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确认,已不幸离世!被切除子宫、终生没有怀孕、活活折磨致死!他们却说她是“自愿”的……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289更新:2025-09-09 00:39:16

您是否还记得那部以‘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为核心记录对象的纪录片《二十二》?它聚焦于这些女性的日常生活,并展现了她们在岁月长河中的坚韧与伤痕。

图片

影片于2017年正式上映,但早在2015年10月便已获得公映许可。彼时因市场对纪录片题材的普遍冷遇,加之发行资金筹措困难,导致该片迟迟未能面世。"毫无意义"成为当时媒体与发行方对这部作品的集体评价。然而影片上映后却打破了这一预期,不仅斩获豆瓣8.6分的高分,更以1.5亿元票房成绩创下单部纪录片票房纪录。近日随着李美金老人的离世,《二十二》官方账号发布悼念声明,指出:至此,影片中所有幸存者均已离世。

图片

近日,这部纪录片在时隔六年之后再度引发广泛关注。今天,我们将探讨《二十二》所承载的深刻社会价值。

图片

一部影片的价值在于其能否真实呈现历史创伤并引发深刻反思。以记录慰安妇幸存者经历的《二十二》为例,其核心使命本应承载愤怒与悲伤的情感重量,使观众产生深切共鸣——这正是最初诸多机构与媒体对影片持否定态度的原因。然而,对于这一群体而言,"愤怒与悲伤"恰恰是她们历史记忆中最鲜明的底色。当李美金回忆起童年遭遇时,她轻声叹息:"我那时还是个孩子呀。"但日军并未因此放过她,在16岁那年强征入村,将男子分为屠杀或劳工两组,年轻女性则被迫在夜间为日本军官提供性服务,白天同样从事苦力劳动。在遭受侵害的期间,她目睹了同村一名妇女被残忍折磨致死的惨剧,"可怜的女人头发散着,光光的身子上发着寒光,我差点吓死过去"的描述令人窒息。而毛银梅面对提问时则选择沉默:"不说了,我说了不舒服。"这种创伤记忆的封存与释放,构成了影片最沉重的叙事维度。

图片

毛银梅原籍韩国,1945年初仍在乡间生活时,被日本殖民者以“劳工”为名诱骗至武汉慰安所,成为二战期间日军系统性实施性侵犯的受害者。在那个被称作“人间地狱”的场所,她经历了持续数月的非人待遇。同年8月,抱着“逃亡或死亡、囚禁亦难逃一死”的决绝心态,毛银梅成功逃离了拘禁地。然而,这段创伤经历对其身心造成永久性伤害:长期遭受性暴力导致其罹患严重妇科疾病,最终不得不接受子宫切除手术,彻底丧失生育能力。黄有良生前始终执着于一个信念:“唯有在闭眼前,才能为受害者讨回应有的公道”。

图片

日军对黄有良的伤害远不止于此。1941年日军侵入其家乡时,年仅14岁的她正在田间收割水稻,却遭遇了日军的性侵,被迫被关押在慰安所长达两年。这段屈辱的历史在当地广为人知,使她不得不与一位患麻风病的男子结婚。即便如此,丈夫依旧对她充满歧视,甚至亲生子女也对她颇有成见。黄有良曾向媒体坦言:“因为这段经历,村里人特别是年轻一代,对我不了解,背后议论纷纷……说我曾为日本人服务……丈夫若想当干部,孩子入团入党都受到牵连。”史料中关于她的记载往往仅有寥寥数语,但这些简短的文字中蕴含的痛苦与愤怒,却能够跨越时空的界限,即使在数十年、数百年后,仍能以文字的力量震撼每一个读者的心灵。

图片

《二十二》这部影片绝非缺乏深层意义。它承载着幸存者们无法抹去的苦难记忆,记录了民族遭遇的历史伤痕,更以铁一般的证据揭示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本质。其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远超人们的想象,具有震撼人心的教育意义。

图片

然而《二十二》在最初上映时,曾因被质疑“缺乏意义”而陷入困境。这部作品并未采用常见的悲情叙事方式,导演通过镜头展现的更像是幸存者平静的日常琐事,甚至在某些片段中透露出一种独特的闲适气息。影片中,毛银梅的晚年生活被描绘得温馨从容——尽管她未能生育,收养的女儿却视她如亲生母亲,如今一家人在岁月中相守相伴。毛银梅的女儿曾说:“我只相信一个道理:既然你把我当作亲生儿女来疼爱,我自然也该用同样的心意回报你。”

