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谣》全网爆火,幕后从导演到后期竟是上海版专师生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693更新:2025-09-07 07:13:26

近日,古装剧《南宫谣》在爱奇艺平台持续引发关注,凭借精致的视觉呈现、严谨的“服化道”细节处理以及扣人心弦的叙事节奏,成功登上全网短剧热播榜榜首。更引人注目的是,这部聚焦商业与古装元素的短剧从前期策划、导演指导,到后期制作及宣传海报设计,全由上海出版专科学校的师生团队完成,展现了艺术院校在影视创作领域的专业实力。

《南宫谣》作为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协同的典范案例,成功构建了跨学科人才培养的新路径。该校文化管理系创新性地采用"项目化实战教学"模式,将影视制作全流程深度融入教学实践。王红英主任作为总策划表示,该剧从创意构思到正式上线均贯穿于教学场景之中,实现了课堂与片场的无缝衔接、作业与作品的直接转化。在孙林老师指导下,师生团队将前期拍摄、后期制作、视觉设计、宣传推广等各环节转化为教学案例,系统覆盖《数字媒体案例开发综合实务》《新媒体设计实务》《短视频设计与制作》等核心课程,形成可复制的教学创新模式。

由文化管理系组织拍摄的《南宫谣》(暂定名为《风临天下》)正式开机。该教学实践将课堂与影视拍摄现场深度融合,通过项目式教学模式,以实际案例展示影视后期制作与管理的全流程业务。在剧目上线阶段,结合《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任课教师带领全班学生共同完成上线预约海报的设计制作,使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影视宣传等实战化项目。艺术设计、出版商务等相关专业近300名学生参与海报设计、预告片剪辑等实践任务,有效提升了综合实践能力。最终学生创作的海报作品成功应用于剧目上线,极大鼓舞了学习热情。文化经营与管理班学生张乐表示:"参与《南宫谣》的海报设计让我深刻体会到课堂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原本认为遥不可及的商业片海报创作,通过分阶段、分模块的系统学习也能逐步实现。"

在《南宫谣》上线海报制作的实践中,文化管理系教师团队以"双师双能"模式深度参与,既承担课堂教学指导职责,又发挥片场制片人作用。该课程作为影视创作与制片管理的跨学科实践,通过真实项目驱动学生能力培养。系主任王红英指出,这种教学创新将课堂理论与行业实际紧密结合,使学生既能掌握影视技术创作流程,又能理解市场运营逻辑。在项目执行中,学生团队运用数据洞察优化传播策略,通过精准分析观众画像调整海报设计,实现了"技术 运营"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充分展现了教学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在会展活动现场,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展览海报、展签及各类物料的设计方法与美学原理,重点讲解文案版面设计中的关键注意事项。通过“项目案例解析与实操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学生全程参与从脚本分镜到最终成片输出的各个环节,系统掌握影视制作全流程的专业技能。孙林表示,这种沉浸式实践教学不仅显著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更实现了教学成果与市场动态的精准对接,推动了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

《南宫谣》的成功并非偶然,其背后凝聚着上海版专文管系持续探索的创新教学实践。近年来,该系依托系部领导带队的暑期调研,深入横店影视城开展实地学习,与影视制作、服化道设计、剧服中心等企业建立多个实训基地。据悉,《南宫谣》的创作经验已被系统转化为“真做实学”教学案例库,为课程改革提供现实参考。实际上,上海版专的“真做实学”项目已形成系列,由师生共同发起的“艺槌爱心公益”项目,将专业课程与公益实践有机结合,通过艺术创作、展览策划及模拟拍卖等环节,最终将所得善款定向用于慈善捐赠和贫困山区教育援助。

由学生主导的“艺槌爱心公益”项目拍卖会现场。自2014年起,该项目已累计筹得善款41.25万元,艺槌爱心支教团队持续深入祖国11个省市,为贫困山区儿童提供暑期艺术支教与志愿服务,累计服务人次达到1530人次,累计服务时长超过3000小时。2017年,AArt上海城市艺术博览会主办方与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建立校企合作机制,每年暑期组织20-30名学生参与实训项目。在展品选择与策展流程、艺术家作品确认与资料整理、海报展签设计及新闻稿撰写等环节中,学生均承担核心工作。出版商务专业学生朱佳瑶表示,参与城市艺术博览会暑期实训的两周经历既充满挑战,也收获颇丰,不仅掌握了布展方式、展览策划等专业技能,更在团队协作与问题解决能力上得到了全面提升。

上海城市艺术博览会暑期项目实践结束后,相关师生合影留念。据相关报道,上海版专文化管理系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连续三年保持100%的就业率,出版商务专业则连续三年就业率超过96%。上海版专透露,未来将通过产教深度融合模式,构建涵盖课堂学习、实践拍摄及市场对接的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以行业动态为导向,培育具备艺术鉴赏能力、技术操作水平与文化传播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助力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原标题:《南宫谣》全网爆火,幕后从导演到后期团队均由上海版专师生组成。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