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了再夸,我们还是低估她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857更新:2025-09-09 08:41:23

随着章子怡公布离婚消息,影迷群体对她的新作《酱园弄杀夫案》充满热议期待。尽管她在过去多年间仍持续产出影视作品,但观众普遍认为其艺术生命力因婚姻生活而有所延宕。当人们渴望见证她回归银幕绽放光彩时,不禁回想起她上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突破之作——《一代宗师》,那已是整整十年前的光影记忆。

图片

十年前,章子怡以《一代宗师》中的宫二一角斩获十项大奖,成为华语影坛的巅峰之作。此后十年间,国内影视作品中再难出现如宫二般具有颠覆性魅力的女性角色,更遑论王家卫执导的这部融合东方美学与现代叙事的野心之作。影片首映时,观众普遍感到困惑——作为一部武侠片,其风格与传统套路截然不同。相较于观众熟悉的香港武侠片注重形式主义与暴雨场景的剪辑手法,《一代宗师》开创性地采用写意风格,大量运用慢镜头、空镜头与大特写构建诗意画面。复杂的人物关系网也让部分观众产生疑惑:张震仅出现在三幕中,其角色定位为何?赵本山与小沈阳的出演是否与剧情有关?这种全景式人物群像与倒叙叙事结构的跨界尝试,使得影片在初期难以被广泛理解。直至2015年,王家卫通过集中人物故事线的3D版本重映,观众方才逐步领悟其艺术价值。

图片

回望十年前的电影大师,Sir重看《一代宗师》初版时,仿佛看见一位深谙叙事玄机的导演在光影中布下命运的棋局。王家卫以"谜语人"之名在华语影坛留下独特印记,他并非刻意营造迷雾,而是惯用悬疑片的叙事策略诠释文艺片的深邃。正如《花样年华》中梁朝伟与张曼玉通过餐具流转、转身瞬间等微小细节,编织出一段隐秘的婚外情故事,这种以细节为线索的叙事手法,让每一帧画面都成为解码情感密码的钥匙。

图片图片

王家卫在《一代宗师》中巧妙地将现代都市的影像转换为民国时期的武林世界。影片开篇,青年时期的叶问(由梁朝伟饰演)便遭遇挑战。这位导演以独特的叙事手法呈现动作场景,通过静态镜头展现动态的拳脚对决,比如特写拳风震落的雨滴或帽子上细微的颤动,为人物命运埋下伏笔。

图片图片

导演以“风动”为意象,却借“幡动”呈现,通过镜头与主体的刻意疏离,营造出与周遭环境的共鸣效果。这一手法贯穿整部影片的叙事逻辑,核心人物的行为并非焦点,而是其行为引发的整片武林动荡更具表现力。片头的定场戏亦成为人物性格的鲜明对照。影片后段出现的“一线天”与张震饰演的叶问雨中激战场景,虽同为战斗场面,但氛围截然不同:叶问所处的雨景平静有序,而一线天引发的则是血雨腥风。在对决收尾时,叶问收势而止,彰显其宽厚仁慈;一线天却以凌厉追击贯穿石墙,展现出彻底的狠劲。两人代表武林的两极,交织出那个时代动荡的图景。值得注意的是,片头一掠而过的圆形招牌镜头,在结局处悄然呼应——它先是见证叶问在佛山立威的瞬间,最终又将在十几年后,成为叶问与宫二在香港重逢的印记。

图片图片

相较于传统功夫片着重展现力量与招式,王家卫的武侠作品更强调人物之间的情感联结。正如宫二所言:"让我们的恩怨,如棋局般永恒存在。"影片中,每位武林宗师的登场都仿佛被命运之手安置在棋盘上的关键位置。编剧在春日播下叙事的种子,却也在同步雕琢其冬日凋零的命运轨迹。而叶问命运的核心意象莫过于灯火,它象征着薪火相传,自始至终萦绕于宗师的征途之上。

图片图片

人生如四季更迭,无论处于盛极之时或低谷之际,那盏明灯始终未曾熄灭。它时而炽烈如骄阳,时而微弱似萤火,时而清晰可辨,时而朦胧恍惚,却始终照亮前行的道路。当红蓝两色灯火在夜色中若隐若现时,象征着武林中两大阵营的暗流涌动,此刻的交锋将重塑整个武林格局。

