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突然去世,演艺圈损失惨重……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931更新:2025-09-16 06:06:45

2023年1月10日,导演何平因突发心梗不幸去世,年仅65岁的他正值创作生涯的黄金时期。令人扼腕的是,由其执导并由张译主演的反腐题材电视剧《国家行动》尚未播出,便传来噩耗。导演高群书在社交媒体上追忆道:“难忘富城花园把酒言欢、大理拍戏时的欢乐时光。《国家行动》未播,而你已仙逝,真是大憾。”

尽管何平的名字对许多观众而言并不耳熟能详,但他实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中坚力量,与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同属这一重要电影群体。他曾在多个作品中传递出独特的精神力量,被同行视为值得敬重的前辈。在第五代导演中,吴天明是何平的伯乐,张艺谋与陈凯歌更尊称其为“大哥”。

何平的导演生涯始于与吴天明的深刻羁绊。1990年代,他拍摄的西部题材电影《双旗镇刀客》正是吴天明担任西影厂厂长期间的最后一部作品。彼时30岁出头的何平刚抵达西安,对西影厂的具体位置尚不熟悉。在破旧的招待所里,他偶遇正在筹备《盗马贼》的田壮壮,随后又遇见正在拍摄《黄土地》的张艺谋与陈凯歌。这三位后来成为中国电影界标杆的导演,与何平共同度过了充满激情的创作岁月。

在西安的八年时光里,何平与吴天明建立了深厚的情谊。每年春节,他都选择在吴天明家中度过,与其他外地导演一同欢度佳节。那时的他们青春洋溢,笑容纯粹,共同见证了中国电影发展的关键时期。尽管后来各奔前程,但这段同甘共苦的岁月始终铭刻在心。何平曾豪言:“我的时代不会过去,除非我死了。”如今这句话或许更显沉重。

何平出生于山西,相较于“中国第五代导演”中的其他成员,他的年龄更为年轻。与陈凯歌、田壮壮相似的是,他同样成长于一个电影世家。其父何文今曾赴莫斯科学习电影专业,后担任北京电影制片厂副厂长;母亲袁月华是北影厂导演,中学时期便加入东北文艺工作团从事表演工作,后来成为经典影片《小兵张嘎》的副导演。少年时期的何平在北影厂职工大院中度过,自小便目睹父母与电影事业的紧密联系。1975年高中毕业后,他来到北京郊区延庆成为知青,每日在烈日下从事各类体力劳动,遇雨则耐心等待天晴。这段持续五年的插队经历中,何平并未如同时代多数知青般陷入迷茫,反而通过阅读书籍与当地建立深厚情感,逐渐找到生活的乐趣。正是这段特殊的青年时期,悄然塑造了他的艺术视野与人生轨迹。

1978年,随着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北京电影学院亦重启本科招生。彼时的何平认为无需继续打工便可报考导演系,与他一同备考的还有好友田壮壮。命运的转折在此刻悄然降临,两人的努力终获认可,双双收到录取通知书。然而,当何平返回公社办理户口迁移手续时,却意外收到一封更正通知,显示录取信息出现差错。最终,田壮壮得以踏入北京电影学院的校门,而何平则遗憾地被拒之门外。

在经历北电落榜的失落之后,何平凭借天性乐观的态度很快调整了心态,暗自打定主意来年再试一次。然而他未曾料到,接下来的四年里北京电影学院暂停招生,这一变故促使他毅然决然地改变人生轨迹——不再报考专业院校,却立志要成为比科班出身更为出色的导演。1979年,年仅22岁的何平踏入北京科教电影制片厂担任助理实习生,首次参与的拍摄任务是在海岛记录鲍鱼产卵的自然过程。尽管日薪仅有一元,但单位提供食宿,他得以在工作中饱尝鲍鱼美食,对这种昂贵食材的价值浑然不觉。这段经历直至他参与剧情电影《竹》时才告一段落,彼时他已在影视行业积累经验,而影片中9岁女孩竹叶的扮演者,正是后来成为知名演员的俞飞鸿。

