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通灵”电影,是对女性的最佳赞歌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453更新:2025-09-07 14:01:55

在跨越时空的电影叙事中,亡灵意象常被用作叩问个体命运的媒介。从以亲情为核心的《寻梦环游记》,到通过个体记忆构建群体图景的《下一站,天国》,再到以惊悚外壳包裹温情内核的《第六感》,这些作品都展现出对生命本质的深层探索。而今年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主竞赛单元的入围影片《白天是阿波罗,晚上是雅典娜》,则以奇幻手法跨越千年时光,延续这一文艺传统。

电影以浓厚的神话氛围展开,阿波罗作为光明与预言之神,雅典娜则是智慧女神及女性守护神,二者在地中海边并肩而立,共同守卫土耳其锡德古镇。拥有通灵异能的孤儿格蕾琴来到这里追寻失散多年的母亲,伴随她的三位来自不同时空的灵魂:一位马克思主义革命者、一位风尘女子,以及一位远古祭司。格蕾琴的寻母之旅实则是与这三个灵魂共同突破宿命枷锁的过程。她始终认为母亲已离世,因此请求随身相伴的灵魂协助寻找踪迹,却意外发现母亲仍在世,而自己才是被遗弃者。影片并未将这位"非传统"的母亲刻画为应受谴责的角色,而是剥离其社会身份,让女性以独立个体存在。她们的和解摒弃了常见的愧疚与补偿模式,既未走向理想化的团圆结局,也未深陷怨恨情绪。"通灵"能力的延续为她们的个体意志注入了神性光辉,使格蕾琴在这一刻真正理解自身的特殊使命,致力于协助游魂实现心愿。

影片中最令人难忘的部分,讲述了一位远古女祭司因违抗神谕私自释放女奴而被处以火刑。她的灵魂在锡德古城的残垣断壁间漂泊了千年,于地中海畔的壮丽落日中完成最后的告别。这位被火焰吞噬的女性,恰似雅典娜的隐喻化身——她虽遗忘了自身姓名与母语,却以无声的姿态对抗历史的沉默。当祭司的信仰与人性的光辉在烈焰中交织,她用生命印证了救赎的永恒价值,让后世在历史的尘埃中仍能窥见她拯救无数年轻生命时的悲怆与坚毅。

土耳其新锐导演艾米娜·耶尔德勒姆的首部长片作品《白天是阿波罗,晚上是雅典娜》在第37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亚洲未来单元斩获最佳影片奖。这位曾深耕编剧与制片领域的电影人,其创作成果屡次亮相釜山、柏林、戛纳等国际电影节舞台。影片通过女性视角重构叙事,试图突破传统男性视角的局限性。尽管故事涵盖土耳其80年代军事政变与武装冲突等历史命题,但导演以细腻的笔触在历史、神话与现实的交织表达中保持了恰到好处的平衡。女性跨越时空的互助与救赎赋予影片温暖的情感内核,对多元家庭关系的刻画呈现出贴近生活的真实质感。诚邀影迷朋友在本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期间观赏此片,于大银幕展开一场跨越生死边界的精神对话,体验这段充满人文关怀的影像旅程。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