图片图片图片

在《叶问》系列电影中,火车站决战场景通过红蓝光影的镜头语言,生动呈现了时代洪流下的命运转折。金楼掰饼场景中,叶问以柔克刚的武术哲学与传统市集生活的碰撞,预示着其人生轨迹将与"共和"理念紧密相连。而象征着殖民势力的刺眼白光,随着侵华日军的登场逐渐笼罩整个故事,将叶问推向寒冬般的困境。当佛山沦陷,这位武术宗师不得不在金楼以打包剩菜维持生计,即便在故土之上,也需在太阳旗与白光的压迫下屈膝让道。

图片图片

在王家卫标志性的人群快速穿梭镜头中,叶问以沉默的姿态诠释着“人走茶凉”的意境,身旁仅有一盏微弱灯光映照。而白光的意象,既成为马三背叛师门的象征,也暗合着老人们试图调和矛盾的深层原因。

图片图片

叔伯对宫二反复强调"为你好",而画面背景中浮现的太阳旗却悄然揭示了其真实企图。这一势力的暗线早在影片开场段落便已埋下伏笔——当马三初次出手便因过于锋芒毕露被宫宝森驱逐出佛山时,画外响起的广播声正通报着前线抗日动态,暗示着更大的阴谋正在酝酿。

图片

与此同时,宫二踏入了佛山这片承载着武林风云的土地。这对师兄弟与他们背后的宫家势力、北方武林格局,注定要与日据东北的历史产生深刻纠葛。当所有"扣"都呈现在棋盘之上,宫二那句"原来,人生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的台词便显得尤为意味深长。如果说命运的棋局从一开始就暗藏玄机,那么你我之间的相遇,自落子的那一刻起,岂非早已注定?缘起缘灭间,经历无数离乱动荡,当故事在香港这片土地重新展开,武林格局依然清晰可辨。

宫若梅这一角色,恰似电影中那柄自上而下劈开格局的利刃。她不仅是贯穿全片的另一条命运主线,更是奉道与自由理念的具象化身。叶问拜师时留下的"一条腰带一口气"箴言,在宫二身上得到了最极致的诠释。她命运的轨迹早在初登场时便已显影——当父亲将她带入金楼,本欲让她见识江湖百态却远离恩怨纷争,却始终难掩她内心早已暗自抉择的痕迹。那扇始终凝视着金楼武林群像的窗棂,或许正是她选择命运的见证。

图片

父亲败于叶问之手,宫二咽不下这口气。在悠扬的歌剧旋律中,她于金楼设下豪宴,宾客如云间尽显风范。正如叶问日后所言:她的一生,只差一个转身。宫二的传奇人生由两幕高潮构成——1940年东北大年夜的火车站决斗,以及1950年在香港的最终告白。而在这两幕关键场景的终结,她皆掩面垂泪。决斗尾声,她身负重伤,在对手未曾察觉的暗处落下一行清泪;十年后,生死未卜之际,她对着镜中苍老的容颜仓促抹去口红,将尘封的情感化作最后的告白。

图片图片

有趣的是,电影时间线中她上一次登场时,唇间残留的血迹恰似凭最后一口气完成复仇后、功亏一篑的见证。宫二与叶问的实战交锋仅限于金楼那场惊心动魄的对决,却在之后漫长岁月里,两人的情感羁绊始终未曾落幕。王家卫对情感戏的刻画往往比武戏更具张力,其暧昧多义的表达方式令人回味无穷。宫二向叶问倾诉心迹的那场戏,细腻的情感递进、深邃的镜头语言以及精准的演员表演,堪称影片的典范之作。宫二最初以东北学艺为引子,道出人生另一条可能的轨迹,当回忆将她卷入虚幻的境地时,反打镜头中的叶问却始终保持着现实而沉稳的姿态。

