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曾志伟和郝蕾的争执就会明白:“姚安娜”们真的不多!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507更新:2025-09-07 13:37:02

《无线超越班2》开播后迅速引发热议,多个尴尬话题接连登上热搜榜单,果然名副其实地延续了"一年一度抓马大赛"的称号。其中,曾志伟与郝蕾作为导师的激烈争执便成为焦点,再次成为观众讨论的热点。

在节目首期中,曾志伟与郝蕾因学员表现爆发了两次激烈争执。尽管两次冲突的导火索分别源自不同选手,但其背后折射出的矛盾本质却高度相似。其中一次争执发生在朱梓骁参加面试时,这位曾凭借《一起来看流星雨》中F4成员身份走红的艺人,如今名字或许已被观众淡忘,但当年凭借该剧成功打开知名度的事实不容忽视。

由于某些因素,郝蕾逐渐减少了影视剧作品的拍摄频率,转而投身直播带货领域,并在该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其收入水平甚至可能超越传统演艺事业。然而,她明确表达了个人立场,认为演员不应盲目涉足直播行业,不应一味追求经济收益而忽视专业定位,最终选择将演戏作为职业重心。

吴镇宇并未完全反对直播带货,但他指出这一形式可能会耗费演员大量本应用于观察生活的时间,影响创作质量。

然而,宁静与曾志伟对此事的看法却截然相反。曾志伟持现实主义态度认为,若演艺事业陷入困境,转而通过带货直播谋生既符合市场需求,也属合理选择。

第二场冲突发生在短剧演员锦超的面试现场。随着短剧领域的持续升温,这位名为锦超的年轻演员曾凭借几部短剧在短视频平台走红。然而他选择暂时搁置短剧事业,转而赴京深造表演,期望通过长剧制作实现传统演员的职业理想。

郝蕾对锦超的选择给予了高度肯定,认为他作为年轻演员勇于突破自我、重新开始磨砺演技的精神十分可贵。而曾志伟与尔冬升则对这种做法持有不同意见,认为其过于理想化,缺乏现实考量。

曾志伟认为锦超的决策存在两个明显问题:其一,锦超已在某一细分领域取得显著成就,理应持续深耕而非转向全新的领域;其二,即便在恰当时机选择离开并进行系统性学习五年,五年后的市场记忆仍可能被稀释,难以保留其最初的选择。

尽管影视行业存在戏剧类型的鄙视链现象,但这种存在自有其合理性,也意味着具备相应的市场空间。作为从业者而言,无需因行业差异而自我否定。更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周星驰、王家卫等电影领域标杆人物,近年来也纷纷涉足电视剧与短剧创作。郝蕾与曾志伟之间的争议核心,实质上折射出戏剧艺术层级的认知分歧,以及演员职业选择中理想与现实的碰撞。郝蕾作为戏剧学院科班出身的演员,自幼怀揣表演梦想,其职业发展路径始终保持着高度的专业专注。而来自TVB的演员群体,其职业生态则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行业特征。

不止曾志伟,许多香港演员将演戏视为梦想与职业的双重选择。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众多香港演员涌向无线训练班,除追求艺术理想外,更看重其提供的经济支持与职业机遇。在系统学习过程中,学员不仅能获得生活费,更可直接进入TVB参与影视制作,这在当时是极具吸引力的现实路径。演艺生涯往往先需解决生存问题,方能追寻艺术理想。对于新人而言,参与拍摄本身即为宝贵的成长机会,即便作品质量尚待打磨,但持续实践才能锤炼演技。行业有句老话称"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同样也有"只有烂剧本,没有烂角色"的共识。曾志伟与郝蕾的争议,恰巧映射出当前娱乐圈的另一热议话题——姚安娜的公开亮相。

作为华为集团高管之女,姚安娜选择踏入娱乐圈的道路引发了广泛关注。尽管外界对其转型存在诸多质疑,但导演高群书曾透露她参与项目的片酬相对较低。对于这位拥有优质背景的艺人而言,收入并非首要考量,只要有合适的剧本和拍摄机会便足以满足。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她作为非科班出身且缺乏相关经验的新人,首次担纲主演便能与实力派演员张颂文同台竞技,这种机会对于许多初入影视圈的年轻演员而言无疑是难得的宝贵经历。

郝蕾与曾志伟之间的分歧本质上并无绝对的对错之分。然而对于缺乏强大资源支撑的普通青年而言,曾志伟的观点或许更具现实指导价值。这并非否定郝蕾的立场,而是基于社会现实的考量——在资源分配不均的当下,"姚安娜"这类特殊个例凤毛麟角,绝大多数普通人仍需优先解决基本生活需求。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