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天王”老矣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816更新:2025-09-16 09:46:41

新年伊始,香港演艺界的传奇人物再度引爆内地影坛。春节期间,刘德华在《流浪地球2》中担纲主演,其"华仔依然很神"的表演状态引发热议,观众称赞他贡献了近年来最具挑战性的精彩演绎;而梁朝伟的影迷同样享受这份喜悦,其新作《风再起时》在《无名》之后不久上映;郭富城则携《断网》定档3月3日,任达华、林家栋等熟面孔亦加盟该片。这一波港星集体回归内地市场,恰似对辉煌岁月的深情回望——上世纪八十年代,香港电影年产量稳定在百部以上,总产值曾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二,武侠片与动作喜剧等商业类型与文艺片共同铸就了黄金时代。正是在这一时期,刘德华、梁朝伟、郭富城相继踏入"香港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开启了他们的演艺生涯。

图片

昔日的“香港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曾孕育出无数才华横溢的演艺人才,彼时蓬勃发展的香港娱乐产业为他们提供了展现才华与实力的舞台,成为偶像乃至影帝则成为顺理成章之事。然而进入九十年代,随着本土产业危机与外部市场萎缩的双重压力,香港电影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重创更使整个产业陷入低迷,“香港电影已死”的论调甚嚣尘上。尽管港片式微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但天王级与男神级演员仍凭借自身实力持续活跃。面对内地影市的迅猛崛起,香港电影公司与从业者纷纷北上寻求新的发展契机。于是,港星们并未彻底消失——直至今日,他们依然活跃在大银幕上,黄金年代的余晖依然映照在他们身上,即使岁月已悄然改变了容颜,却总能唤醒观众心中的情怀。

图片

刘德华早年出生于香港的一处偏远乡村,六岁时随家人迁居至城市,定居在被称为“钻石山”的贫民区。他比同龄人更早体会生活的艰辛:年少时清晨四点便起床拉水、准备售卖早餐,放学后协助打理店铺,直至深夜才开始学习,几乎每晚只能获得四小时的睡眠。为生计奔波时,他常利用送外卖的机会前往片场,近距离观察剧组运作,频繁接触演艺圈人士。或许正是这段经历为他后来的演艺之路埋下伏笔,20岁便进入TVB无线电视训练班,开启其演艺生涯。次年,他凭借许鞍华执导的《投奔怒海》一举成名,该片以1500万港元的票房成为年度黑马,并斩获电影新人金像奖“最佳新演员”的提名。

图片

1984年,梁朝伟通过无线电视训练班踏入娱乐圈,与刘德华相似的平民出身令两人命运交织。彼时刘德华已凭借金庸剧《神雕侠侣》奠定电影男主角地位,而梁朝伟则在无线电视台的历练中逐步积累舞台经验,最终获得儿童节目主持的机会。同年,梁朝伟因在《鹿鼎记》中饰演韦小宝崭露头角,不过有传闻称该角色最初曾由刘德华出演。此后,梁朝伟陆续参演《新扎师兄》《倚天屠龙记》《绝代双骄》等热门港剧,迅速获得大众关注;相较之下,刘德华则因与TVB的合约纠纷陷入长达一年多的演艺低谷。

图片

1984年,梁朝伟出演了经典武侠剧《鹿鼎记》,而同年郭富城则加入TVB舞蹈训练班,在多位女歌手的音乐视频中担任演出及伴舞工作。1987年,郭富城转入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尽管参与了多部电视剧拍摄,但主要以配角和群演身份出现。相较之下,刘德华与梁朝伟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演艺道路。刘德华展现出典型的香港艺人"搏到尽"精神:据不完全统计,1988至1992年间他每年平均拍摄超过10部影视作品,其中包括不少现已淡出观众视野的影视作品。当有媒体询问其高强度拍戏的原因时,刘德华坦言:"我那个时候知道,如果想留在演艺圈,就必须多接戏,无论作品质量如何,都要让观众对我有印象,将自己牢牢绑定在大家心上。"