图片图片

当宫二谈及两人的情感羁绊时,叶问刻意转为旁观者视角,以克制的语调剖析对方的假设。当听到那句令人心碎的「想不到你把我当戏看」,他眼中浮现出难以掩饰的落寞。随后,宫二直言「我心里有过你」,梁朝伟饰演的叶问沉默以对,以一段精准的眼神独白展现出情绪濒临决堤的临界点,此时画面微微颤动。而宫二则在情感的漩涡中抽身,这位一生倔强的女子终于选择收手——毕竟,道出真相,又能改变什么呢?重逢后,叶问习惯用武学隐喻情感,宫二也熟练掌握了这门技艺,将话题引向武学领域。直到那句真情流露的话语脱口而出,一滴泪珠悄然滑落。

图片

她的眼神瞬间失去了光彩,仿佛一盏孤灯在黑暗中悄然熄灭,那最后一滴泪水,恰似人生尽头流淌的灯油。宫二如同易碎的瓷器,人生中的两场大戏——武林的恩怨情仇与内心的悲欢离合——皆在绝境中落幕。叶问未曾目睹她1940年那个雪夜的泪光,却在1950年的某个时刻,见证了那抹注定的悲伤。两人最终漫步于香港街头,真可谓是"人生如梦"。

图片

那一刻,灯火映照下浮现的,不仅是门楣上的招牌,更是悬挂在街巷间的对联。原来所谓的“灯”,不过是千家万户,是宗师终将回归的人海。“一眼看上去,这不就是个武林吗?”意气风发的年代里,宫二的身影总被抬升至仰拍视角,她曾笃信“或许我就是天意”。但最终画面中,俯视她的却是众生的俯瞰,是命运的重量,是那个被时光掩埋的时代。奉道者不婚嫁、不留后、不传艺,宫二以血肉之躯践行着武林的气节与规矩。在佛灯前,她合上那个金色的小盒子,从此与时代洪流的“大格局”相悖而行。

图片

直到最后,悬念方才揭晓——那不过是她焚毁长发后的一捧灰烬。在奉献的刹那,她已将一生交予早已注定的答案。

图片

王家卫的作品中始终萦绕着对宫二这类“孤独灵魂”的偏爱。若将叶问视作顺应宿命、如流水般沉稳坚毅的横,那么宫若梅则如流星般燃烧的竖。在王家卫的叙事宇宙里,这“一竖”既是无脚鸟阿飞的茫然追索,也是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何宝荣的迷离过往,是苏丽珍未能抵达的彼岸,是《2046》中固执守候的白玲,更是《梦中人》里唱出苍凉的王菲。宫二以近乎偏执的姿态,为所有被命运放逐的边缘人物见证了一场盛大的虚无,这种在必然中迸发的意志,恰似驶向终点的列车却执着于沿途风景。她所承载的,不仅是王家卫对人性微光的坚守,更是现代叙事中对存在意义的深刻叩问。导演将那个繁华易逝的时代,凝练成一个丰盈的虚构镜像,以此寄托对时代风华的感怀。然而十年光阴流转,国产银幕上再难寻得如此璀璨的“一竖”了。《梅艳芳》中唱片老板那句“唱歌最重要的是感觉,特别是慢歌,不是要唱出你有多伤心,而是唱出唏嘘”的箴言,与《一代宗师》所勾勒的时光褶皱形成奇妙呼应。后者以缓慢的时间节奏,将整个武林的兴衰沉浮凝固成一场关于传承与消逝的哀悼,其主场景中绵延的飘雪与东北寒夜,恰似凝固的时光标本,承载着对过往岁月的无限缅怀。

图片图片

故事中交织着两场深远的告别仪式。其一,是北派武学泰斗宫宝森的安葬之礼;另一场则发生在火车站的生死对决,这场决斗不仅终结了马三与宫二的命运,更宣告了宫家六十四手这一绝学的彻底消逝。自此,叶问的余生始终萦绕着对未能亲见宫家六十四手的深切遗憾。然而,武林世界的诸般际遇终将在时光流转中以别样形式悄然浮现。金楼拜会之日,宫宝森的遗像矗立于正殿中央,其身后静静摆放着两盏古灯。直至1950年,叶问在香港重逢的,是宫宝森的遗像,左右两侧各燃着一支蜡烛。

