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翔被骂后,可怕的才刚刚开始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855更新:2025-09-15 00:40:05

令人意外的是,探讨此议题的公众人物反而陷入困境。即便是法学界知名学者罗翔,近日也因一篇题为《一人犯罪是否应波及子女亲属考公资格》的普法文章引发争议,其核心观点直指现行制度的公平性问题。

图片

罗翔以专业视角明确指出,子女因父母犯罪遭遇就业歧视,实质构成“连坐”现象。此制度违背“无罪不罚”的法治精神,现行法律体系亦无相关条款予以支持。尽管“连坐”之弊显而易见,然其在中国社会认知中的普及程度或被罗翔高估。评论区涌现大量反对观点,诸如“在为特权开脱”、“对犯罪者过度共情”、“试图为子女铺路”等。

图片图片

关于犯罪影响子女考公的合理性问题,本文暂不深入探讨。需关注的是当下互联网中日益凸显的连带惩罚现象。这种趋势下,连坐机制本身存在争议,但为达到惩戒目的,无论其是否公正都已被接受。在影视作品领域,此类现象尤为明显,常出现"封杀"与"下架"的舆论声浪。究其原因,往往仅仅源于对特定行为的反感,而非严谨的审查标准。当一部部作品沦为无差别批判的牺牲品时,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文化生态究竟在走向何方?

图片

在这场六分钟的表演中,莽村的李宏伟展现出极具感染力的演技,而孟钰虽整体表现平平,但凭借精准的情感表达仍获得了观众对“情绪到位”的认可。

图片

《狂飙》的剧情呈现了复杂的叙事结构,包括精心设计的台词、层层递进的人物关系以及扣人心弦的悬念布局。即便不考虑其他创作者的参与,从法律层面而言,含笑并无违规出演影视剧的依据——《禁毒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戒毒人员不应遭受职业歧视并应获得社会支持;《监狱法》第三十八条则明确,刑满释放人员享有与普通公民同等的合法权益。事实上,含笑此前已活跃于多部国产剧集,其演艺事业并未因此中断。

在舆论场中,“抵制吸毒明星重返娱乐圈”的呼声日益高涨,但至今未形成统一评判标准。例如,为何含笑参与的《狂飙》被要求删减相关内容,而其他作品却未受到同等对待?同样困惑的是,为何国内有吸毒历史的艺人常被抨击,而国外类似经历的明星如小罗伯特·唐尼却未引发同等争议?这种现象折射出公众对规则的漠视,更多依赖情绪化表达。情绪的随意性导致评判标准缺乏连贯性,正如某明星刑满释放后,相关问题似乎被轻易搁置,而其再次涉足公众视野时,又可能面临不可预测的舆论冲击。

有人主张劣迹艺人应被下架,但“劣迹”的定义始终模糊不清。若将吸毒视为重大过失,那么近年来被处理的作品却让人难以厘清逻辑。以郭敬明执导的《晴雅集》为例,该片历经立项、审查、龙标审批及定档流程,却在上映第11天遭遇排片骤减,最终票房仅达4.49亿便消失无踪。官方未发布正式文件,业内亦无明确解释,仅通过社交媒体的碎片化信息引发猜测。部分平台宣称收到下映通知,而另一些机构仍维持原有排片计划,这种矛盾现象进一步凸显了行业规则的不确定性。

图片

公众纷纷猜测,这一切或许源于"抄袭"的争议。事实上,法院曾认定《梦里花落知多少》抄袭了《圈里圈外》,这一裁定广为人知。然而,问题在于:《梦里花落知多少》的抄袭行为并不意味着郭敬明后续作品均存在侵权,《晴雅集》的原著出自梦枕貘,为何仍被连累?况且,《著作权法》并未规定曾经抄袭过的人无法继续创作,《宪法》所保障的出版自由仍然有效。但许多人认为,《晴雅集》的下架正是正义的体现。

图片

若有人声称《晴雅集》不应下架,实则已陷入为电影辩护的误区。在各类声音中,有一种尤为刺耳的论调——‘这是一部劣质作品,下架是必然的。’

图片

关于"烂片"的界定标准,其评判主体究竟应为每位观众还是某种隐性的审查机制?这一议题在《东八区的先生们》遭遇的特殊事件中被具象化——去年该剧因豆瓣评分低迷引发官媒发声,指出其存在"情节老套、缺乏现实意义"等问题,并强调"市场已无法接受对观众敷衍了事的作品"。这一事件折射出影视作品评价体系中多元声音的博弈,既包含观众的审美判断,也涉及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更凸显了产业政策对内容生产的规范作用。

图片图片

然而,故事并未在此结束。《东八区》官方账号在遭遇主流媒体批评后悄然停更,与此同时,该作品在各大视频平台的踪迹也逐渐消失。令人困惑的是,这场风波究竟是出品方因舆论压力主动撤下作品,还是另有隐情?事实上,Sir也曾对《东八区》提出批评。对于一部被广泛认为质量低劣的剧集,观众有权表达不满,也有权选择忽略。但当作品被强制下架时,这种选择权是否也被剥夺?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一些观众本因剧集内容而感到不适,却在看到其消失后产生更深的失落感。

图片图片

公众对于存在负面行为的艺人普遍持有反感态度,但若缺乏明确的界定标准与规范化的下架机制,此类判断可能被随意性与主观性所主导。最终演变为基于立场的群体对立或个人情绪的发泄行为——任何不符合自身价值观的艺人,都可能成为被清除的对象。

