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幕第一硬汉"杨在葆:36岁蒙冤入狱,二婚娶小22岁娇妻,去世前客厅仍挂着前妻遗照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29更新:2025-09-06 07:40:19

2019年11月23日,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在福建厦门隆重举行。作为中国电影界的权威奖项,金鸡奖的颁发结果始终备受瞩目。在揭晓最佳男女主角及最佳导演奖后,本届金鸡奖特别将具有重要象征意义的“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授予了一位常年低调耕耘的老艺术家。

图片

杨在葆,这位曾饰演经典电影《红日》中连长石东根角色的演员,如今已鲜为人知。上世纪,他以硬汉形象在电影界声名显赫。更令人瞩目的是,他的人生轨迹充满戏剧性——曾因蒙冤入狱四年,历经沉浮后斩获双料影帝,随后转型导演,其作品多次斩获国内电影大奖。而鲜为人知的是,尽管前妻已离世多年,他至今仍保留着家中客厅悬挂的前妻遗像。

图片

杨在葆的人生轨迹充满波折,其坎坷经历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作为安徽宿州人,他于1935年降生于一个贫困家庭,年仅不足两岁时便失去父亲,后者因突发疾病去世。母亲在文盲状态下独自承担起抚养责任,带着杨在葆与兄妹们踏上漂泊之旅。尽管生活困顿,母亲仍坚持通过节衣缩食维持他的学习机会,为他的人生播下了知识的种子。

图片

在求学时期,杨在葆展现出卓越的才智与自信,活跃于校园文艺圈。1952年,他考入宿城一中并担任学生会文娱部长,主导策划周末晚会及各类文艺汇演。与志趣相投的同学合作,他成功排演了《民主青年进行曲》《方珍珠》等话剧,这些经历让他逐渐认识到表演艺术的吸引力与自身天赋。高中毕业后,杨在葆怀揣艺术理想前往上海,凭借不懈努力考入上海戏剧学院,系统化的表演课程使他的艺术造诣实现跨越式提升。

图片

在校期间,杨在葆凭借优异的学业成绩积极参与各类话剧演出,并因出色表现获得参与国家级重要剧目的机会。然而,原生家庭的贫困始终困扰着他——由于经济条件拮据,他曾面临辍学风险,幸而通过政府及学校颁发的奖学金得以坚持完成学业。他始终铭记这份恩情,以更加刻苦的态度学习,最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毕业后,他被分配至上海青年话剧团开启演艺生涯。凭借高挑的身材、出众的外形条件及扎实的演技,杨在葆很快受到业界关注,1960年便以主演电影《红日》中石东根连长一角崭露头角。

图片

杨在葆的首部大银幕作品便为其职业生涯奠定了重要基石,他在片中以高超的演技、精准的诠释以及细腻的角色刻画,成功塑造了一个鲜活立体的石东根形象。该片播出后,他迅速获得广泛关注,成为备受瞩目的新晋影星。此后,他选择加入上海电影制片厂,正式踏上专业演员之路,并接连出演《白求恩大夫》《年轻的一代》等经典影片,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影坛的地位。整个六十年代,他的演艺事业持续上升,与此同时,也在1963年与青梅竹马的第一任妻子夏启英步入婚姻殿堂,两人自幼相识,感情深厚。

图片

婚后夫妻二人感情融洽,携手经营温馨家庭。夏启英作为杨在葆的妻子,不仅生育了一子一女,更以贤惠体贴的品格支撑起整个家。她深知丈夫对事业的执着,甘愿承担家务琐事,使其能够专注于工作发展。这段时期的杨在葆,尽享着家庭温暖与事业上升的双重喜悦。然而命运多舛,1971年因特殊历史时期的动荡,杨在葆被错误定性为"现行反革命",最终遭受了长达四年三个月的不公正牢狱之灾。

