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嘉佳彭昱畅谈《天堂旅行团》:藏在故事背后的伤口和创可贴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891更新:2025-09-08 04:11:44

2021年,作家张嘉佳正经历人生中最艰难的时期,情绪问题逐渐演变为躯体化症状。他形容当时写作时仿佛"水泥在往嘴里灌",随时可能遭遇心梗的威胁。在创作《天堂旅行团》期间,他的文思几乎陷入停滞,"已记不清故事是如何完成的,只记得每写完一章都要躲进房间角落很久"。为了保持情感的真实度,他选择先完成整部小说再接受治疗,这种近乎自我消耗的创作状态使作品笼罩着压抑的"药水味"。小说中主人公宋一鲤经历的餐馆倒闭、婚姻破裂、母亲中风等生活困境,恰似张嘉佳内心世界的直观映射。而这段充满痛苦的创作历程孕育出的作品,却意外成为百万读者的心灵慰藉,如同创可贴般抚平了无数人的精神创伤。

四年时间过去后,张嘉佳以监制兼编剧身份,携手彭昱畅、杨恩又、魏大勋、李雪琴及吴谨言等主演,将同名小说改编为电影《天堂旅行团》在全国院线正式上映。在影片的巡回宣传活动中,曾因文字触动而产生情感共鸣的观众们,纷纷向创作者讲述那些被故事中温暖细节治愈的过往经历。电影热映期间,张嘉佳与主演彭昱畅受邀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敞开心扉分享创作过程如何成为自我疗愈的途径,以及他们对作品情感内核的理解。

《天堂旅行团》中,彭昱畅饰演的宋一鲤在人生低谷时期邂逅了杨恩又饰演的重病女孩余小聚。为助她一臂之力,二人开启了一场充满变数的旅途。在这段旅程中,他们与各具特色的旅伴相遇,这些鲜活的个体皆源自张嘉佳的真实经历。导演曾坦言:"我难以凭空创造全新角色,更倾向于将过往遇见的人转化为故事中的灵魂人物,让角色在彼此交汇中焕发真实的生命力。"

余小聚这一角色的灵感源自一则令创作者深感震撼的新闻:一位身患癌症的少女将社会各界捐赠的善款分发给病友,照片中她与母亲共同分配物资的场景,成为塑造这个纯真形象的重要起点。"当我看到这张照片时,瞬间被泪水击中。那个年纪的孩子或许还未真正理解死亡的含义。正是这则新闻,让我在脑海中逐渐形成小聚这个角色的雏形。"

电影中另一位关键人物李树,是张嘉佳一位深入山村支教并最终定居在山村的朋友。他留下的信件中,那些文字恰似穿越时空的回响,承载着真实生活的印记。魏大勋饰演的方块7原型为张嘉佳的大学同窗,李雪琴出演的晶晶则源自其职场中的同事,而歌手陈岩的原型正是此次在片中友情客串的张靓颖。谈及创作经历,张嘉佳表示:"小说的创作过程中,我很大程度上是在记录与还原,有时甚至觉得是将自身人生书写成故事。"他还分享道,在观影现场见证彭昱畅与魏大勋演绎兄弟情谊时,"那种自然而然的默契让我仿佛重历大学时光,这是他们给予我的意外惊喜。"

去年,彭昱畅参与主演的张嘉佳小说改编电影《云边有个小卖部》上映,但实际上《天堂旅行团》才是他与张嘉佳首次合作的作品。张嘉佳评价彭昱畅为“最懂这部作品的人”,而彭昱畅则坦言,“他笔下每个角色都藏着自我投射的影子”。两人不仅是创作伙伴,更有着深厚的友情,彭昱畅曾多次陪伴张嘉佳度过人生低谷。

谈及这段关系,彭昱畅用《天堂旅行团》中的角色宋一鲤与方块7做类比。他描述道:“他日常总是笑呵呵的,爱开玩笑,但有时清晨看到他发的朋友圈,就会察觉到他内心的波动。”面对“如何应对像宋一鲤这样的朋友”的提问,他回应道:“我会选择默默陪他吃饭,这是以往相处的常态。”

在《天堂旅行团》中,彭昱畅突破了以往深入人心的少年形象,饰演被杨恩又唤作“叔叔”的颓废大叔角色。他表示:“这段经历像将自己彻底拆解再重塑的过程。”他深刻理解角色背后的精神困境:“宋一鲤在遇见小聚时,已历经亲人离世、爱人离去等重创,最终淡然放下对世界的执念。”

拍摄过程中沉浸于这个充满压抑的角色世界,让彭昱畅暂时忘却年龄差异。他坦言:“有时看着自己萎糜颓废的模样,我完全相信那就是宋一鲤。”这种深度代入不仅体现在表演中,更渗透到他对角色命运的共情理解。

在采访中,两位好友谈及彼此眼中的对方。张嘉佳评价道:"你无法从他日常生活中察觉岁月的痕迹,但在处理事务时却能明显感受到他性格的蜕变。"彭昱畅则以幽默的口吻"翻译":"他的意思是说我的脸是年轻的,但内心早已沉淀出岁月的重量。"谈及宋一鲤这个角色的心理转变,彭昱畅坦言,尽管演员需要根据剧情需求呈现不同状态,但他也意识到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某些少年时期的激情可能被时光悄然带走。他提到:"回看第一部电影《闪光少女》时,那些充满朝气的瞬间似乎都蒙上了一些岁月的滤镜。"当谈到原著小说中主人公的绝望与重生,张嘉佳表示这实则是他与自我和解的映射。在创作过程中,他更专注于情绪的沉浸,而影视改编时则希望保留温暖希望的核心:"我们刻意降低了苦难的成分,因为不想让观众在电影院里重历现实的苦痛。"对于这种创作理念,张嘉佳解释:"如果小说是我与命运的对话,那么电影就是一剂创可贴,能抚平观影者内心的伤痕。"随着电影上映,他见证了无数曾经"破碎"的观众,有人展示腕间的刀痕,有人坦言因阅读他的作品而重拾生存的勇气。谈及这种感动,张嘉佳感慨:"十年写作生涯中,我很少正视读者的存在。直到此刻才明白,文字或许能成为他人生命的支撑。"他对"温暖现实主义"的坚持,正是希望通过影视作品陪伴那些经历无声裂痕的人继续前行。"或许我对世界的理解本就如此,从未奢望在文学史上留下名姓,只希望用文字与需要的人同行。"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