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客行不通》首播,武侠喜剧,重在讽刺,徐志胜角色非常新颖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354更新:2025-09-07 11:43:56

4月11日午间,由徐志胜主演的电视剧《侠客行不通》在腾讯视频平台陆续上线多集,正式开启首播。该剧以江湖侠义为背景,讲述男主角屡屡碰壁的困境故事,通过幽默讽刺的手法展现武侠世界的荒诞。目前上线的剧集内容显示,该作品融合喜剧与武侠元素,徐志胜饰演的角色设定颇具创新性,整体制作水准颇受好评。

《侠客行不通》之所以具有现实意义,并非单纯的娱乐之作,其核心价值在于对传统武侠题材的深度讽刺。剧中通过男主角习得武功后,为实现行侠仗义的目标却必须加入名为"侠客联盟大会"的组织这一设定,直指武侠文化中虚伪的江湖规则。这个表面光鲜的团体实为借发放证书之名行敛财之实,成员之间更是充斥着明争暗斗。尤其值得玩味的是,剧中对所谓"名门正派"的刻画堪称犀利,揭示出这些传统武林门派背后隐藏的功利本质。第二集展现的入会考试环节堪称点睛之笔,其中"遇见不平需拔刀相助,发现恶人要收集证据并上报官府"的规则设计,巧妙地将矛头指向了官僚体系的腐败现象。这种将江湖规则与现实社会问题相勾连的创作手法,使得观众在欣赏剧情的同时,能够深刻体悟到作品的批判性内涵。

一部具备有效讽刺性的喜剧作品,无疑具备了成为优秀作品的条件。所谓有效讽刺,需具备明确的指向性——若以健全人身份嘲讽聋哑人,此类讽刺缺乏力度;唯有以聋哑人身份反讽欺压者,方能体现讽刺的价值。讽刺的效力与方向密切相关,越是针对权威体系与崇高价值展开批判,其讽刺力度越为显著。在《侠客行不通》中,通过解构传统名门正派与封建朝廷的虚伪性,实现了对权力结构的深刻讽刺,这种以武侠为载体的批判叙事并非首创,早在香港武侠小说的发展初期便已存在。金庸等作家正是借助此类手法,构建起侠义精神与世俗权力的对立格局。真正称得上侠客者,必具备独立人格与批判意识,拒绝向权力体系低头称臣,这正是与鸳鸯蝴蝶派武打小说的本质区别——如《童林传》中缺乏的锋芒。

除了精准的讽刺手法外,《侠客行不通》更值得称道的是其对男主角角色塑造的创新。徐志胜饰演的这位主角呈现出与传统武侠截然不同的特质。首先,他打破了以往武侠剧中‘成长型’男主的套路,一出场便展现出令人惊艳的实战能力。相较郭靖需历经拜师苦修方能成为绝顶高手的设定,该角色从登场伊始便以超凡武艺吸引观众目光。其次,他以‘不聪明’的姿态对抗这个充满算计的世界。在已播出的情节中,角色频繁展现出憨厚正直的特质,这些看似愚拙的品行在复杂剧情中反而成为独特的反讽。例如当评书先生遭听众哄抢时,他仍坚持付款的举动,恰是这种‘愚笨’的完美体现。这种反智的选择,恰恰凸显了角色的真诚与可爱,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观感体验。

第三点特征在于,男主角虽不聪明却发展出一套四不像的权宜之计。例如,他深知获取大侠资格证需金钱打点,便直截了当地向女主角递上银票。这种毫无廉耻的寻租手段构成了极具戏剧性的反差,凸显出不聪明者妄图模仿精明之徒的荒诞姿态。剧情对这种讽刺性设定进行了极致发挥,让徐志胜的表演呈现出独特的魅力——他以笨拙的演技营造出令人信服的效果。尽管演员本身并不擅长戏剧表演,却在一群熟练驾驭角色的演员中,凭借天然的憨厚气质塑造出难得的真实感。所有角色都在遵循武侠剧固有的表演程式,唯有徐志勝始终保持脱口秀演员的本色,其看似拙劣的表演反而精准诠释了角色的本质特征。

这种创作手法与部分非三俗传统相声作品存在相似之处——表演者中若有一人缺乏特定技艺,而另一位则不断鼓动其施展,最终导致技艺欠佳者的表现成为笑点。在《侠客行不通》中,徐志胜的表演显然存在短板,周围角色却个个技艺精湛,这种反差反而成为节目的一大亮点,进一步强化了人物设定。(文/马庆云)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