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709更新:2025-09-14 03:46:09
法国导演奥利维耶·阿萨亚斯在创作中频繁面对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男性角色,展现出深厚的驾驭能力。
阿萨亚斯此前曾执导过多部聚焦政治暗局的争议角色,其中包括委内瑞拉革命家伊利奇·拉米雷斯·桑切斯(《卡洛斯》)以及被称作「古巴五人组」的间谍网络(《黄蜂网络》)。而在其首部英语长片《克里姆林宫的魔术师》中,这位法国导演突破了自身创作的边界,通过精巧且暗含黑色幽默的叙事手法,将弗拉基米尔·普京这一人物形象赋予了全新的诠释,由裘德·洛饰演。
《克里姆林宫的魔术师》(2025)聚焦于俄罗斯领袖的崛起历程,讲述其在后苏联动荡年代如何借助全能型政治顾问瓦迪姆·巴拉诺夫(保罗·达诺饰)的力量逐步登顶——该角色灵感源自现实中的幕后操盘手弗拉季斯拉夫·苏尔科夫。在威尼斯电影节开幕前夕接受本刊专访时,阿萨亚斯透露,创作《克里姆林宫的魔术师》的初衷是剖析「现代政治生态」的本质,而非局限于「普京的起源故事」。他坦言,对普京的多维度呈现或许会触动敏感神经。阿萨亚斯幽默地表示,「我并非首位,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位描绘『反派』角色的导演」,并列举《疤面煞星》《教父》《诺斯费拉图》以及他本人曾获艾美奖提名的《卡洛斯》等经典案例,这些作品均围绕道德困境中的争议性人物展开。
我始终坚信,对人性之恶与道德灰色地带的剖析始终是电影艺术的核心命题之一,正如阿萨亚斯所言。他提及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曾强调,反派角色塑造得越深入,作品的戏剧张力便越强。阿萨亚斯进一步指出,观众往往更倾向于回避对权力体系中暴行的直接审视,但电影所呈现的并非刻意迎合这种倾向,而是忠实映射人类所承受的残酷现实。这部作品的卓越之处,在于它不仅呈现了政治暴行带来的现实冲击,更致力于解构其运作逻辑与内在生成机制。在创作过程中,阿萨亚斯与编剧埃马纽埃尔·卡雷尔力求还原历史真实,但也不得不进行部分情节的戏剧化改编。其中,原著中唯一的重要女性角色——与巴拉诺夫若即若离的情人克谢尼娅——由艾丽西亚·维坎德饰演,这一角色的塑造源于导演对演员表演潜力的深度挖掘,而此前两人已在《迷离劫》中成功合作。
在2022年的电影《迷离劫》中,导演阿萨亚斯特别提及与裘德·洛及保罗·达诺的合作经历。他高度评价裘德·洛对角色的深入诠释,称其「彻底重塑了普京形象,使其极具说服力」,并感慨这位演员「以惊人的精力投入角色塑造,不仅挖掘人物最阴暗的本质,更精准捕捉其复杂的多面性」。保罗·达诺同样展现出独特价值,他凭借对俄罗斯政治的浓厚兴趣与深入研究「打动了我」,常主动分享在互联网冷门角落搜集的与影片叙事相关的资料,并多次就文本中的模糊表述或情节设计与导演进行探讨。尽管影片汇聚了威尔·基恩、汤姆·斯图里奇与杰弗里·怀特等实力派演员,构建起包含现实寡头原型角色与美国作家视角的复杂叙事框架,且拥有制片人奥利维耶·德波斯克与法国高蒙影业等业内权威的制作支持,阿萨亚斯坦言《克里姆林宫的魔术师》仍面临严峻的融资挑战,其主要原因在于影片宏大的叙事规模与政治敏感性的双重属性。
