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耳朵图图》20年的“变与不变”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632更新:2025-09-16 02:07:34

编者按:系列动画片《大耳朵图图》开播至今已整整二十年。大年初三起,这位心地善良、精力旺盛、爱吃零食且爱胡思乱想的小男孩——拥有双招风耳与“动耳神功”的图图,再度现身“重温经典”频道,陪伴全国观众迎接新春佳节。作为动画原型的“图图妈”,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有限公司艺术总监、《大耳朵图图》导演速达,在谈及创作初心时坦言,图图的形象深深植根于自己与儿子速畅的日常生活。从孩童时期的真实趣事到令人忍俊不禁的童言童语,这些珍贵记忆成为动画创作的灵感源泉。

2024年恰逢《大耳朵图图》在央视首播20周年。时光流转间,这个陪伴无数孩子成长的卡通形象,始终保持着贪吃、糊涂却温暖的天真情态。在近200集的创作历程中,图图的故事不断引发观众共鸣,创下央视少儿频道及四大少儿卫视收视第一的佳绩,网络播放量突破40亿次,覆盖近3亿用户。动画电影《大耳朵图图之美食狂想曲》《大耳朵图图之霸王龙在行动》更以院线放映与视频平台同步上线的方式,为经典形象注入新活力,赢得“土豆迷”们的一致喜爱。

谈及“图图”形象的诞生,速达回忆道:最初创作时,儿子速畅的年龄与图图颇为相似。那些在成长过程中发生的趣事,以及令人捧腹的童言童语,都被他悉心记录。每当翻阅这些素材,仍能感受到浓浓的欢笑。正是基于这些真实体验,他萌生了以儿子为原型创作现实主义童趣动画的想法。通过《欢乐蹦蹦跳》栏目主持人小荷姐姐的引荐,他与剧组策划编剧叮当老师结识,双方理念高度契合,共同孕育出图图这一经典角色。剧本中的许多情节,如图图参加《欢乐跳跳跳》的片段,以及《图图得了羊胡子疮》的设定,皆源自儿子的真实经历。而更多故事则来自对周围儿童日常生活的观察与再创作。

在确立故事背景后,造型设计成为关键环节。我曾邀请外部设计师尝试绘制多种风格方案,但均未达到理想效果。加之当时缺乏孵化资金,最终决定由父亲速泰熙亲自操刀。父亲因儿子幼时患有招风耳,便为胡图图画上标志性的“大耳朵”特征。其实,速泰熙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便已是颇具影响力的儿童画家(现称插画家),曾为多家儿童杂志创作兼具民俗特色与现代元素的插画与连环画作品。1990年代初,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导演向其发出邀约,参与《魔方大厦》及木偶片《小鹅与红房子》的美术设计工作。恰逢此时,我收到了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动画专业的录取通知。在赴京求学前,父亲带我深入探访美术电影创作的奥秘,这段经历让我与动画圣地建立起深厚联系——当时的大学导师钱运达(《天书奇谭》《邋遢大王历险记》《草原英雄小姐妹》导演)、浦家祥(参与《骄傲的将军》《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经典作品创作)皆出自美影厂。步入职场后,我亦有幸成为该厂员工,并在创作道路上逐渐被业界熟知为“图图妈”。

这部历时二十余载创作的动画作品,凝聚了三代创作者的心血与智慧,不仅深受儿童及家长喜爱,同时吸引众多怀旧成年人的关注,更赢得业内权威的认可。系列动画《大耳朵图图》斩获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首届动漫奖最佳动画电视片奖、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金鹰奖、白玉兰奖等26项殊荣,其动画电影更摘得第三十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第14届中国动漫金龙奖铜奖、中国国际漫博会“动感金羊”优秀奖等多项大奖。作为首批登陆全新“重温经典”频道的动画作品,与《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等经典佳作同台亮相,《大耳朵图图》主创团队倍感荣幸与感激。尽管创作周期跨越二十多年,该作品始终保持着强劲的市场生命力与广泛认知度,这正是源于创作者们始终坚守“变与不变”的核心理念。

在创作理念上,始终坚持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大耳朵图图》的故事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生动映射,其美术设计以"有根的现代"为核心,塑造了风格统一却形态多样的人物形象,充分体现了中国民间艺术中"拙中见智、拙中现趣"的审美追求。这种设计既传承了"中国动画学派"的文化内核,又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审美情趣,让儿童在观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文化熏陶。配音团队则致力于打造生活化、本土化的声音表达,通过声音艺术提升画面表现力,力求呈现一部贴近现实的动画作品。

儿童视角始终是创作的核心主旨。该动画以幽默诙谐的方式关注儿童心理发展,同时聚焦家庭和谐与社会进步。创作团队认为,唯有放下成人思维,顺着孩子的视角观察世界,才能发现更广阔而奇妙的天地。孩子们的纯真天性让世界充满新奇色彩,动画通过深入挖掘儿童内心世界的幽默与纯粹,既赢得了儿童的喜爱,也为成人带来新的思考与感悟。

在坚守核心理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是图图系列的重要特征。20年间,创作团队持续关注社会反响,根据时代发展和市场需求不断丰富故事内涵、拓展表现形式。除了完成五部系列共130集动画,还于2013-2014年推出60集三维幼教系列《图图的智慧王国—数学系列》,在寓教于乐的创作理念下探索三维动画技术。2017年首部动画电影《美食狂想曲》历时五年制作,既延续传统散点透视风格,又以食品安全为切入点,通过300余人物设计和200多幅场景图展现现实关怀,更推出上海话配音版本。2021年第二部电影《霸王龙在行动》则聚焦孤独老人的养老问题,传递"人人奉献爱,温暖大家庭"的正向价值观,用童趣唤醒社会对老年群体的关注。目前第三部电影《梦回赤壁》已完成剧本创作,期待各界支持助力其早日问世。

在我心中,动画片绝非孩童专属的娱乐形式,而是一项深具使命感的文化事业。它承载着塑造一代人精神世界的重要责任,是人生价值观启蒙与审美教育的启蒙者。优秀的动画作品既要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也要拥抱全球多元文化与前沿技术的精华,更需彰显高雅的艺术追求。唯有以这样的认知为基石,才能在动画领域深耕细作。尽管这条探索之路充满挑战,但只要秉持热忱、勇气与责任感,我们便能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处持续创新,为不同年龄层的观众创作兼具童真魅力与人文关怀的作品,让动画成为滋养心灵的文化甘露。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