗帜亦是乔家旗。相较CP线的张力,《折腰》中的权谋情节则显得稍显稚嫩,更像是为爱情线增添点缀。故事开篇即铺陈乔魏两家的世仇,自祖辈开始绵延至孙辈,而目前剧情却是男女主通过联姻化解世仇。小乔祖父临终前叮嘱她以柔克刚,最好是"引君侯折腰",但祖父去世后她需守孝一年无法圆房,由此引出精心设计的下药戏和情难自禁的床笫戏。这一对情感纠葛始终笼罩在权力博弈的阴影之下,男主的隐忍克制与观众对圆满结局的期待形成强烈反差。

剧中配角与观众共同构成“糙汉文学”的阅读群体,被剥夺了独立人格,全神贯注地关注着这段被过度渲染的浪漫情感。男主的兄弟们虽名义上是谋臣将领,却沦为推动爱情剧情的辅助角色,失去了原有的战略价值。以军师公孙羊为代表的角色,虽执扇立于庙堂之高,实则承担着情感顾问的职能,频繁为男女主的情感纠葛出谋划策。除此之外,女主侍女小桃与春娘、男主麾下四位将军皆形同虚设,仅负责观测主角情感动态。这群人物宛如“穿越版恋爱综艺观察室”的喜剧角色,承担着制造笑料与代观众嗑CP的职责。

在最新剧情发展中,女主借男主权势扩张乔家势力的情节出现,却未引发男主明显的情绪波动,谋士将士们亦未表现出对局势的担忧,暗示各方早已默认男主的核心使命是发展感情关系。这种叙事逻辑与"糙汉文学"异曲同工,表面的战争与权谋实则服务于强化男主的性魅力,最终落脚点仍是归家与女主的情感归宿。女频对历史的想象呈现出独特的重构方式,正如《折腰》将三国争霸改写为"君侯为美色折腰"的恋爱故事。在更广泛的女频创作语境中,历史始终充当着爱情叙事的背景框架——《步步惊心》中"九子夺嫡"的残酷斗争沦为若曦情感历程的陪衬,《甄嬛传》《如懿传》中政治权谋的博弈则被情感张力主导。此类作品的本质,是通过历史场景的包装,着重展现女性与帝王之间情感关系的兴衰变迁。

与早期女频影视剧不同,后期作品更倾向于在历史叙事中融入权力博弈的深层结构。当若曦试图穿越改写命运时,却因宫廷权谋而失去爱情与生命;如懿在追忆与乾隆的青梅竹马岁月后,也终究被历史洪流吞没。相较之下,《甄嬛传》中的甄嬛选择以更主动的姿态介入历史,最终实现对权力的掌控;而在《折腰》里,小乔不仅壮大了乔家势力,更将一代枭雄纳入自己的影响范围,使其甘愿成为她的"英雄"。女性历史幻想始终承载着对权力的渴望,只是其表现形式更为含蓄、迂回,甚至充满情感张力。与之相对,男频剧往往以更"正统"的方式构建历史叙事,通过严谨的宏大架构和考据细节彰显历史真实感。然而这种追求反而限制了幻想的发挥,因此创作者多采用两种策略:或是构建完全架空的历史背景,让现代人借"外挂"实现降维打击;或是聚焦于边缘化的男性历史人物,通过重新讲述历史为普通人的成长提供叙事空间,从而在历史长河中寻找存在价值。

以三国历史为背景的《大将军司马懿之军师联盟》和《虎啸龙吟》系列,采用司马懿的个人视角重构历史叙事。剧中展现其为保全家族隐忍蛰伏、运筹帷幄的形象,通过刻意弱化曹真、智取诸葛亮等情节,使司马懿在权谋斗争中呈现出近乎神化的特质。相比之下,《庆余年》作为完全架空的历史题材,以现代思维穿越至古代的范闲为主角,借助医学知识与先进科技逐步渗透权力核心,最终颠覆腐朽的庆帝统治,建立新的王朝秩序。值得关注的是,这种历史叙事的性别逻辑不仅存在于国内作品中。英国历史剧《王冠》便着重呈现伊丽莎白二世、戴安娜王妃等女性角色的情感抉择与内心矛盾,而《至暗时刻》《丘吉尔传》等作品依然延续男性领袖主导的叙事模式,展现单打独斗的英雄主义姿态,权力斗争始终占据叙事核心。

在性别化的幻想逻辑框架下,女频作品往往围绕"渴爱"展开,男频则惯于描绘"渴权"的图景。这种将现实焦虑转化为历史幻想的机制,实质上是对现实困境的回应。本质上,男频与女频并非观众群体的区分,而是两种不同的幻想构造方式:前者寄望于权力获取与阶层跃升,后者寻求情感满足与对他者的驯化,皆带有对历史的"意淫"色彩。这些创作映射着深层的心理困境:男频持续强化对权力的执念,暗含回归传统父权结构的诉求;而女频则在女性意识觉醒的背景下,试图在情感秩序与权力秩序间寻求平衡,渴望实现两者的统一,如小乔既为家族贡献力量,又在争取魏劭的心意。

无论是女性向还是男性向作品,在历史幻想题材中都未能真正破解性别困境,反而以隐晦方式强化了现实社会的权力结构。《步步惊心》《甄嬛传》《如懿传》等剧中,女性角色始终将"以情化人"视为生存之道,通过持续的情绪劳动维系与男性的关系,最终却陷入自我消逝的悲剧循环。《折腰》中的人物小乔同样被困在男性凝视的牢笼里,其以柔克刚的策略本质上仍是以规训男性为代价的自我消耗,这种"驯服强者"的叙事框架,看似赋予女性主动选择权,实则将她们的价值衡量标准异化为男性是否被成功驯服,从而陷入更为隐蔽的性别规训体系。

男频作品中根深蒂固的权力崇拜,实则是对传统男权叙事的延续与变体。正如《白莲花度假村》第二季中,年轻角色阿尔比在批判父辈时所言:"男性痴迷于《教父》这类作品,源于他们对现代文明的某种挫败感,渴望通过暴力手段重建秩序,享受随意支配女性的快感,同时幻想拥有无需承担责任的完美家庭生活。"这种叙事本质是将权力的更迭从一个男性主体转换为另一个男性主体,而女频作品虽以浪漫爱情为框架,却最终揭示出亲密关系在现实社会中的脆弱性——当理想化的爱情叙事遭遇现实秩序的挤压,其结局往往以浪漫理想的崩塌收场。

通过历史幻想,人们似乎获得了某种情绪上的主导权。然而,这种幻想并非旨在重塑现实,而是通过将现实转化为可控制的叙事,帮助人们更温和地接受既定事实。无论是《折腰》中"引君侯折腰"的象征性表达,还是男频剧里以小人物为核心的叙事框架,这些不过是现实焦虑在娱乐化语境下的两种呈现形式,本质是我们日常生存逻辑在更具安全感与戏剧性的虚构场景中的映射。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