图片

然而,就在这一时期,香港电影业的隐忧已悄然显现。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港片年产量高达两百余部,远超市场承载能力,导致明星片酬与制作成本持续攀升,部分类型片的成本在短短两三年内翻倍——整个产业看似繁荣,实则暗藏泡沫,多数影片早已无利可图。梁朝伟则精准把握了转型契机,凭借在关锦鹏《地下情》中的出色表现入围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在尔东升《人民英雄》中斩获金像奖最佳男配角,更以侯孝的《悲情城市》荣获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正式开启其文艺片男神的崭新道路。

王家卫成为梁朝伟艺术生涯的关键引路人,其执导的《重庆森林》使梁朝伟同时摘得金像与金马最佳男主角桂冠,《春光乍泄》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而《花样年华》更助其成为首位中国戛纳影帝(第53届)。正是在这一阶段,观众对梁朝伟“影帝”与“男神”的双重认知得以确立,其艺术成就与市场影响力达到巅峰。

图片

梁朝伟与张曼玉主演的《花样年华》正是香港文艺片浪潮达到高峰的时期。1989年初,惠英红曾向毒眸(ID:DomoreDumou)透露,她当时同时在拍摄三部电影且均为主角,且这三部作品均取得不俗票房。然而到了当年年底,动作片市场骤然沉寂,取而代之的是喜剧片和文艺片的繁荣。进入90年代初,新艺城、德宝等曾引领港片风潮的大型制片公司相继转向地产等其他行业,电影业务规模大幅缩水。至1997年香港回归时,大量电影公司资本家与台湾制片商撤资,导致香港电影产业失去核心投资力量,迅速陷入低迷。传统武侠片与动作喜剧的市场份额锐减,中小制作公司则转向无厘头喜剧与文艺片领域。在此背景下,刘德华逐渐注意到电影投资的商业潜力,开启了其从演员向商人的转型之路。他曾在采访中坦言,从1995年至2000年间,自己所拍摄的每一部电影都是为偿还债务而作。这一时期,刘德华接连出演了《天地雄心》(1997)、《爱情梦幻号》(1999)、《决战紫禁之巅》(2000)等多部口碑欠佳的作品。

图片

刘德华曾在谈及《天地雄心》的演员类型时表示:“世界上有两类演员,一类是天赋型的,比如伟仔,只要听说是他出演的戏,观众自然会认定这是一部好作品;另一类则是成长型的,他们愿意倾听他人建议,通过持续的努力不断突破自我,最终用实力证明自己的价值。”

图片

彼时,郭富城的事业重心仍停留在音乐领域。1990年,他凭借首张国语专辑《对你爱不完》一炮而红,连续数年斩获香港无线电视十大劲歌金曲“最受欢迎男歌手”称号,成为整个90年代亚洲乐坛的璀璨明星。尽管同期他也涉足影视行业,但作品反响平平,演员身份带来的关注度始终无法与歌手光环相媲美。直到2005年和2006年,凭借《三岔口》《父子》两部电影连续摘得金马奖最佳男主角,郭富城才真正开启其电影事业的突破之路。2007年接受媒体采访时,他坦言电影已成为自己的职业重心,“未来十年即四十到五十岁这十年,我不想错过这个黄金时间。”

图片

郭富城主演的《三岔口》上映之际,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已然在彼时落幕。彼时香港电影的创作重心发生了转移,1992年港产片迎来巅峰时期,全年共推出175部影片,票房总额高达12.4亿港元,占据当年香港总票房的79%;而至1997年,港片产量锐减至86部,总票房下跌至5.46亿港元,仅占整体票房的47%。金融危机的冲击进一步加剧了行业困境,一位亲历该时期的香港电影从业者曾向毒眸透露:“有一段时期,香港观众对观影的热情明显减退。即便当时的好莱坞大片质量不俗,人们仍不愿走进电影院。”与此同时,台湾市场逐渐被好莱坞影片占据,港片与台片共同面临生存危机。韩国、日本等东亚国家迅速崛起,成为新的电影文化中心,并蚕食了大量市场份额。外部市场萎缩后,香港电影难以仅凭本土市场重振雄风,促使许多影人选择“外迁”或开展合拍项目。然而这条转型之路充满挑战,最终部分创作者将目光转向内地。2002年《英雄》的上映成功吸引1100万人次观影,斩获2.5亿人民币票房,直接推动中国电影迈入商业大片时代。由此,香港电影公司安乐影业与内地市场建立起深度合作关系。至2004年,内地年度票房前三强《功夫》(1.73亿)、《十面埋伏》(1.56亿)、《天下无贼》(1.26亿)均为合资影片,而英皇出品的《新警察故事》更在内地取得4000万票房,刷新合拍片票房纪录。

