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329更新:2025-09-02 17:12:17
国内动画领军品牌追光动画历经多年打磨,于暑期档重磅推出《聊斋:兰若寺》,标志着其继《长安三万里》之后再次发力国产“新文化”系列动画电影。影片创新性地采用“1 5”叙事架构,以《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在游历时的神秘经历为引子,围绕蛤蟆精与乌龟精的“讲故事斗法”展开主线,巧妙串联起五个经典故事,展现出独特的东方志怪奇幻美学。有趣的是,蒲松龄在剧中被设定为事件的见证者,这种处理方式与当下流行的观影体(或阅读体)文学形式形成呼应。观影体文学作为同人文的一种,通常以书中角色视角观影视听原著情节并发表见解,其核心价值在于能自然融入元文本,构建出平行世界的沉浸式体验。《聊斋:兰若寺》通过蒲松龄的旁观视角重新诠释其笔下的人物与世界观,这种创作手法虽具巧思,但也存在叙事重心偏移等值得商榷之处。
《聊斋:兰若》电影海报通过对传统志怪文本的重构,展现出与原著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在《画皮》故事中,女性角色被赋予了显著的社会财产属性,其身份定位呈现结构性差异。例如,太原王生初遇画皮女时,该女性声称"父母贪赂,鬻妾朱门",暗示其为民间私卖体系中的婢妾。值得注意的是,清代社会中"婢女得幸者曰妾"的等级划分,使得陈氏听闻此事后认为其可能属于"大家媵妾"范畴,进而劝告丈夫遣散。郭松义在《伦理与生活——清代的婚姻关系》中指出,清代婢妾多通过置买获得,其交易价格通常在几十至数百两白银之间。在此社会语境下,私自收留大户人家婢妾的行为实质构成对他人财产的侵占。蒲松龄通过这一叙事结构,将王生因好色私藏画皮女导致的悲剧定性为经济犯罪,而非简单的道德沦丧,揭示了明清时期财产关系与伦理规范的深层关联。
在原著情节中,陈氏为挽救王生性命,依循道士指引向形似癫狂的高人乞求救助,甚至吞食高人痰唾(电影改编为高人搓出的泥丸,此设定实源自《聊斋志异》另一篇《医术》)。尽管她最终使王生重获生机,却也承受了巨大的羞辱与嘲弄。文末,蒲松龄借"异史氏"之口发出评论:"然爱人之色而渔之,妻亦将食人之唾而甘之矣。"这揭示出王生因好色逾矩而招致灾祸,其妻则被迫承担道德污名,却被视为理所当然的宿命。
在原著构建的叙事体系中,画皮女伪装的媵妾身份与陈氏模糊的原配地位,实质上均被归为男性私有财产的附属物。蒲松龄对王生藏匿画皮女行为的批判,本质源于其对传统礼法秩序的破坏。苏成捷在《中华帝国晚期的性、法律与社会》中指出,性伦理失序与政治秩序崩坏存在隐性关联,历来受到士大夫阶层的警惕。尽管蒲松龄身处科举体系的边缘,其创作仍不自觉地承载着维护权力话语秩序的伦理诉求。
电影对传统《画皮》故事的价值取向进行了深刻重塑。画皮鬼被道士镇压时反复强调的“我只想拥有一个家”,与先前诉说的“仅求屋檐遮雨、食粮果腹”形成鲜明对照,这一情节不仅通过陈氏目睹时震惊的表情特写强化戏剧张力,更为结局的颠覆性转折埋下伏笔。当陈氏终于领悟到自己与画皮鬼的本质相通——皆为被命运裹挟的孤独者,婚姻的初衷不过是寻求情感依托时,她对王生的依附性关系产生了根本性认知颠覆。新婚燕尔的缱绻时光与当下被抛弃的凄凉境遇形成强烈反差,原著中王生复活后陈氏的沉默在电影里被转化为更具张力的“恶心哪”呐喊,彰显出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而电影特意强化了陈氏在驱鬼过程中的精神蜕变,使其从被动承受者转变为自我意识的觉醒者,彻底颠覆了传统叙事中男性主导的价值序列。影片对蒲松龄判词的改编尤为精妙,以唐代女道士李冶的诗句“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替代原有文本,既点明了夫妻关系的虚幻本质,又暗含对传统女性在亲密关系中潜在主体性的文学诠释。通过这种改编,《画皮》故事从单纯的阶级批判转向对人性本质的永恒叩问,其艺术表达亦在媒介形似中透出超越文本的精神神韵。