《克里姆林宫的魔术师》的制作面临诸多挑战,导演阿萨亚斯坦言故事背景设定在俄罗斯境内,其中涉及多个现实中难以进入的地点。他表示在俄罗斯本土取景几乎不可想象,因此最终选择拉脱维亚作为主要拍摄地。该国的制作成本相较于多数国家更具优势,同时能够同时呈现克里姆林宫、俄罗斯总统的避暑别墅及新奥加廖沃郊外官邸等关键场景。阿萨亚斯特别强调,若不在拉脱维亚取景,影片至少需要跨越五六个国家完成拍摄。在丽都岛举行的全球首映标志着导演重返威尼斯电影节,他称此地「对他而言意义非凡」。1986年,他正是在这里展映了首部长片《迷乱》,并凭借该片获得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开启了个人电影事业的篇章,这段经历在他心中具有特殊地位。
多年间,阿萨亚斯的多部影片曾在威尼斯电影节亮相,其中包括2019年推出的《黄蜂网络》、2018年上映的《双面生活》以及2012年的《五月之后》。在成功完成风格鲜明的HBO迷你剧《迷离劫》与《暂停时光》后,其最新作品《克里姆林宫的魔术师》正标志着这位导演开始突破自我舒适区。
在谈及新作《暂停时光》(2024)时,导演阿萨亚斯坦言:"我始终渴望自我革新,不断探索未知领域。"他坦言仍为美国项目《神像之眼》的失败感到遗憾——这部原计划由罗伯特·帕丁森与罗伯特·德尼罗主演的影片,曾于2014年在芝加哥和多伦多取景拍摄。谈及意外选择俄罗斯作为首部英语长片的拍摄地,他表示:"这完全出乎意料,当初从未想过这样的可能性。"以下是本刊对奥利维耶·阿萨亚斯专访的核心内容:记者问:您认为《克里姆林宫的魔术师》可以被解读为普京的起源故事吗?阿萨亚斯答:"关于普京逐步走向权力巅峰的叙事,朱利亚诺的原著提供了最精确详尽的剖析。不过在我看来,这更像是现代政治体系形成的关键转折点,而非单纯聚焦于普京个人的传记。那个时代孕育出的新型政治力量,其影响力至今仍在持续发酵。这是政治运作模式的革命性转变,正是在那个时期与特定的权力圈层中,这种力量逐渐取代了传统政治体系。"
问:普京及其顾问巴拉诺夫被贴上卑劣标签,你是否担心这种刻画可能引发争议?阿萨亚斯:《卡洛斯》本质上是一部剖析权力腐蚀人性的电影,我始终认为深入探讨恶的模糊性是电影的天然属性。正如希区柯克所言,反派角色的塑造越立体,作品的艺术价值越凸显。从科波拉的《教父》到布鲁斯·贝克的《诺斯费拉图》,再到霍华德·霍克斯《疤面煞星》中引发道德讨论的角色设计,电影史上不乏因呈现复杂人性而遭受批评的先例。我不过是众多探索人性阴暗面的创作者之一。
我们并未主动呈现这些政治之恶,而是因为它们构成了我们所面对的现实困境。影片的特殊价值在于,它既映射出政治之恶带来的连锁反应,又深入探讨了这种恶的运作逻辑与生成机制。当被问及阅读朱利亚诺·达·恩波利原著时最吸引人的部分,阿萨亚斯指出作者对弗拉基米尔·普京的刻画具有独特性——通过反派角色巴拉诺夫,这个在多维度展现时代阴暗面的恶之化身,却始终保持着与常人无异的人性特质。这种人性的完整存在令他着迷,他认为即便是恶的表象下,也蕴含着人性的复杂光谱,或许正是这种矛盾性让黑暗面更深刻地照见人性的多维面貌。
在阅读这本书时,我对这一时期的俄罗斯历史了解并不深入。然而,正是书中展现的这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让我产生了改编的强烈兴趣。这些新发现为影视创作提供了独特的价值——观众将通过朱利亚诺的叙述才华、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对历史细节的精准把控,与我一同探索这段复杂的历史。