图片

刘德华在《十面埋伏》和《天下无贼》中均担纲男主角。继《无间道》系列为香港电影带来最后高光时刻后,他迅速以内地大银幕为舞台,展现其无可争议的票房号召力。此时,对于众多香港影人而言,广阔的内地市场成为他们突破发展的关键机遇。随后,周星驰的《西游降魔篇》与《美人鱼》相继在内地取得票房成功,而许诚毅执导的《捉妖记》更首次将内地电影市场推入单部影片突破20亿票房的新纪元。郭富城在自身的电影黄金十年中,出演了《全球热恋》《最爱》等多部票房表现相对平稳的作品,却始终坚守电影领域,因其始终坚持"在舞台上我是歌手郭富城,在电影里我会忘记我是谁"的信念。2012年上映的《寒战》作为一部香港警匪题材影片,依然获得内地观众的热烈追捧,最终斩获2.5亿票房,同时收获了良好的口碑评价。

图片

尽管在2015年郭富城参演的《道士下山》遭遇观众强烈批评,但"巨星出演烂片"的现象在那个时代并非孤例。同年《天机·富春山居图》上映后,刘德华频繁遭遇媒体对"为何接演该片"的追问;梁朝伟亦未能幸免,其参演的《摆渡人》《欧洲攻略》引发外界对"影帝为何选择此类作品"的困惑,甚至衍生出"梁朝伟打麻将输了多少"的调侃。这一时期内地电影市场资本涌入、票房高企,表面繁荣却暗藏隐患,"烂片"成为行业热议的关键词。无论是香港还是内地的演员,都难以回避这种无奈的选择。

图片

2018年国庆期间,郭富城与周润发联袂主演的《无双》在与《影》《李茶的姑妈》等影片的激烈角逐中异军突起,最终以黑马之姿登顶票房。这一现象引发观众对港式悬疑犯罪题材的重新审视——当这类经典类型片深入挖掘人性的多维层面时,其艺术生命力与市场号召力依然强劲。

图片

时光荏苒,距离郭富城在2007年憧憬的"电影生涯黄金十年"已过去超过十一个年头,这位舞王依然保持着在银幕上的高活跃度,仿佛岁月在他身上留下的痕迹并不显著。在《风再起时》中,梁朝伟钢琴演奏与郭富城舞蹈演绎的双雄对决场景,展现出两位资深港星持久的艺术魅力。即便梁朝伟近年曾出演过引发讨论的作品,且在春节档前鲜少出现在影视作品中,但只要其名字出现在主演列表,依然能激发观众的观影热情。与此同时,刘德华凭借《扫毒2》《拆弹专家2》等作品持续收获13亿以上票房,而在《人潮汹涌》中,他突破以往的硬汉形象,以"再不堪,那也是我啊"的情感表达打动人心。作为"天王"级艺人,刘德华不仅活跃于表演领域,更连续两年担任金鸡奖电影创投大会评审,并提出自费奖励创作者的创新提案。经过四十年的发展,他依然保持着"不老男神"的人设,保持着在娱乐圈的高人气。

图片

深耕演艺事业超过四十年,三位香港明星见证了香港电影从黄金时代到转型期的波澜壮阔。他们既亲历了内地电影市场从萌芽到扩张的全过程,也与华语电影观众共同经历了三年的行业震荡。当2023年的春日再次在影院绽放,他们以银幕角色的姿态重返观众视野。二十多年前,张国荣在《重庆森林》中 uttered 那句预言式的台词"黎耀辉,不如我们重新来过"。而影片导演王家卫的摄影师杜可风曾感慨,关于时光的叙事往往暗含苍凉:"回望这部作品,我们会发现'重新来过'不过是执念,时间不仅重塑了香港的影像面貌,更永远改写了无数人的生命轨迹。"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