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毯先生》撤档引发巨震,宁浩资产蒸发4.6亿,张艺谋跟着亏钱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92更新:2025-09-07 16:28:44

2023年春节档期四部影片集体撤档,这一现象被外界戏称为"撤档元年"。通常而言,影片上映一周后若票房表现不佳,选择撤档可视为保留票房潜力的战略调整,相较于强行上映导致票房惨败,后续重新上映仍有机会扭转局势。然而,在撤档影片中,《红毯先生》的负面效应却迅速显现,直接引发相关资本方股价大幅下跌,不仅导致导演宁浩的资产缩水,更波及演员徐峥及导演张艺谋的商业价值,形成连锁反应。

与多部影片形成鲜明对比,《红毯先生》的制作方为一家上市公司。

根据《红毯先生》的制作团队构成来看,该影片共有11家主要出品方及1家联合出品方。其中,欢喜传媒及其关联公司占据半壁江山,宁浩导演通过其创立的坏猴子影视公司深度参与,刘德华则以梦造者和上海笨小孩两家机构形式进行投资。值得注意的是,海南如日方生影视文化公司的法人代表白绍玮亦是宁浩的合作伙伴,由此可见《红毯先生》项目实质上由宁浩、刘德华及欢喜好合拍主导运作,同时引入上市公司欢喜传媒作为核心资本力量。这种无其他电影公司介入的布局,彰显了核心创作团队对项目前景的坚定信心。当资本力量介入,电影产业便突破了单纯的艺术创作范畴。

从创作者与观众的视角出发,《红毯先生》是一部探讨人与人之间沟通困境的电影,宁浩与刘德华通过表演映射娱乐圈生态,对电影创作中的种种现象进行尖锐批判,特别是借由一位过气明星试图拍摄农村题材作品以争取奖项的叙事主线,揭示了艺术表达与现实压力之间的矛盾。而对资本而言,电影则是具有市场价值的产品,其票房表现往往成为影响股价波动的关键因素,影视公司的商业成败与资本市场的利益诉求紧密相连。

2月19日作为春节假期后的首个交易日,A股市场呈现全面上涨态势,港股则出现小幅下跌,整体市场表现较为积极。然而,欢喜传媒股价却开盘即大幅下挫6.45%,报收于0.58元。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暂未发布其他不利公告,此次波动显然与电影《红毯先生》撤档引发的市场反应密切相关。

欢喜传媒成立于2015年,由董平、宁浩、徐峥及项绍琨共同创立。其中董平持有5.97亿股,占比16.33%;宁浩与徐峥各持有4.39亿股,占比均为12%。上个交易日收盘价为0.62元,随后下跌至0.58元,每股下跌0.04元,导致宁浩与徐峥两人合计资产缩水1756万元。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1月27日时,该公司股价曾达到1.65元的历史高位。而《红毯先生》项目自2022年初启动拍摄以来,直至近期撤档,期间宁浩与徐峥的资产价值已蒸发逾4.6亿元。

通过公司背景可知,欢喜传媒构建了创新性的股权结构,将股东导演与企业长期发展深度绑定。除几位创始人外,签约导演均持有公司股份,其中包括春节档电影《第二十条》的导演张艺谋,而去年春节档的《满江红》亦为该片出品方。业界普遍认为《红毯先生》可能不适合春节档,若调整至其他档期或可更佳。但深入分析后会发现,春节档恰恰是该片最契合的窗口期,对于欢喜传媒与导演宁浩而言,双方均处于无退路的抉择之中。

此前有报道指出,《红毯先生》由欢喜传媒全程包揽制作,公司通函显示该片总拍摄成本约2.6亿元,全部由其承担,堪称一次高风险投资。若不计入宣发费用,该片需实现逾7.2亿票房才能基本回本。除《流浪地球2》外,刘德华主演的商业片中,仅有《拆弹专家2》与《扫毒2天地对决》(古天乐亦有显著贡献)票房突破10亿,这已接近其票房上限。试问,在春节档这一高票房保障期之外,还有哪个档期能够支撑《红毯先生》这类商业属性较弱的影片实现盈利?答案似乎难以寻觅。

同时,这也解释了《红毯先生》撤档的必然性。撤档或许仍有机会重新上映,但若强行推进,突破票房亿级大关恐难上青天。此举不仅会导致欢喜传媒与宁浩面临巨额亏损,更可能引发公司股价剧烈波动,其负面影响甚至超越单部影片的财务损失。值得注意的是,刘德华本人并未承担投资成本,其最终收益仍可保持稳定。根据欢喜传媒公布的通函显示,该片总成本为3900万元,其中包含项目规划、开发及非主角相关支出,而刘德华的片酬高达6000万元,宁浩的导演费用亦为2400万元。尽管宁浩的坏猴子影视与刘德华所在公司共同参与出品,可能通过将部分或全部费用转化为投资份额的方式进行分摊,但刘德华本人显然不会为此承担资金压力。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