1980年电影《竹》中,时年9岁的俞飞鸿在影片中饰演女主角竹叶。彼时,中国第五代导演群体正在北京电影学院学习与创作。何平自幼受家庭熏陶,对电影艺术展现出独特的感知力。在北电求学期间,他迅速从场记成长为副导演,随后便独立执导多部作品。上世纪80年代伊始,当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李少红等后来的导演仍在校读书时,年仅22岁的何平已开始独自参与电影实务。这一时期,他遇到了关键伯乐——时任西影厂厂长的吴天明,后者以识才的眼光持续扶持青年导演,包括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以及何平本人。

何平刚下车时对西影厂的具体位置尚不明确,直到抵达那座简陋的招待所,才在门廊处遇见了田壮壮。吴天明的存在对中国第五代导演群体而言至关重要,他不仅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支持,更以深远的影响力成为第五代导演的精神导师。在这一历史性的画面中,中间位置为吴天明,最右侧则是张艺谋。

在中国电影界具有深远影响的导演吴天明的引领下,"第五代导演们"纷纷创作出具有代表性的早期作品。1988年,年仅31岁的何平凭借自编自导的首部电影《我们是世界》崭露头角,这部作品成为其艺术生涯的起点。

1988年电影《我们是世界》的剧照展现了西北沙漠地区在饥荒年代的艰难图景。当地各族民众历经连年干旱,曾齐心祈雨却无果,直至一位外邦牧民的到来引发天象异变,甘霖降临使众人转而信仰上帝。然而这场劫难并未终结,随着荒年持续,大量民众被迫离开故土。影片聚焦一位牧羊少年的经历,他亲眼见证着这片土地的沧桑巨变。四十年后,这位少年已蜕变为白发苍苍的县长,肩负起在大西北推进拓荒事业的重任,其历程充满挑战与磨砺。片中那句震撼人心的台词——"中国人是一个英雄的民族"——正是对主人公坚韧精神的最好诠释。

1988年电影《我们是世界》的剧照展现了其处女作的风貌。对于何平而言,拍摄电影仿佛是一种命中注定的宿命。在那个时代,电影教育尚不完善,他只能通过观摩国际经典影片来积累经验。他是在实践过程中才逐渐领悟到电影创作的艰辛。何平坦言:"我不爱住在城里,至今仍对城市充满排斥,因此早期作品多聚焦于中国西部。"

电影《我们是世界》的片尾曲,同样展现了西部的苍凉与壮美。三年后,何平创作出武侠佳作《双旗镇刀客》,这部作品亦成为吴天明担任西影厂厂长期间拍摄的最后一部电影。在秋日暖阳的映照下,荒漠与沙丘呈现出的并非单调的黄土色调,而是富有生命力的棕红色光芒。彼时的何平,内心深处正被西部地域特有的粗犷美学深深震撼。

在确定影片故事框架后,何平首先邀请了编剧芦苇。芦苇作为陈凯歌导演《霸王别姬》的编剧,曾明确要求导演仅可提意见而不得改动剧本。虽然最终未能与芦苇合作,但他推荐了杨争光。为专注创作,杨争光甚至通过医院开具的乙肝假条装病住院,坚持完成剧本后才恢复常态。何平在此基础上进行二稿修改,方完成拍摄准备。

寻找"双旗镇"拍摄地的过程异常艰难。何平与杨争光在甘肃河西走廊跋涉一万公里,几乎放弃之际,却意外发现沙丘后隐约露出的城墙遗迹。影片通过大漠的辽阔与荒凉,映衬出人物更加深邃的孤独感,展现西北地区独特的生存智慧与秩序。

该片以简单却深刻的江湖故事为载体,刻画了中国人集体性格特征。主演孩哥背负父亲遗愿寻找指腹为婚的女子,经历重重磨难最终在黄沙中展开宿命对决。作为何平多年夙愿的西北题材作品,它颠覆传统武侠片模式,成为华语电影经典,斩获第1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十大华语片及柏林国际电影节国际影评人奖。

业界曾评价此片为"金庸封笔古龙逝,世间唯有双旗镇"。千禧年周星驰的《少林足球》在构思结尾时曾反复参考本片,其飞刀场景设计亦与《双旗镇刀客》形成某种传承关系,星爷后来坦言这是对前作的致敬。

1994年周星驰执导的电影《国产凌凌漆》不仅是一部经典喜剧作品,更在电影史上留下了深远影响。该片由何平担任导演,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视觉表达方式启发了众多后来者,使何平被尊称为中国的“西部片教父”。这部影片不仅塑造了鲜明的银幕形象,更成为了中国电影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符号与文化图腾。