图片

在导演镜头捕捉的日常场景中,毛银梅总习惯性地栖身于门廊右侧的座椅,左侧的座椅则成为几个嬉戏孩童的专属。孩童们偶尔会调皮地凑到她身边,将手边的玩具递给她。寒意渐浓的季节里,毛银梅因身体欠佳难以劳作,为了避免打扰女儿,她常自嘲道"这把年纪了,活儿干不动,反倒添麻烦"。女儿却轻笑一声,调侃道"你还会唱呢",这番温言让老人顿时被这股暖意感染,纷纷哼起《阿里郎》的旋律。岁月如歌,毛银梅的前半生历经沧桑,而如今,时光仿佛为她按下静音键,余下的日子皆是温柔与从容。

图片

林爱兰的晚年,常常沉浸在对战火纷飞岁月的回忆中。尽管她曾被迫成为慰安妇,但更深刻烙印在她记忆中的,却是作为士兵参与抗日斗争的峥嵘岁月。

图片

每当提及那段峥嵘岁月,林爱兰布满皱纹的双手总会不自觉地颤抖。她曾骄傲地讲述首场战斗中击毙两名日寇的战绩,也多次回忆被子弹擦伤头部的惊魂时刻。那枚印着"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勋章是她最珍视的遗物,每天清晨都会取出擦拭,仿佛在触摸那段永不褪色的青春记忆。世人称她为'慰安妇',而她却始终视自己为一位不可忘却的战士。纵使岁月已将伤痕掩埋,那些燃烧过的生命光热依然在时光长河中熠熠生辉,成为她余生最温暖的慰藉。

图片

在纪录片《二十二》中,除了镜头里那些坚强的幸存者,还有许多老人正过着平静的日常生活。当画面转向山西太行山深处,李爱连正在庭院中照料猫咪,村里的大小野猫总在饭点时聚集到她身边。她笑着告诉身边人,那只体型变壮的猫怕是要生崽了。而在海南某处乡村,李美金与邻里老人们围坐在榕树下纳凉,她育有两子,孩子们都已在外成家立业。李美金朴实地说,儿女过得安稳便是她最大的慰藉。世人往往将慰安妇与痛苦、悲怆的记忆联系在一起,但《二十二》则展现了超越历史伤痛的另一面人生。

图片

人不会永远被困在低谷中,时间在向前推进,人亦然。她们既是受害者,也曾是军人,但当回归本质面对生活时,终究不过是平凡的生命个体。所谓的意义,本就无需存在——慰安妇的过往已足以成为历史的控诉,而非余生的枷锁。可以借她们的过往控诉日本,但余生应属于她们自己,而非用愤怒与悲伤来定义存在价值。

图片

受害者们选择平淡无奇的生活方式,实为在苦难中寻求生存之道;而加害者却试图以“无意义”为名否定历史真相。从菲律宾到韩国,日本政府屡次阻挠慰安妇纪念设施的建立,将受害妇女污蔑为“自愿卖淫者”;在韩日慰安妇协议中,日本刻意模糊其军国主义行为对韩国妇女造成的伤害。即便是日本本土的《广辞苑》辞典,也试图将“慰安妇”定义为“随军慰问军官的女性”以淡化罪责。在中国,2001年7月曾发生一起引人关注的案件,海南籍慰安妇幸存者黄有良、陈亚扁、林亚金等8人联合向日本政府提起诉讼,要求其承认历史错误并恢复名誉。

图片

在法庭上,老人毅然揭开伤疤向众人展示,却未能扭转败局。2010年三审落幕,中国原告遗憾败诉。尽管日本法院承认了当年的侵害事实,但以"个人无权对国家提起诉讼"为由,驳回了原告的诉求。这一荒谬的判决理由,不仅令人愤慨,更成为压制遭受侵害女性发声的枷锁。七年后,黄有良在家中离世,中国大陆最后一位向日本政府追责的"慰安妇"幸存者就此谢幕——日本也彻底失去了辩驳的依据。然而,人终将逝去,历史却永远留存。当日本试图否定、美化甚至篡改这段历史时,总有人站出来拨开迷雾,揭开其真实面貌。正如纪录片《二十二》所展现的,那些被粉饰的和平假象终将被历史的真相所撕裂。

图片

影片并未以激烈的情绪宣泄,却以平和的画面与坚定的视角,凝固成镌刻历史的纪念碑。镜头中的幸存者们看似过着常态生活,但提及过往时,他们仍能清晰复述每一个细节。被岁月雕刻的身躯成为无声的见证——林爱兰残缺的腿部,毛银梅被切除的子宫,这些伤痕在光影中诉说着被遗忘的真相。导演以细腻笔触勾勒受害者的人生轨迹,同时以静默姿态企盼加害者的一声歉意,这种双重叙事或许正是《二十二》最深沉的表达。这份记忆将跨越百年千年,静候那句迟到的致歉。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