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类综艺同质化泛滥 带来的是曝光还是演技?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986更新:2025-09-15 00:39:11

尔冬升与曾志伟在节目中双双陷入沉默,吴镇宇和梁家辉则神情复杂,郝蕾、宁静更是亲自上阵指导……面对学员频繁出错的表现,节目《无线超越班2》陷入争议。作为一档聚焦表演竞技的综艺节目,《无线超越班2》引发关注的核心争议点并非学员的精彩表现,而是评委在遭遇低水平演出时所流露的无奈与叹息。

除了《无线超越班2》,根据1905电影网数据显示,自2017年《演员的诞生》首播以来,过去八年间总计推出约十档表演类综艺节目。尽管有上百位艺人登上此类舞台,但真正以演技获得观众与评委认可的案例寥寥无几。程式化的竞技框架、频繁重复的艺人阵容以及固定不变的导师团队,导致该类型综艺陷入严重同质化困境,整体口碑呈现下滑趋势,近年来更是遭遇观众集体审美疲劳。

在表演竞技的舞台上争夺出圈机会,参加此类综艺的演员究竟是渴望舞台曝光,还是寻求技艺精进?面对镜头与观众,他们的心理动因是否始终如一?尽管拥有作品积累,但当竞技时刻来临,为何表现常显苍白?一档综艺节目中,几位导师的评判,真能成为演员突破桎梏的契机吗?对于这些问题,时间与市场早已给出无情的回应。青年演员的锤炼与资深演员的再度崛起,是否真如节目所宣称的那样?修罗场并非表演学校,这或许才是残酷现实的注脚。

尽管各档节目在定位和切入点上存在差异,例如《我就是演员》首季主打"演员对决"模式,《演员请就位》首季采用"导演选角"机制,次季则演变为"演员抢角"形式。在参与人员设置方面,《演员的品格》与《演技派》聚焦影视行业新人演员,而其他节目则覆盖更广泛的年龄层群体。然而无论节目形态如何演变,此类综艺的核心始终围绕演员本位展开,旨在通过专业平台让表演者充分展示实力,从而赢得节目组与观众的双重认可。

从节目嘉宾阵容中不难看出,此类表演综艺的导师多为具备行业权威奖项或国民级代表作的资深影视从业者,而学员群体则涵盖青年演员及拥有一定知名度的中生代演员。王俊凯、檀健次、胡先煦、张新成、侯明昊、文淇、章若楠、李庚希、徐娇等备受瞩目的新生代演员均曾现身表演类综艺,但最终均未在竞技环节中取得胜利。其中王俊凯在《演员的诞生》中自称是北电大一新生,而胡先煦在《我就是演员》初登场时未满20岁,面对“与徐娇能演什么关系”的提问,直言“只能演情侣”。年轻演员参与此类节目,除以学习心态接受专业训练外,更通过真人秀镜头展现平日鲜少曝光的表演准备及内心成长历程,以此深化观众对其艺术追求与个人特质的认知。

众多曾在影视剧中塑造过经典角色的资深演员,纷纷将目光投向综艺舞台寻求转型。朱梓骁凭借《一起来看流星雨》爆红,张栋梁在《微笑Pasta》中留下深刻印象,娄艺潇以《爱情公寓》系列收获人气,李晟、张睿在《新还珠格格》中的演绎也令人难忘。而明道在《王子变青蛙》的表演、李智楠与金莎在《十八岁的天空》的亮相,均成为其职业生涯的重要印记。这些演员虽曾凭借作品获得广泛认可,却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淡出公众视野,面临事业瓶颈。马苏与温峥嵘通过综艺坦陈中年危机,纪凌尘、赫子铭、张檬则借节目化解感情风波与外貌争议。可见,资深演员参与综艺的动因各不相同,但普遍存在职业发展的困境。他们渴望重新获得关注与机遇,却让综艺舞台逐渐演变为澄清绯闻、展现困境的媒介,偏离了原本纯粹的娱乐属性。