1994年,中国电影迎来了黄金时代的巅峰时刻。这一年,张艺谋以《活着》展现时代缩影,陈凯歌凭借《霸王别姬》斩获国际声誉,而何平则将冯骥才同名中篇小说改编为电影《炮打双灯》,塑造了独特的叙事视角。在选角过程中,何平历经多方筛选,三百余名试镜者中始终难以觅得理想人选,其中包括徐帆与蒋雯丽。彼时初出茅庐的宁静虽曾参与试戏,却未能立即打动导演。然而,当何平亲眼见证宁静在绿皮火车上奔赴广州的坚韧身影时,他确信这位带着孤傲气质的演员正是自己心中春枝的化身。最终宁静在电影与电视剧的抉择中,毅然选择了何平导演的《炮打双灯》,开启了其艺术生涯的重要转折。

在中国电影行业经历低谷的时期,何平与导演韩三平携手,联合十余位电影从业者共同参与策划与制作了一系列影片。其中,冯小刚执导的贺岁片《甲方乙方》《不见不散》《大腕》尤为引人注目。彼时冯小刚并未涉足电影领域,他原本渴望成为一名专业画家,希望从事电影院美工的工作——这一职业专门负责海报绘制。正因与何平同住一室,他得以深入了解电影制作过程,从而对电影产生了浓厚兴趣,最终走上编剧与导演的道路。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何平作为监制参与了多部取得商业与口碑双丰收的影片,不仅为新生代导演提供了宝贵的舞台,更在哥伦比亚担任“亚洲制作中国顾问”期间于北京设立了专门办公室。彼时的他甘心在幕后深耕,推动了中国电影行业的多项革新:从引进首个电影官方网站,到开创以角色形象作为海报设计的先河,再到制作首支电影预告片,这些如今习以为常的宣传形式在当时都是极具突破性的尝试。正如他在西影厂时期得到吴天明提携与支持般,何平始终以热忱之心回馈电影事业,即便在为他人打造作品时也乐此不疲。作为兼具导演与演员双重身份的创作者,他曾在冯小刚的《大腕》中客串演出,也参与了韩三平执导的《建党伟业》,虽多为配角却每每展现出令人惊艳的表演才华。

在那个时代,电影创作被视作一种使命。有记者曾采访何平,询问若有机会重来是否仍会选择投身电影事业。何平坚定地表示:“我不后悔,六七十年代中国电影所取得的成就都与我密不可分,我对此感到由衷满足。”

2014年,吴天明离任,引发电影界广泛关注与哀悼,中国第五代导演群体纷纷表达深切的悲痛。他凭借个人才华,推动了中国电影各领域的专业人才成长,并创作了多部优秀影片,如《老井》《变脸》等。

吴天明曾现身张艺谋执导的影片拍摄现场给予指导,随着这位大师的离世,一个辉煌的电影时代悄然落幕。而他离去所带走的,不仅是个人的遗憾,更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与艺术追求的黄金时代。

2015年,导演何平执导的都市情感电影《回到被爱的每一天》上映,该片由张译、海清与王志文联袂主演,三位演员通过当代都市的叙事空间,演绎出跨越时空的情感羁绊。

2015年上映的电影《回到被爱的每一天》以简洁的叙事呈现了一段朴实的跨城恋故事,从繁华的北京到宁静的都江堰小城,跨越空间的情感联结在时光流转中绽放温暖色彩。影片用真实细腻的笔触描绘都市与田园之间的爱恋日常,传递出治愈心灵的力量。

2015年电影《回到被爱的每一天》中,王佳佳饰演的艾伶与张译扮演的姜和之间的情感纠葛成为经典片段。在现实与回忆交织的叙事结构里,艾伶完成了自我蜕变的历程,最终在时光流转中领悟了被爱的真谛。彼时,张译37岁,王佳佳31岁,而王志文则以49岁的年龄出演重要角色。值得注意的是,张译在出演本片前刚完成贾樟柯执导的文艺片《山河故人》,其中他塑造的山西煤老板张晋生形象,凭借地道的临汾口音和细腻的人物刻画获得广泛认可,这种对生活细节的敏锐捕捉也延续到了《回到被爱的每一天》的表演中。