《崂山道士》动画以独特的毛毡质感为核心视觉语言,通过细致的材质呈现打造了前所未有的沉浸感。该作品在创作中既植根于宋代画院的审美传统,又在不同篇章中根据叙事需求与历史背景进行创新演绎。其中故事一《崂山道士》以晋朝为时代背景,描绘了王承求仙问道的传奇经历,首次将毛毡材质应用于大银幕动画创作,其"千万根级"的毛发渲染技术完美呼应了故事诙谐讽喻的叙事风格,呈现出充满童趣的视觉表现。故事二《莲花公主》则将场景设定在唐代画院,该时期画院虽以收藏书画为主,但其"神韵"追求理念与南朝宋王微《叙画》中"本乎形者融灵,而动变者心也"的论述一脉相承,展现出唐诗意境中空灵悠远的美学特质。值得注意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宫廷画院直至五代两宋时期才得以确立,而该动画通过对历史语境的精准把握,实现了传统艺术精神与现代动画形式的有机融合。
《莲花公主》中所设画院是故事中一个重要的文化机构,负责培养艺术人才、创作绘画作品,并承载着传承传统技艺与美学理念的使命。该画院不仅是角色们施展才华的舞台,更是推动剧情发展、展现社会风貌的关键场景,体现了故事对艺术与人性的深刻探讨。
《画皮》古画意境片段中,长老为画院学子设置的"踏花归去马蹄香"命题,源自宋代文人画院的经典考题。据《萤雪丛说》记载,此题或为宋徽宗时期所设:"徽宗政和年间...试'踏花归去马蹄香',难以直接呈现,如何令观者感同身受?"有画师巧妙以蝴蝶追逐马蹄的意象诠释,通过描绘蝴蝶追随马蹄的动态,间接传达出香气的意境,此作终获头魁。宋代画院注重形似与法度,而"神韵"学派则体现士大夫文人画的审美追求。苏轼曾在《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中批评"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然文人画体系在宋代初现端倪,其发展成为主流则在明代达到高峰。
故事背景设定于明末时期,其动画视觉风格巧妙融合明代文人画的美学特征。王大郎书斋庭院中叠翠的嘉木与陈氏居所的江南平远庭院相映成趣,前者呈现静谧文雅的书卷气,后者则流露清幽婉约的生活情趣。中堂陈设遵循"东瓶西镜"的古典布局,通过器物摆放展现空间美学的平衡之道;文人雅集场景中,设色清丽的笔墨纸砚与仕女纤细的身姿眉眼相互呼应,以水墨浓淡的渲染技法体现吴门画派所独有的诗意美学。值得注意的是,明代作为中国古代铜镜铸造技艺的巅峰时期,其镜面艺术与《聊斋志异》原著中频繁出现的"镜"意象形成双重呼应。故事通过反复运用镜面装置,构建出多重叙事层次:佳人对镜自省时的蹙眉凝眸,镜面折射出的诡异幻象,以及市集镜铺里折射众生百态的镜光,共同营造出朦胧柔美却暗藏玄机的叙事意境。
《聊斋:兰若寺》动画电影以《崂山道士》开篇,巧妙融合《聊斋志异》中的《种梨》篇章。后者描绘道士借幻术戏谑吝啬的卖梨人,而种梨、穿墙、剪纸为月等意象,皆在构建镜花水月般的幻相。在《聂小倩》故事中,当宁采臣与聂小倩隐居小城相互扶持却未突破情感屏障时,蒲松龄以旁观者视角打破银幕界限,主动为戏中戏人物的CP互动发声。这种观影者始终在场的叙事手法,进一步强化了观与被观的幻视结构。全片通过蛤蟆精、乌龟精制造的水幕映照情节发展,戏中戏中的倒影与镜面、六角蜂房的透明质感,乃至东方幽冥世界层层叠叠的白纱帷幕,无不彰显故事如梦似幻的本质,也映射了该动画电影作为古典世情的承载载体,通过不同单元展现多元质感,凸显东方美学难以言喻却璀璨夺目的意境。
在宁王府中遇到了聂小倩,那是一个被月光笼罩的夜晚,孤魂野鬼在古巷间游荡。宁采臣因缘际会踏入这座府邸,意外邂逅了被妖物囚禁的聂小倩。两人初见时,她似栖身于幽冥之境的柔婉女子,而他则是执着于善念的凡人。