朱利亚诺·达·恩波利以浪漫而智慧的方式,将难以理解的历史事件娓娓道来,这种叙事风格让我确信其具有打动银幕观众的力量。但最初的改编过程仍充满挑战,我曾担忧书中大量的对白会使影视化呈现变得困难重重。毕竟,如何将文字转化为影像始终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至于与埃马纽埃尔·卡雷尔的合作,我们因共同的记者身份建立起了深厚的联系。在《电影手册》撰稿期间,我与在《电视全览》和《正片》任职的埃马纽埃尔保持着密切互动。面对这部俄罗斯题材的作品,我深知自己并非俄罗斯人且对近代政治史知之甚少,因此选择与埃马纽埃尔这样的合作伙伴共同创作剧本。我们始终秉持对原著的忠实态度,因为这部作品本身的魅力成为凝聚团队的核心。正是这种共同的文化共鸣,最终促成了影视改编的实现。
虽然我们并未对原著进行大幅删改,但为了增强影片的视觉冲击力与情感浓度,仍需在关键节点做出适当调整。原著在人物塑造上存在明显短板,尤其是女主角克谢尼娅的形象。因此改编时我首先思考的两个核心问题之一就是:如何让克谢尼娅成为影片的情感枢纽?由于原著篇幅较长,我们在剧本创作过程中始终聚焦于这些核心命题。当涉及到历史准确性时,我坚持以记者和历史学家的双重视角进行创作。剧本的真实性和历史考证工作由专业历史学家全程参与,他们对特定历史时期的细节掌握远超个人经验。在编剧筹备阶段,我们每天都会向历史顾问提出大量具体问题,确保叙事与史实的严密契合。拉脱维亚的拍摄环境提供了独特优势,当地存在大量俄罗斯难民群体,这为我们筛选具备俄式口音的专业演员提供了便利条件。就连执行制片人也具备特殊身份,其曾主持政治脱口秀节目,因此能直接接触鲍里斯·别列佐夫斯基等俄罗斯政坛核心人物。这种深度的历史研究网络与我在拍摄《卡洛斯》时采取的创作方式高度一致——始终坚信政治题材的呈现必须建立在详实史料的基础之上,即便需要在严谨叙事中融入人情化表达。
在《卡洛斯》(2010)的创作过程中,关于巴拉诺夫这一虚构角色的原型身份,有观点认为其源自弗拉季斯拉夫·苏尔科夫。针对朱利亚诺·达·恩波利如何获取普京与苏尔科夫之间详尽的交往细节及对话内容,阿萨亚斯曾质疑其是否拥有俄罗斯政府内部的线人资源。朱利亚诺回应称,他仅四次踏足俄罗斯,虽接触过部分人物,但这些经历并非创作灵感来源。他强调真正的启发来自担任政治顾问的时期,即2014至2016年任意大利总理的马泰奥·伦齐。年轻时的朱利亚诺曾协助伦齐撰写演讲稿,由此形成了对政治运作的独特认知。因此,《克里姆林宫的魔术师》虽以普京为叙事核心,但更深层地展现了当代政治的权力运作逻辑。朱利亚诺曾直言:「权力的本质无处不在,关键在于如何获取并维系它,仅此而已。」
当被问及是否曾尝试联系苏尔科夫探讨这部影片时,阿萨亚斯坦言:「说实话,我此前对苏尔科夫一无所知。」他后来才意识到,朱利亚诺这个角色实际上源自真实人物,但这反而成为创作中的干扰因素——一方面,他坦言那个原型人物令人反感;另一方面,相较于朱利亚诺·达·恩波利笔下的瓦迪姆·巴拉诺夫,这个角色显得单薄乏味。他自言自语道:「不如就将苏尔科夫抛诸脑后,我真正感兴趣的,是朱利亚诺所塑造的那个更具深度与人性厚度的复合体。」然而,历史叙事的模糊性迫使他保持审慎——每当与俄罗斯同行讨论具体历史事件时,他们总会自然联想到苏尔科夫,这与他刻意保持的距离形成微妙张力。尽管如此,他仍承认苏尔科夫与阿道克船长存在某种精神共鸣,这种阴影始终难以完全抹去。