在2015年电影《山河故人》中,张晋生(张译 饰)这一角色的剧照展现了女主王佳佳的独特魅力。此前,她曾在青春爱情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饰演曾毓。虽然知名度有限,但王佳佳清冷凛冽的气质与优雅的身形令人印象深刻,这源于她自幼接受的系统性舞蹈训练。

2009年,25岁的王佳佳在何平自编自导的剧情电影《麦田》中亮相,两人因戏结缘并开始交往,彼时年龄相差27岁。而《回到被爱的每一天》则成为何平在蛰伏六年后的导演处女作,同时也是其职业生涯的最后一部电影。

王佳佳与何平执导的影片在院线公映后,因偏离主流商业片路线而面临排片比例长期低迷的困境,致使大量观众无缘在影院观赏。面对这一状况,何平并未选择抱怨,而是将作品上传至网络平台,以开放姿态邀请观众表达喜爱或批评。这种将艺术成果交付大众审视的举动,既引发热议又令人动容。在此背景下,电影行业呈现出两极分化之势:商业片借助资本与流量迎来黄金发展期,而承载人文思考的严肃电影却陷入创作与传播的双重困境。

由左至右:张译、王佳佳、何平。此后,何平逐渐淡出电影导演行列,转而将重心投入对陆川等新生代导演的扶持之中。他始终致力于为后疫情时代的中国电影建言献策,积极为李玉、陈思诚等年轻导演的新作发声推荐。陆川在创作初期曾陷入低谷,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后主要为电视剧撰写剧本,直到偶然结识何平。在何平的引荐下,陆川开启了导演生涯,其处女作《寻枪》获得重要支持,随后在《可可西里》中担任监制。当时制作方曾考虑启用张学友等港台知名演员,但陆川坚持采用素人演员,以展现更具现实质感的表达。

2004年电影《可可西里》的拍摄过程中,何平始终坚定地支持陆川,在创作过程中给予了全方位的助力。这部聚焦信仰与生命主题的作品最终斩获多个重要电影奖项,成为陆川职业生涯的里程碑,也在影坛掀起巨大反响。作为中国电影界的幕后推手,何平以敢于直言不讳地揭示行业问题而著称,其犀利的批评态度和独立精神使他成为电影圈内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人称“何爷”。

何平在片场已年过五旬却仍坚持说真话。他最后一条微博定格在去年夏天为电影《隐入尘烟》发声,写道:“可喜可贺,从文艺片个案探究观众审美需求。都说是好电影,但得不到好的排片,好的回报,好电影就会越来越少。”这位被业界称为“影界侠客”的导演,始终以直率姿态批判社会与影视界的种种问题,却刻意避免被贴上“老愤青”的标签。面对公众对他复杂情感的投射——虚伪的尊敬、无端的同情或盲目的崇拜,他始终保持着清醒与疏离。在影视圈沉浮数十载,何平的西部题材创作深深影响着新一代导演,那些过往的荣光与遗憾终成云烟,而他早已习惯独行于创作之路。

直率、天真与执着的特质,使何平在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这位以电影镜头为笔,讲述人间故事的艺术家,最终成为自己作品中不可替代的主角与永恒传说,堪称中国电影江湖中的侠客。2023年1月10日凌晨,何平因突发心肌梗塞不幸逝世,享年65岁。他未能等到春节与家人团聚,在年夜饭的热气中品尝一顿热腾腾的饺子,也未能抵达人生创作的黄金巅峰。贾樟柯、王小帅等电影同行纷纷追忆这位挚友,感慨他留下的不仅是银幕上的故事,更是中国电影界难以磨灭的精神印记。

从左至右:何平、贾樟柯、王小帅与张译共同缅怀逝者,宁静则感念何平导演的知遇之恩,感慨道:“炮打双灯,知遇之恩,三生有幸,何导一路走好。”作家麦家遗憾何平未能将他创作的《解密》改编成影视作品,曾表示“若该片非何平执导,合同立即作废”。命运无常,终究未能促成。张艺谋回忆起八十年代西影、北影招待所里,那个在青年群体中活跃的何平,常与众人彻夜长谈,始终保持着昂扬的青春姿态。赤诚与反叛如双面刃,贯穿何平六十余载人生。若说电影圈是江湖,何平便是兼具侠义与决绝的行者。生命虽终,却有些精神永远留存。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