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屏微短剧《家里家外》走上高级别研讨会 中国影视史开先河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879更新:2025-09-07 16:49:05

4月1日上午,由央视艺委会主办的《家里家外》网络微短剧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京召开。会议吸引了中宣部文艺局、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四川省广播电视局等相关部门代表,以及《家里家外》创作团队、专家学者、网络视听平台和媒体界人士共同参与。研讨会由央视艺委会秘书长易凯主持。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中国影视史上首次将网络微短剧纳入高规格研讨会议题,具有里程碑意义。

巴蜀短剧《家里家外》在研讨会上引发热议,该作品以20世纪80年代川渝地区为背景,聚焦一个重组家庭通过包容与爱化解矛盾、守护亲情的故事。自3月14日上线以来,该剧迅速获得观众关注,三日播放量突破10亿大关,成为现象级爆款。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司长冯胜勇指出,《家里家外》突破了竖屏微短剧难以诞生精品的瓶颈,标志着内容创作与行业生态建设的深度融合,为该类型剧集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信心。管理部门在规范管理与创作提升并重的方针下,推动微短剧探索多元化题材,致力于优化影视行业生态、引导全民创作,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广电局党组书记李晓骏评价,该剧是浸润巴蜀文化的匠心之作,以口碑与市场双赢的态势为行业树立价值标杆。四川将深化政企协同机制,完善产业生态体系,通过价值倡导、精品引导、审批指导及产业疏导等举措,助力微短剧实现多维突破。据悉,这部79集的剧集获得四川省广播电视局全程支持,涵盖策划、立项、内容审核及宣传推广等环节。四川省持续优化的广电投资政策与丰富多元的文化消费市场,为《在家里家外》的成功提供了坚实支撑。数据显示,2024年成都市文化艺术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2.66%,文化创作与表演收入增幅达16.8%,为短剧产业的崛起营造了有利环境。

首部以川渝方言呈现的微短剧《家里家外》在创作研讨会上引发关注,主创团队强调作品核心在于传递"川渝情怀",通过展现爱与温暖的叙事,打造兼具观赏性与情感冲击力的国民短剧。据透露,该剧由四川籍演员王道铁与孙艺燃领衔主演,所有配角及群演均为本地居民出演,全川籍演员阵容搭配地道的四川方言,成功还原了80年代的生活风貌。主创表示,通过深度挖掘川渝文化元素,将地域特色转化为动人故事,有效激发了观众情感共鸣。总出品人马凌在研讨会上透露,团队始终秉持短剧信念,坚信短剧即手机上的电视剧,致力于推动行业未来发展。他提出精品短剧需具备表达力、创新性和美学价值三大要素,并表示后续将从零开始突破创作边界。导演杨科南分享了团队在把握年代特征、地域文化及竖屏美学方面的精心打磨过程,承诺将持续创作富有温度的中国故事。主演孙艺燃则表示,该剧让她重新思考演员与创作的关系,感受到短剧创作的广阔前景,期待未来尝试更多元题材,用作品传递温暖力量。

《家里家外》的走红不仅实现了内容与观众的深度共鸣,更在破圈效应之外为行业树立了新标杆。这部以四川方言演绎、融入成都本土文化元素的微短剧,成功向全国观众展现了"老成都"鲜为人知的一面,从而具备成为城市文旅新载体的潜力,为短剧类型创作开辟了全新路径。在近日举行的研讨会上,来自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等平台的代表与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微短剧发展,一致认为该剧实现了从"流量导向"到"精品化"的突破,其在题材创新、情感共鸣、价值引领等方面的探索,为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创作范式。与会嘉宾强调,微短剧应以真实生活为创作基础,通过真诚表达构建可持续内容生态,摆脱同质化困局。

作为巴蜀文化特色作品,《家里家外》在口碑与市场层面均取得显著成就。该剧自3月14日在多平台上线后,迅速形成现象级传播效应,其中红果短剧播放量突破15亿,创平台新剧播放纪录,曾登顶腾讯视频、爱奇艺热搜榜单。全网话题量突破50亿,引发广泛社会讨论。四川近年来持续产出优质影视作品,这与省广电局推动"一平台、三品牌"建设密不可分,通过优化影视营商环境、实施《四川省重大文艺项目扶持和精品奖励办法》(年预算3亿元)等举措,为行业注入发展动能。

《家里家外》的热映为微短剧创作注入了积极信号,表明类型剧不必局限于单一模式发展。专家建议行业应鼓励创新突破,拓展创作边界,在内容深度、品质提升和审美层次上寻求新突破。这种创新精神不仅有利于扩大微短剧市场容量,更能为观众呈现更多元化、高品质的叙事体验,推动行业向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延伸。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