图片

他再次与丁连山重逢,点燃香烟的瞬间,叶问的起手式与当年掰饼时如出一辙,面对与十年前如出一辙的考题,在这家毫不起眼的杂货店里,重现了那场震动武林的较量。

图片

电影里叶问的每一次抉择,都在映照着那扇佛山城门的变迁。青年时期他紧闭城门,守护着武学根基的自足;随着南北武术流派的交汇,城门徐徐开启,象征着文化的融合与传承;当战火侵蚀,城门轰然破碎,暴露出时代动荡的伤痕;最终这扇门成为香港与内地之间漫长隔阂的隐喻,既是一城之象征,亦是一国之缩影。

图片

当叶问意识到自己再也无法踏上故土,从此失去了‘身后身’的归途后,他开始点燃香烟。那缕青烟,是佛山夏夜张永成为等丈夫归来而点燃的蚊香,是宫二在梦回旧日时萦绕周身的幻觉,更是‘关东之鬼’彻底隐退江湖前的最后亮招。

图片图片图片

它与那枚承载着“念念不忘”情感的东北大衣衣扣同样,化作了叶先生心中“过期凤梨罐头”般的存在。

图片

过往尘埃落定,叶问身着笔挺西装,在港岛街头拍摄了一张正式的公民证件照。历经无数武林旧影的记录后,最终定格的,是这枚独照的身份证。

图片图片

武术之精髓,终将汇聚于同一条正道。叶问以往昔之遗证为引,将家国情怀与武林精神熔铸于血脉,为后世子孙点亮希望之灯。

图片

电影难得可贵之处,在于它展现了对“民国往事”的宏大构想;而Sir此次重看时所体悟的,则是十年来电影行业生态的变迁。一方面,武侠类型逐渐式微。徐皓峰凭借《师父》中对民国武林规训的深刻诠释与独树一帜的打斗美学,塑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巷战场景,却在后续创作中遭遇制片困境,难以持续产出佳作;这是赵本山最后一次以电影演员身份亮相,而今年他却在网剧中复出,饰演的仍是一名武林人物。另一方面,中国电影正显露出某种陈旧感。随着观众审美体系的逐步成熟,我们看到的却是导演作者性逐渐消退的现状。昔日大陆的章子怡、香港的梁朝伟、台湾的张震,甚至短暂现身的宋慧乔,这种汇聚两岸三地实力派演员的华语大片模式,从《卧虎藏龙》起绵延至《英雄》《无极》《如果·爱》《色,戒》《一代宗师》《刺客聂隐娘》,将影响力辐射至整个华语电影圈。而当下,这种跨地域合作的盛况已然消逝,各地区电影制作呈现出各自为政的态势。当内地电影动辄斩获数十亿票房时,海外市场似乎已不再是创作关注的重点。曾被戏称为“国际章”的章子怡,如今已成为一种荣誉象征,因为她是那个华语大片黄金时代的代表。而新生代演员再难复制这种国际影响力,亦无法像她一般凭借扎实作品囊括金马、金像、金鸡三大奖杯。当我们怀念宫二与《一代宗师》时,失去的或许不仅是一位具有颠覆性的女主人公,更是一个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电影江湖。王家卫拍摄《一代宗师》的初衷,源于他观看叶问晚年纪录片时被某个细节深深触动。

图片

这并非宗师的气度,而是老者在练功木桩前短暂停留的瞬间。多年来重复的招式,他误以为叶问在某个刹那遗忘了。直至某日,王家卫听闻武林箴言:‘以气为引,点亮明灯,灯在人便在。’此乃其心中所念,希望将技艺传承。导演铭记这瞬间的触动,坚持拍摄,跨越第一个十年,迈向第二个十年。2023年,影坛传来侯孝贤因阿尔茨海默症暂停创作的消息。关于电影的遗忘与感慨,再度浮现。创作者仍渴望继续创作,影迷期待持续观看,这本就是经年累月的基本动作,如同咏春拳的三式——摊、膀、伏,简练而果断。至少,我们能在遗忘前的转身中,重新凝视经典。当电影之灯次第亮起,愿那温暖人心的光热,再多留存片刻。

图片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