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为何是外媒眼里最伟大的演员之一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643更新:2025-09-14 07:18:59

电影《风流一代》在戛纳电影节首映后引发热议,获得包括权威影评平台《综艺》场刊在内的多重肯定。该片以2.6分(满分4分)的高分位列口碑榜单前五,成为关注焦点。海外媒体对影片的评价尤为热烈,其中《银幕》杂志高度评价称,这部作品代表了贾樟柯对自世纪之交以来中国电影的"奥德赛"式探索,亦是他长期关注社会议题的集大成之作,在平实叙事中展现出震撼的史诗气质。英国电影评论刊物《Little White Lies》在盛赞影片的同时,特别强调对主演赵涛的赞誉,认为"这充分证明赵涛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银幕表演艺术家之一"。

贾樟柯与赵涛继2018年作品《江湖儿女》后,再次携新作亮相戛纳电影节,距离上次参展已过去六年。对于中国影迷而言,这一回归尤为引人关注——人们既想见证贾樟柯是否能凭借此次作品斩获最高荣誉金棕榈奖,也期待赵涛能否凭借其在影片中的表现荣膺最佳女演员奖。

在戛纳国际电影节官方合作伙伴巴黎欧莱雅的采访现场,赵涛与1905电影网进行了独家对话。谈及表演时,她展现出对奖项的淡然态度,更强调自身与作品的深度关联。贾樟柯对此表示,赵涛已超越追求奖项的阶段,她较少参与公众活动,更希望将时间留给生活沉淀。谈及《江湖儿女》拍摄前的剧本讨论,贾樟柯曾带着犯罪题材的故事询问赵涛是否感兴趣,而赵涛认为这本质上是一个关于女性生存的叙事。在最新作品《风流一代》中,故事完全聚焦于一位女性的命运,其海报以"21世纪前21年,一位中国女性沉默着经历了喧嚣的生活"为题,凸显了对时代洪流中个体命运的深刻凝视。

贾樟柯运用2001至2022年间积累的影像资料,重构其自《任逍遥》起的创作历程,精心剪辑出一部完整故事。在创作过程中,他将前期粗剪片段与后续剧本内容展示给赵涛审阅,明确表示:“前三分之二的角色由她诠释,后续部分则无法置换演员。”

对于赵涛而言,这一创作历程充满挑战性。在贾樟柯的银幕世界中,她多次诠释「巧巧」这一角色形象,但这些性格各异的「巧巧」们始终共享着同一叙事宇宙。谈及过往,赵涛坦言曾对表演过程心存忧虑,「我有点担心。」然而,随着时光流逝,赵涛已逐渐淡忘当年的创作心境,因为她始终相信表演是持续的学习与情感共鸣过程。直到在剪辑室观看了粗剪版本,她才真正释怀,「我特别庆幸,过去表演时我始终将人物置于首位。」这一理念深刻体现了赵涛对演员职业的坚守——她始终强调真挚情感是表演的核心品质,唯有如此才能赋予角色真实的灵魂。

贾樟柯对演员的筛选标准,或许正是他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锁定赵涛的关键所在。这位导演对演员的要求看似简单,实则严苛——"在人群中行走时不得显露出演员身份,却必须能传递表演的张力。"赵涛的表演恰好契合这一标准,加之对角色的深刻理解,贾樟柯在剪辑阶段发现,她过往作品中多以肢体语言替代台词,"我们逐渐意识到,她适合诠释沉默的女性形象。而这种沉默,并非内心无话可说,恰是无法发声的隐痛。"正如现实生活中,许多女性虽能言善语却缺乏倾诉出口,贾樟柯希望通过影像将"沉默者"这一群体的隐忍与压抑具象化。

在审阅完剧本后,赵涛认为贾樟柯此次在《风流一代》中试图将巧巧塑造成具有生命落差的女性形象,她如同被现实桎梏的困兽。正是从这一阶段起,赵涛逐渐把握住影片中巧巧的表演精髓,深入理解其角色特质。电影中,巧巧以失语者的姿态贯穿始终,直至结局才迸发出一声充满力量的"哈!"。

在拍摄《风流一代》雪中奔跑的场景时,原本设定是角色在喘息后结束动作,却在某次拍摄中,赵涛自然流露出的喘气声意外成为影片的高潮。她当时感到有些难堪,担心破坏导演营造的氛围,没想到贾樟柯认为这声呼吸充满力量,最终决定将其作为影片结尾。在戛纳首映现场,随着观众的热烈掌声,赵涛眼含热泪,或许对她而言,这正是与角色心灵相通的时刻。她曾坦言:“这部影片的表演,对我来说是阶段性的总结。”

法国思想家波伏娃曾提出,女性并非与生俱来的存在,而是通过成长过程中的自我意识构建而成。贾樟柯在电影《风流一代》中塑造的"巧巧"角色,恰好印证了这一观点。而当我们将目光投向赵涛与巧巧之间的互动关系时,会发现这种相互成就不仅体现在角色的成长轨迹上,更映射出赵涛作为演员的自我突破之路。

若将目光投向2000年的赵涛,彼时她仍是一名舞蹈教师,刚刚获得参与电影《站台》拍摄的机会。在参与剧组工作一段时间后,她注意到以贾樟康导演为核心的年轻团队,始终以共同的创作目标为动力,日复一日全心投入。拍摄期间,剧组遭遇了三月天突如其来的风沙天气,原本脆弱的拍摄条件面临严峻考验,但团队依然竭尽全力寻找解决方案。这种拼搏进取的工作态度深深感染了初入演艺圈的赵涛,使她感慨道:'真正的敬业精神,正是如此。'

《站台》上映后,该片成功入围第57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这对赵涛来说是极大的鼓励。然而对于初入演艺圈的她而言,当时仍充满好奇与探索欲望。不久之后,贾樟柯携《任逍遥》剧本邀约赵涛,正是这部作品让演员逐渐意识到自身价值,"我值得在这样的行业里重新探索"。尽管赵涛未曾预料到后续的发展轨迹,但最终她坦言:"但我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此后,赵涛与贾樟柯确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模式。贾樟柯持续以影像捕捉中国社会的变迁,在关注到三峡老城拆迁这一现实议题后,他萌生了记录该过程的创作意图,随即在无剧本的前提下组建拍摄团队开启创作。对赵涛而言,这是首次经历如此特殊的拍摄方式,"我始终不清楚自己在演绎什么,每天都是临时被告知'赵涛该如何如何'"。这场与时间赛跑的创作过程,"对我来说,真的充满魔力"。尽管面临诸多挑战,影片最终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斩获最佳影片"金狮奖",实现了艺术价值与国际认可的双重突破。

自与贾樟柯合作之初,赵涛便始终秉持着一种信念——“演员是独立个体,电影则是集体性创作,我们演员不能凌驾于电影本身之上。”在影视行业,许多演员倾向于在表演中加入个人风格或小心思,以博取观众关注。然而在赵涛看来,这种倾向反而会削弱角色塑造的准确性和纯粹性。如今回顾过往作品,她对自己的艺术追求充满信心,始终践行着最初确立的创作标准。她坦言:“我的表演方式和工作方法,对于提升电影整体品质仍具有积极意义。”这份坚持与专业,正是赵涛始终保有的底气所在。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