随后的相依相伴中,聂小倩用灵力守护宁采臣逃离妖魔威胁,而他则以人间烟火温暖她冰冷的魂魄。在山中遭遇的生死劫难里,他们共同面对未知的恐惧,彼此扶持着穿越重重磨难。这份情谊逐渐超越了人鬼的界限,化作跨越生死的羁绊。
最终在法海的阻挠下,两人历经波折却始终不离不弃。当聂小倩以血肉之躯承受诅咒,宁采臣选择追随至黄泉,他们的爱情在阴阳两界之间绽放出最璀璨的光辉。这段情缘成为后世吟咏的传奇,诉说着超越生死的深情。
《崂山道士》保留了传统志怪小说中教化劝诫的核心内涵,延续了神道设教的风化功能。相较之下,《莲花公主》在人物塑造上进行了显著改编,仅保留原著主人公姓名及多次入梦蜂国的基本框架,将窦旭与蜂后之女的男女情事转化为御风少年与如花仙女的纯真友谊,强化了“君子一诺,坚于金石”的主题。此后的三个单元故事均围绕“君子”这一关键词展开,形成叙事呼应。
《画皮》单元通过讽刺手段揭示了“伪君子”之虚伪本质,而《聂小倩》则将宁采臣塑造为坚守道义的正人君子,其与聂小倩的情感纠葛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鲁公女》中的张于旦更以恪守承诺的形象,不仅助鲁瑛脱离兰若寺、护其转生行善,更在等待多年后终与鲁瑛结成连理,彰显了传统伦理中对守信重诺的推崇。
影片将《聂小倩》的故事背景设定在民国时期,通过“未来”视角重构蒲松龄所处的清代社会,使铁皮火车、手电筒、手枪等现代器物在奇幻叙事中转化为意象符号。这种改编既避免了后三个单元故事的设定同质化,又传递出工具理性与情感本真并存的深层思考:人类掌握的科技手段日益丰富,但情感的纯粹性始终如一。
电影通过多个单元故事展现精怪鬼物与人类共通的情感纽带——莲花公主与母女情、窦旭与爱人共同抗争、聂小倩沾染人气息后的自我救赎,揭示了“异类”亦可能具备人性化的渴望与情感。《鲁公女》中张于旦两次前往冥府的冒险,与希腊神话中俄耳甫斯带回欧律狄刻的悲剧形成跨文化的互文,凸显了跨越时空的人类共同命运。
全片五个单元分别对应“见贪心,见真心,见乱世情,见夫妻情,见生死情”的主题脉络,整体呈现对传统道德价值的传承,涵盖欲望警示、因果报应、婚姻伦理、惩恶扬善、责任担当等核心命题。然而,部分传统价值观在当代语境下确实存在需要反思的层面。电影在故事选择标准上略显模糊,若以至情至性为解读视角,五个单元的内在逻辑链条仍显晦暗。
作为兼具传统文化普及与东方奇幻美学的电影作品,《聊斋:兰若寺》面临双重创作挑战。虽然通过观影体成功构建起单元串联结构,但最终呈现的互文关系仍显表面化。影片虽成功整合花朝节、《春江花月夜》、乞巧节、孔明灯等文化符号,以及孟婆汤、黑白无常等民间传说元素,构成独特的视听体验,但在深化文化符号的内涵表达上仍需突破形式化呈现,赋予更丰富的意义层次。
画中人以双手轻抚沧桑的树皮,当紫曼陀罗绽放至极盛,成双成对的红锦鲤在水中悠然嬉戏,空荡的秋千架随风轻颤,古井静水凝结成一滴情泪,折射出人间悲欣交织的戏剧。这部动画作品展现了聊斋IP等传统文化资源的焕新可能,却也启示我们需更深入提炼跨越时空的文化内核,对生命本质进行更具穿透力的思考,这仍需行业创作者持续精进与探索。
Copyright © 2008-2024
合作站点:优酷视频、 爱奇艺、 芒果tv、 小小影视免费 百度视频、 腾讯视频、 1905电影网、 搜狐视频、 小小影视大全免费高清版, PPTV、 CCTV、 哔哩哔哩、 北京卫视、 安徽卫视、 小小影视在线播放观看免费 江苏卫视、 浙江卫视、 重庆卫视直播、 小小影视在线视频, 小小影视官网, 小小影视大全免费高清版, 小小的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小小影视在线观看免费完整, 小小影视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