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精神薪火相传 《贞胜》3月22日全国影院上映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900更新:2025-09-15 19:34:09

1905电影网讯 由陕西影修源影业有限公司、华诚电影电视数字节目有限公司、陕西金丰华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电影《贞胜》将于3月22日在全国影院正式上映。该片聚焦任广盛之女、陕北红军第一女指导员任志贞在被捕后于监狱中坚守信仰、抵御诱惑的英勇事迹,完整呈现其与丈夫白德胜共同走向刑场的悲壮历程。作为红色革命题材影片《飞雪迎春》的姊妹篇,《贞胜》延续了前作对早期共产党员任广盛革命精神的刻画,三年后以全新故事登上大银幕,引发观众高度期待。影片在拍摄制作过程中严格遵循史实,同时通过艺术化呈现手法,生动展现任志贞夫妇在革命斗争中的坚定信念与智慧担当,打造引人入胜的情节和跌宕起伏的矛盾冲突,全面提升观赏价值。本片具有三大看点:女承父志、薪火相传;革命伉俪同甘共苦;英雄沃土中的红都子长故事。

敌人将任志贞视为“要犯”,多次对她施以严刑拷打与精神逼迫,但她始终挺直脊梁、不卑不屈,以坚定的意志守护着共产党员的信仰。任志贞对共产主义的忠诚信念,深受其父亲任广盛的熏陶。任广盛作为我国早期共产党员,于1927年创建了陕北首个中共农村组织——任家砭党支部并出任支部书记。他曾在中共安定区委书记任上,巧妙利用职务身份安排党员在区公署开展秘密工作。面对苛捐杂税,他将主要负担转嫁给地主豪绅,深得贫苦民众爱戴却招致地方劣绅忌恨,最终于1930年秋被国民党反动派迫害致死。

任志贞1914年5月出生于任家砭村,原名任海棠。谢子长等老一辈革命者常在任家砭村召开秘密会议,海棠则负责站岗放哨。长期耳濡目染革命思想的熏陶,使“马列主义”“苏维埃”“打倒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改善民众生活”等新理念如春雨般浸润她的心灵。1931年秋,年仅17岁的海棠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入党宣誓仪式上将名字由“海棠”改为“志贞”。她动情地表示:“‘海棠’是父母赋予的生命起点,而‘志贞’象征着我选择追随党的信仰后的新生命。从今往后,我愿成为党的忠诚女儿,终生践行革命理想!”

在革命道路上,任志贞始终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展现出无畏牺牲的崇高品质。其革命伴侣白德胜在《革命伉俪 同甘共苦》场景中,与她一同被羁押于安定县城监狱。尽管无法言语交流,两人仍以默契坚守信仰阵地,最终英勇就义。这段感人至深的革命情谊,与文学作品《刑场上的婚礼》中周文雍、陈铁军的事迹异曲同工,共同诠释了共产党人宁死不屈的革命精神。

任志贞与白德胜在共同的革命斗争中建立起深厚感情,最终结为革命伴侣。1933年10月,陕北红军游击队第一支队第一大队在延川县关庄区域开展游击活动。面对国民党反动派调集安定、延川两县驻军及地方民团的围剿,白德胜在夜袭战斗中身负重伤被俘。任志贞带领战士们成功突围,辗转返回安定地区。同年11月,因叛徒出卖,任志贞亦被捕入狱。1934年2月13日(农历1933年除夕),敌人将两人五花大绑押往瓦窑堡南门外刑场,他们昂首挺胸高唱革命口号,在"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呐喊中慷慨就义,任志贞牺牲时年仅20岁。

作为影片《贞胜》中的关键人物原型,任志贞与白德胜的故乡位于安定县,该地是陕北红军与苏区创始人之一、刘志丹的亲密战友谢子长的故里。1935年11月至1936年6月,这里曾作为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政府的驻地,既是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也是东征抗日的出发地,因召开具有历史意义的瓦窑堡会议而载入史册。1942年为纪念民族英雄谢子长,县城更名为子长县,行政中心由安定镇迁至瓦窑堡镇。

作为西北革命的重要枢纽,子长县在革命历程中付出了巨大牺牲。据不完全统计,从土地革命到解放战争期间,这个不足万户人口的山区小城共经历大小战斗700余次,3000多名儿女献身革命事业,其中2400余人留下姓名成为烈士。这片红色沃土见证了中国革命的重要进程,其革命贡献在中共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子长县因其在革命时期的突出贡献被认定为革命老根据地。这里先后有10位本地籍军人荣获少将及以上军衔,因而享有“红都”与“将军县”的双重称号。2019年7月,经国务院正式批准,子长县被撤销建制,设立县级子长市;同年12月27日,子长市圆满完成挂牌仪式,标志着其发展历程迈入新阶段。

2021年3月22日,全国影院同步上映的革命题材影片《贞胜》以细腻的镜头语言刻画了革命史中众多鲜活人物。影片通过90分钟的叙事,生动展现了任志贞与丈夫白德胜因共同信仰结缘、在狱中相互扶持、坚守秘密直至英勇就义的感人故事。观众不仅能为革命浪潮的壮阔史诗所震撼,更会被革命者身上彰显的坚定信念与无畏精神深深感染。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