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是故乡》央一首播,有良心的农村剧,有写实,也有浪漫主义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443更新:2025-09-07 18:29:23

3月31日晚间,电视剧《青山是故乡》在央视一套首播两集。该剧中并未启用知名演员或大红大紫的明星艺人,而是由一群普通面孔担纲主演。剧情聚焦于农村土地流转政策与绿色农业发展的现实议题,结合已播出内容来看,这是一部具有现实关怀的农村题材作品,既展现了基层社会的真实面貌,也融入了诗意化的情感表达。

正如我此前在多篇剧评中强调,许多以现实主义为基调的电视剧,若非在央视一套播出,即便在其他平台上线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青山是故乡》正是这类作品的典型代表,其质朴的农村题材和农业叙事,唯有依托央一平台才能形成规模效应,实现稳定的收视增长。据酷云实时数据显示,该剧播出期间收视率已突破2%,这一表现无疑处于领跑位置。这印证了央视一套在优质内容传播上的独特优势,也说明类型化、接地气的剧集更适合在该平台展现。当缺乏流量明星加持,却凭借真实的生活场景和厚重的乡土情怀获得观众共鸣时,恰体现了央一节目在内容筛选与受众定位上的专业水准。

回顾《青山是故乡》这部作品,我认为它堪称一部具有人文关怀的农村题材剧集。其写实性是首要亮点,尽管要实现对当下农村的完全还原极具挑战性,我们无法苛责该剧。已播出的多个情节均贴近现实,如二儿媳妇因孩子意外受伤与婆婆激烈争执的场景,这种冲突的呈现尤为真实。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二儿媳妇在争吵后迅速组织送医、安排治疗及支付医药费用等细节,既展现了农村女性特有的机敏,也通过生动细腻的刻画,还原了基层社会中女性在家庭事务中的实际地位与作用。

近年来,农村土地流转现象日益普遍,农民通过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给他人,每亩地可获得千元以上的稳定收益。而剧中提到的承包费突破两千元,则往往对应着土壤肥沃、产出较高的优质耕地。相比传统农村题材作品较少触及的现实议题,《青山是故乡》巧妙融入了这一时代性话题,展现出独特的创作视角。该剧中不仅聚焦土地流转带来的经济收益,更深入探讨了承包后土地使用安全与权益保障等深层矛盾。值得注意的是,剧中呈现的外来承包商与村中威望人士建立合作关系的设定,揭示了土地流转过程中权力博弈与风险控制的复杂现实。这种创新性的叙事方式,既符合当代农村发展实际,又为传统农村剧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在《青山是故乡》的剧情中,男主角推动乡亲们发展绿色农业的情节既扎根现实,又蕴含着浪漫主义情怀。当前中国农村地区,随着土地流转政策的推进,不少地方已积极探索绿色农业路径,并取得了显著的农民增收成效。这种聚焦绿色农业的叙事,正逐渐成为新时代农村题材剧的创作新趋势,生动映射出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在真实背景下,该剧仍通过理想化的情感线索传递温暖力量——如何引导乡亲们摆脱贫困、实现致富梦想。剧中展现的现实困境是:当传统农业难以带来可观收入时,许多村民选择外出做建筑工人、装修从业者等。而男主角的愿景正是打破这种生存困境,通过发展绿色农业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实现经济突破,既回应了现实诉求,也构建了充满希望的浪漫叙事。

《青山是故乡》所展现的,正是绿色农业背后那份充满浪漫情怀的叙事。这部作品的价值,恰恰源于其蕴含的集体主义精神——它不止于描绘个体的成功故事,而是以全体乡亲共同富裕为愿景,彰显出一种更具社会责任感的创作态度。倘若剧中仅聚焦于个人奋斗或家庭崛起,不过是普通的励志故事;唯有将目光投向整个社群的福祉,才能称得上是有担当的影视作品。这种理想主义的实践路径充满挑战,绿色农业的推广亦非易事。《青山是故乡》正是通过艺术形式,呈现了这份艰难与希望交织的现实图景。(文/马庆云)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