在电影《普京的朋友》中,除了普京之外,还有其他真实人物的参与。阿萨亚斯表示,在刻画德米特里·西多罗夫这一真实角色时,团队特别谨慎处理细节问题——不仅更改了他的姓名以避免其本人认出,也因法律层面存在复杂考量。至于鲍里斯·别列佐夫斯基,由于其已故,我们在塑造该角色时获得了更大的创作自由,这反而增强了其戏剧张力。而普京的塑造则面临一定的创作挑战,因为影片并未进入克里姆林宫内部场景,许多情节仅展现他与对话者的两人互动,且缺乏录音记录。因此,我们赋予他的言行举止符合其政治行为特征,力求通过对话与言论展现俄罗斯总统的历史真实性。面对观众关于电影可能引发争议的提问,阿萨亚斯坦言,考虑到乌克兰当前局势,影片内容显得尤为敏感。尽管拍摄时曾认为相关纷争已接近尾声,但现实显示其并未过时。事实上,如今我们对乌克兰局势的理解,甚至比两年前创作时更加清晰和准确。
阿萨亚斯表示,裘德·洛与保罗·达诺对这个具有深刻政治内涵的创作项目展现出高度专注。保罗·达诺对俄罗斯政治的探索尤为深入,他会主动从网络隐蔽角落搜集与影片主题、叙事逻辑相关的资料,这些材料常用于填补故事中的细节空白。他多次就文本中存在歧义的措辞或情境向导演请教,这种对政治与叙事双重维度的沉浸式研究,使他能够精准把握角色的精神内核。而裘德·洛则面临更具挑战性的任务,他不仅需要克服与普京在形貌上的显著差异,更通过系统性的形体重塑与角色再造,呈现出极具说服力的表演。最初他承受着巨大心理压力,曾尝试与编剧朱利亚诺深入交流以获取历史细节的权威解读,但最终主要依赖大量观看新闻纪录片完成角色准备。两位演员都展现出超越常规的求知欲,他们能消化复杂多面的政治信息,并将其转化为表演的养分。导演特别指出,外貌的相似度并非评判标准,真正决定表演质量的是对政治现实的深入体验与精准把握。
裘德·洛问道:在《克里姆林宫的魔术师》中,你与曾出演《迷离劫》的艾丽西亚·维坎德再度携手。克谢尼娅这个角色是否是为她量身定制的?阿萨亚斯回应:这个角色确实源于艾丽西亚的启发。在完成《迷离劫》剧集后,我深刻体会到她独特的表演魅力——她不仅拥有卓越的演技,更擅长用喜剧方式演绎深刻而富有同理心的情感,展现出表演艺术、创造力以及角色蜕变的自由度。我认为克谢尼娅的角色发展与塑造,与艾丽西亚的特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可以说,这个角色是专为她设计的。
十年前,您曾策划过《神像之眼》项目,却遗憾未能成行。您是否曾预料到,自己的首部英语电影竟会以俄罗斯为故事背景?阿萨亚斯坦言,在俄罗斯这个设定上他毫无预期,直言该构思从未浮现于脑海。然而谈及《神像之眼》,他坦言仍感惋惜——原计划在芝加哥与多伦多取景拍摄,尽管未至夜不能寐的程度,但每当回想起这个错失的机会,仍会倍感挫败,因为他坚信当时完全具备拍出佳作的条件。关于下一部作品,他透露将继续创作英语电影,且故事将聚焦美国,风格或将更贴近《私人采购员》的叙事。
Copyright © 2008-2024
合作站点:优酷视频、 爱奇艺、 芒果tv、 小小影视免费 百度视频、 腾讯视频、 1905电影网、 搜狐视频、 小小影视大全免费高清版, PPTV、 CCTV、 哔哩哔哩、 北京卫视、 安徽卫视、 小小影视在线播放观看免费 江苏卫视、 浙江卫视、 重庆卫视直播、 小小影视在线视频, 小小影视官网, 小小影视大全免费高清版, 小小的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小小影视在线观看免费完整, 小小影视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