图片

当那个时刻真正到来时,被波及的是否仅仅是劣质作品与“问题艺人”?就在“烂剧下架就下架呗”的舆论声中,讽刺的是,市场上的影视作品整体质量并未见提升,反而优质内容愈发稀缺。自《中国奇谭》爆红后,一则令人哭笑不得的热搜话题悄然浮现——

图片

事实上,当某些争议事件发生时,不少人的血压会骤升,情绪失控的现象屡见不鲜。有人甚至愤怒到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向相关负责人发送带有攻击性的私信留言。

图片图片图片

事实究竟如何?这本质是一场关于《中国奇谭》的争议性讨论。微博博主@动漫游戏君转发了一位家长的帖子,该家长表达了对某部作品被举报下架的担忧,并询问网友对此的看法。其原帖核心观点在于,尽管认可该剧的画风表现,但认为其叙事风格带有消极倾向,缺乏对儿童的正面引导,同时感叹过往经典动画更显珍贵。需说明的是,本文不评价该观点的正确性。在信息传播环境中,每个人都有表达个人见解的权利。然而,当舆论焦点转向对家长的激烈批判时,部分网友似乎过度解读了讨论的本质——将单纯的观点交流曲解为对国家立场的挑战,甚至用"香蕉人"、"恨国党"等标签进行道德审判。这种现象恰反映出网络环境中部分受众对不同声音的敏感与排斥。

图片

Sir深知这种愤怒与焦虑背后的真实诉求。回望过往,无数作品因家长举报或"儿童不宜"等理由被悄然下架,其背后往往折射出公众对内容监管的复杂期待。以十年前央视紧急停播武侠动画《虹猫蓝兔七侠传》为例,该片因被指"内容低级、充满血腥暴力"而遭封杀,这一事件至今仍引发关于影视分级制度的广泛讨论。

图片

经过十年发展,社会并未展现出更进步与开放的态势,反而呈现出过度张扬的表象,例如对发型与服饰的极致追求。这种现象被视作对主流价值观的背离,认为其传播了浮夸与浅薄的审美观念,因而有必要对其进行规范与引导。

图片

公众对《中国奇谭》等优质作品的激烈反应,实则暗含着对内容质量的捍卫意识。这种矛盾心理体现为:当低质量剧集被下架时,人们倾向于表示理解;而面对优秀作品却始终抱有隐忧。类似现象也出现在明星负面新闻中,每当有艺人陷入争议,观众便集体期盼《甄嬛传》的演员能够保持清白,否则那些陪伴无数人的"电子榨菜"可能面临集体消失的危机。

图片图片

你是否注意到,当劣质作品被无原则下架或封杀时,你所推崇的优质作品同样面临类似的威胁?这种制度性风险的存在,使得创作者与观众逐渐形成对权威的依赖心理。例如《中国奇谭》在引发争议时,部分网友选择以民族情感作为舆论盾牌;而当该作品被扶持时,又有人将之视为政策导向的产物,质疑声音随之消弭。

图片

文艺作品能否获得立足之地,并非源于其固有的不可剥夺之权利,而往往取决于权力机构的特许与宽恕。这种现象引发争议:究竟是对体制的依赖成为某种荣誉,还是对自由的侵蚀构成潜在危机?其结果显而易见——越来越多的艺术从业者竞相寻求体制内的‘归属感’,渴望通过获得公职身份与官方背书,来换取多一层的庇护。

图片

近年来,《人民的名义》《狂飙》等敢于突破尺度的影视作品往往背靠官方出品的权威支持。同样具有探索精神的迷雾剧场,在《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等成功作品后却逐渐陷入后继乏力的困境。当创作者与演员出于对风险的规避,默契地将"确保作品无争议"视为首要原则时,实质上便扼杀了艺术创新的可能性。曾经锋芒毕露的社会议题,只能被浅尝辄止地处理,以最稳妥的叙事方式消解其冲击力。这种创作环境最终导致我们最反感的——悬浮现象。无论是女性议题、婚育矛盾、职场困境,还是社会热点与时代挑战,国产影视如今给人的印象总是热衷于话题嫁接,却难以传递真知灼见。那些直面现实、敢于突破常规的观点与台词,是否终将沦为被批判的牺牲品?无人可知。于是,影视创作开始回归安全区,选择最容易通过的题材。内娱观众常抱怨资本过度逐利与创作保守,但现实是:没有创作者不渴望突破边界,也没有资本不愿押注黑马。然而,当挑战既有的代价可能成为一部作品的致命伤——因参与者的一处瑕疵或法理难持的指控而被迫自我审查,观众却自愿承担起裁判的角色。即便是曾被光环加持的《狂飙》,也难逃汹涌民意与不可控力量的干预,不得不对作品进行阉割以求自保。这种局面下,我们又凭什么奢望更多新鲜创作的出现?正如罗翔所言,牵连制度的可怕之处在于,习惯性思维会将模糊的边界逐步推成铁板一块。法律人常以最坏结果预设,却往往将自身置于弱者的视角。法律界对牵连制度的忧虑,源于对滑坡效应的恐惧。若父母有罪便限制子女仕途,罪责自负的原则已然崩塌;当"例外的例外"成为常态,谁又能保证未来不会出现五服之内皆受牵连,或地域性集体惩戒,甚至商贾之子不得为官的荒谬?无数历史经验表明,权力介入的刀俎诛杀异己或许带来短暂快感,但本质却是将每一个个体都沦为待宰的鱼肉。悖论在于:当你认定某些突破是为达成特定目标所必需时,又怎能期待被突破的规则仍能坚守底线,只精准惩戒恶行而不波及无辜?因此,别让这柄沾满权力的刀俎继续主导叙事。为鱼肉发声,为作品辩护,方能为自身争取应有的尊严。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