图片

尽管杨在葆竭力为自己辩护,却仍难逃囹圄之困。彼时他年仅36岁,正值演艺生涯的黄金期,却不得不在冰冷的牢房间泪流满面。监狱的日常如同无尽的黑夜,看不到尽头的绝望令他心如刀割。而此刻监狱外的夏启英正含着泪眼等待他的归来,面对丈夫可能带来的连带责任,杨在葆数次向妻子提出离婚。然而夏启英的回应却让人心碎——她为丈夫缝制了一件厚重的坎肩,在内袋中藏了一张字条,仅有两个字:"休想"。这份决绝的回应让杨在葆既感震撼又倍加心疼,更担忧着独自抚养孩子的妻子正承受着怎样的艰辛。

图片

夏启英深知丈夫的忧虑与牵挂,常以书信传递慰藉与鼓励。妻子温婉的话语,成为杨在葆在狱中坚持下去的精神支柱。然而她自始至终未曾知晓,自己早已被尿毒症缠身。在医疗资源匮乏的年代,因丈夫案情牵连,她始终无法获得妥善治疗,日复一日与病魔抗争。幸而四年之后,杨在葆刑满释放,昔日的运动风波也渐趋平息。当他重逢苦候五年的妻子与孩子,心中便立下誓言,誓要扭转命运,让妻儿重享幸福生活。

图片

命运再次与他开了一场残酷的玩笑——杨在葆出狱不久后,挚爱的妻子夏启英便在病榻上离开了人世。这对杨在葆与孩子们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弥留之际,夏启英望着丈夫,留下最后的话语:"你是个好人,但我对不起你。"杨在葆则哽咽回应:"你不要这样说,是我对不起你。"面对突如其来的丧妻之痛,杨在葆强忍悲绪,将全部精力倾注在孩子们身上。在经历这段至暗时刻后,他于1976年重新拾起摄影机,陆续拍摄了《江水滔滔》《大刀记》《从奴隶到将军》等作品,用镜头记录新生与希望。

图片

上世纪八十年代,杨在葆的演艺生涯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1983年,他凭借电影《血,总是热的》实现突破。该片以中国经济体制转型为时代背景,通过讲述印染厂厂长罗心刚在改革浪潮中突破诸多阻碍、推动企业革新的故事,展现出杨在葆细腻传神的表演功底。这位实力派演员凭借该片斩获第四届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和第七届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双项殊荣,正式跻身"双料影帝"行列。事业的复苏为他内心的创伤带来了慰藉,也为观众带来了更多精彩的艺术呈现。

图片

1984年,在拍摄电影《双雄会》期间,杨在葆与比自己小22岁的陈丽明邂逅。尽管年龄悬殊,但两人之间灵魂的共鸣与精神的契合促成了这段姻缘。陈丽明既敬佩杨在葆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也深受其对前妻情深义重的感动,最终欣然接纳了杨在葆的全部。杨在葆对陈丽明的理解与支持心怀感激,二人携手步入婚姻。婚后,陈丽明不仅全力支持杨在葆的演艺事业,更将夏启英留下的两个孩子视如己出,用心经营这个新家庭。

图片

1996年,杨在葆的大儿子突发尿毒症,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他在妻子陈丽明的全力支持下四处寻医,尽最大努力挽救孩子的生命。在夫妻二人的精心照料下,孩子成功摆脱了生命危险,脱离了尿毒症的威胁。尽管陈丽明与杨在葆始终相敬如宾,但杨在葆心中始终深切怀念着已故妻子夏启英。即便在再婚之后,他仍坚持在家中悬挂夏启英的遗像,将年迈的前岳母(夏启英之母)接到家中共同生活。更令人动容的是,他把夏启英的一缕秀发缠绕在自己的影帝奖牌上,并将其与骨灰一同安放,以此寄托哀思。

图片

2021年2月13日,著名演员杨在葆因病逝世,享年85岁。这位以硬汉形象深入人心的银幕艺术家,历经人生坎坷却始终保持着艺术追求,作为丈夫与父亲的深情担当,用精彩人生诠释了不朽的艺术价值。我们沉痛悼念这位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愿他一路安好,天堂无恙。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