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天上线一部短剧,已有剧投流过亿:别把它当影视作品,它是金融产品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933更新:2025-09-09 00:46:39

短剧的价值并非源于其内容本身,而是被资本市场的运作推向了当前的发展阶段。在资本大量流入这一领域的情况下,跟随投资趋势不失为明智之选。近日,杭州临平区“临影厂”影视基地内,一部面向女性观众的短剧正在紧张拍摄中。该作品以霸道总裁与侄子未婚妻之间的情感博弈为核心,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戏剧冲突吸引受众。男主演曾是MCN机构“交个朋友”的带货主播,同时拥有退役空乘的背景;女主演则兼具汉服模特与短视频博主的身份。

随着短剧行业的兴起,不少粉丝询问我是否愿意参与拍摄,而这部作品正是我的首次尝试。与以往带货时的形象不同,我在拍摄现场格外专注,反复调整发型以确保与戏中状态一致。在社交平台上,我回应粉丝称将致力于多拍摄短剧。类似地,越来越多的从业者投身短剧领域,横店也因短剧剧组数量激增而被戏称为“竖店”。与此同时,头部上市公司的介入使得短剧行业更加规范化,这一变化既挤压了草根剧组的生存空间,也推动了制作成本的显著上升。据某短剧拍摄基地的制片人透露,去年短剧成本普遍在十几万元每部,而今即便现代剧也需五十万元起,古装剧成本更是高达七八十万元,部分项目甚至突破两百万元大关。短剧的繁荣也引发了监管部门的关注,多家平台陆续下架包含色情低俗、血腥暴力等违规内容的微短剧。正在拍摄的剧组纷纷表示,已意识到监管趋严,将在剧本创作及后期剪辑环节主动规避风险。尽管如此,他们仍认为“短剧市场依然充满活力”。据悉,一部短剧的票房周期通常为3至6个月。值得注意的是,投入短剧制作的资本方、制片团队及编剧群体多非短剧的直接受众,而长视频领域已不再推出如《回家的诱惑》般的经典作品。无论是因内容过于陈旧、情节夸张,还是受监管影响,短剧正逐步填补这一市场空白。相较于横屏作品,竖屏短剧在内容管控上相对宽松,这也成为其吸引投资的重要因素。尽管存在风险,但制片人王哈妮指出,如今用一部横屏的制作成本,可支撑10部短剧的拍摄,只要有一部成功便能实现盈利。

在“临影厂”影视基地,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各类小程序短剧平台正积极寻找合作制作方。据从业者王哈妮透露,近期制片人频繁联系她,每日都会收到大量剧本提案,且催促其尽快审阅。由于短剧平台存在持续的上线需求,制作方压力颇大。她表示,朋友在横店从事短剧拍摄工作,几乎保持高强度拍摄节奏,短则休整三天,长则开机拍摄下一部,每年可完成数十部作品,业内戏称这种状态为“干到‘死’”。

在拍摄现场,某短剧平台制片人亲自“监工”,其坦言为确保每月产出1-2部作品,需在短时间内完成决策。根据行业数据,一部短剧的票房周期通常为3-6个月,而前三天的播放数据即可大致判断项目盈亏。若判断为盈利,后续可延长收益周期。值得注意的是,投流成本往往达到拍摄成本的几十至数百倍,制作方会根据数据表现持续投入直至判断项目无价值。目前市场上已出现单部短剧投流超亿元的现象。

据剧组人员介绍,短剧制作成本通常控制在5万至10万元区间,其中演员费用占比约10%-20%。演员来源呈现多元化趋势,既有寻求机会的话剧、舞台演员,也有专业院校毕业生。大经纪公司的演员鲜少参与此类项目,部分具备专业素养的舞台剧演员则利用空档期接拍短剧,获取一两万元片酬。这类演员通常演技稳定,成本效益优于普通招募。相较而言,女频短剧对演员外貌要求更高,片酬水平较男频更具优势。