在《无限超越班2》录制现场,梁家辉直接向李菲儿发问,探讨她重返表演领域的动因。是真正追求艺术造诣的提升,还是更看重聚光灯下的关注?李菲儿坦言两者皆有。她的回应恰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众多参与表演类综艺的艺人内心所思。许多演员在表演中尝到过甜头,仍渴望持续获得舞台魅力的滋养。

吴镇宇在节目中频频流露出不耐烦的情绪,当学员们反复讲述与表演无关的生活经历时,他多次直言质问:“为何要谈论与专业无关的内容?”这种直率的发言迅速引发热议,恰因他精准捕捉到了观众对表演类综艺内容空洞的普遍质疑。作为行业观察者的“嘴替”,他的犀利观点直指表演综艺的行业弊病,揭开了节目包装下的真实面貌。

表演艺术应回归本质,综艺舞台亦不例外。演员的价值应建立在专业实力之上,而非其他外在因素。竞技类综艺节目为演员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他们怀揣初心接受指导,经历打磨后全力以赴争取机会本无可厚非。然而以《演员的诞生》为代表的表演综艺已走过八年历程,观众对最终胜出者记忆模糊,现实中也鲜少有演员能借此类节目实现职业生涯的突破,这不禁令人思考:竞技模式是否真正助力了演员的成长?

多位演员在表演类综艺中崭露头角,例如韩雪、潘斌龙、牛骏峰、胡杏儿和郭晓婷等,但这些综艺获得的荣誉并未显著推动其职业发展。韩雪作为《我就是演员》首季冠军,现已成为综艺导师,频繁参与《无线超越班》系列及《导演请指教》等节目。相比之下,马苏和王锵在《演员请就位》第二季中获得尔冬升赏识,从而获得《海的尽头是草原》的演出机会,但该作品未能将其推向事业新高峰。

近年来,表演类综艺节目陷入模式化窠臼,演员们是否真正通过此类平台获得发展机会成为公众质疑的焦点。《无限超越班2》邀请尔冬升、曾志伟、吴镇宇、宁静、郝蕾、梁家辉、叶童等资深演员担任表演导师,而这些导师本身早已是该类型综艺的常客——尔冬升、吴镇宇、郝蕾等与陈凯歌、惠英红、张颂文等共同构成了表演类综艺的"熟面孔"矩阵。相似的导师配置、重复的竞技形式,使得此类节目呈现"炒冷饭"式运作,逐渐引发观众审美疲劳。值得关注的是,自2020年起,包括《演员请就位》第二季(豆瓣评分5.1)、《我就是演员》第三季(豆瓣评分4.9)及《无限超越班》(豆瓣评分3.5)在内的多档节目,口碑不仅未达预期,反而持续刷新同类综艺的最低纪录。这种现象不仅未能为演员创造更多专业发展契机,更在无形中削弱了观众对表演艺术的期待。

演员在综艺节目中的表现若无法达到专业水准,往往难以赢得观众与市场的真正认可。在《我就是演员》第三季中,面对学员们生硬的表演,李诚儒曾以“如坐针毡的焦虑”“难以言喻的压迫感”等形容词表达对现状的担忧。《无限超越班2》中,张睿即便接受吴镇宇的指导,也未能再现《无间道2》倪永孝的经典桥段;纪凌尘则因表演中擅自配音、与宁静对戏的失误频遭网友调侃。这些负面评价逐渐累积,使得学员距离获得优质表演机会愈发遥远。尽管《无限超越班2》承诺为优胜者争取影视资源,但回看《演员的品格》的先例,8位脱颖而出的新生代演员曾参与定制剧《未来的秘密》拍摄,然而这部仅5集的作品既未引发广泛讨论,也未能显著推动他们的职业发展。影视资源的实质性落地与演员自身实力的匹配度,已成为衡量这类综艺是否具备培养价值的关键指标。

金莎、王锵、郭晓婷、费启鸣等演员虽多次通过综艺节目获得高曝光率,但公众对他们的认知似乎始终停留在表面。业内普遍认为,综艺节目容易消解演员的艺术形象,主张演员应与观众维持适度距离。即便借助此类平台获取短期关注与商业收益,也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唯有持续精进表演技艺,推出高质量影视作品,才能真正巩固演员的行业地位与观众口碑。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