在短剧市场中,部分头部演员已崭露头角。据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当前有知名演员在单部短剧中的男女主演片酬合计可达30万元。平台方强调,不应将短剧视为传统影视作品,而应理解为具有明确商业属性的金融产品。尽管制作成本较低,但当前短剧制作团队已形成专业化运作模式,与早期草莽团队存在显著差异。

曾在影视广告领域深耕的导演潘文驰,近年来开始转向短剧创作。他透露自己一直希望涉足影视制作领域,会将广告收入转化为短片创作资金,参加国内外电影节并获得奖项认可。随着品牌方资金逐渐转向直播带货领域,广告行业进入低谷期,他借此机会尝试短剧拍摄。此类项目具有快速制作特点,通常可在10天内完成拍摄周期。

潘文驰目前正在执导一部短剧的拍摄工作,澎湃新闻记者吴雨欣现场拍摄记录。据潘文驰透露,相较于以往的影视制作经验,短剧形式对其而言降低了创作门槛,此次尝试竖屏拍摄亦是他的一次探索。他指出,当前短剧的收益模式不同于传统影视项目,主要采用分账机制,若后期作品成功上线并产生收益,导演将获得相应分成。

一位影视公司工作人员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短剧行业的细分程度已达到较高水平。此前有平台曾提供300部剧本供其挑选,每部成本达15万元,但当时公司主要专注于院线项目。该工作人员坦言,由于自身观念尚未转变,仍固守传统影视制作思维,最终将项目交由徒弟执行。令人意外的是,如今其所在公司也加入了短剧制作行列,董事长提出要统筹兼顾大项目与小程序短剧的开发策略。而徒弟因早年参与短剧拍摄,已掌握成熟制作经验,在横店实现月产两部短剧的佳绩,并能在15天内完成单部作品的制作与上线。

业内人士指出,尽管短剧制作门槛较低,但并非所有从业者都能承担相应的推广成本。该人士强调,当前短剧更多被视为一种"金融产品"而非纯粹的艺术创作。关于横屏创作者是否会因竖屏短剧行业的某些特点而退避,剧组人士表示:"只要作品带来实际收益,创作者就不会在意形式高低。"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行业规范逐步完善,监管政策正推动短剧制作向更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在潘文驰剧组杀青当日,另一支短剧剧组已抵达"临影厂"影视基地进行试妆,计划次日开机。该剧组由晟喜华视主导投资与制作,而"临影厂"影视基地正是晟喜华视旗下全资子公司在水一芳与杭州市临平区联合打造的现代化影视拍摄基地。

位于杭州临平区的“临影厂”影视拍摄基地近日引发关注。澎湃新闻记者获悉,晟喜华视短剧工作室总监黄玉根透露,公司与某上市公司联合投资制作多部短剧,作品同步在多个平台上线。他表示,当前市场剧本质量参差不齐,版权风险较高,因此企业更倾向原创内容或自有IP改编,在有限预算内提升制作标准。从行业发展趋势看,头部内容的投资回报率依然显著,优质项目可实现高利润率。

黄玉根指出,尽管监管层面加强了短剧内容审核,但该领域仍具有发展潜力。他认为,行业正处于调整期,虽有淘汰现象,但整体市场格局未变,未来规模可能进一步扩大。“监管为市场设立了规范框架,从业者可在合规前提下寻求创新突破。”他解释道。

据央视财经统计,微短剧行业单月充值金额已从6月的4000万元攀升至10月的6000万元,行业预测2023全年市场规模或将达250亿至300亿元。《2023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在超10亿的短视频用户群体中,约50.4%曾观看过3分钟以内的微短剧、微综艺等短内容形式。

值得注意的是,快手、抖音、微信等平台近期陆续发布“小程序”类微短剧治理公告,三平台累计下架近2300个违规内容。而自去年起,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持续开展网络微短剧专项整治,重点解决低俗化、同质化等问题,已下架两万多个微短剧作品。“监管措施为野蛮生长的市场划定边界,使行业在规范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相关业内人士表示,小程序短剧模式具备清晰的商业价值,既可实现点击付费转化,又拥有内容创作的无限可能。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