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564更新:2025-09-16 09:56:24
北京电影学院放映厅内灯火通明,冯小刚面对提问的学生举起话筒。他坦言:"诸多人告知我该如何创作,但他们无权指导我。贺岁片的概念由我首创,因此无需他人教授我如何拍摄贺岁片。如今,我已建立新的规则。"此时正值2002年岁末,观影结束后的学生内心颇为沉重,纷纷向冯导追问悲剧收场的《手机》是否仍属贺岁片范畴。这场关于贺岁片定义的讨论,成为冯小刚给出的答案。在随后的二十年里,人们逐渐习惯于春节期间在影院回望历史、探索宇宙,感受振奋与泪水,唯独欢笑逐渐变得稀少。疫情三年后,春节档期的影院入口再次出现久违的排队盛况,一票难求的景象重归。张艺谋带领众喜剧演员在古城街头疾走,成功斩获40亿票房;郭帆携老戏骨开启星际漫游,再度刷新国产科幻的成就。演员表现、剧情设计、幕后制作的精彩故事不断登上热搜,网友在评论区激烈争论哪部影片更值得称赞。然而,走出影院后,亲友们却难以找到值得互相推荐的合家欢佳作,只能再度重温经典老片,发出熟悉的感慨:"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
1997年春节过后,北京电影制片厂厂长韩三平约谈了当时年近四十的冯小刚。这位待业大龄青年此前在北影执导的三部影片中,已有两部遭遇重大挫折。更直白的表述是,1996年全年冯小刚连续两部作品被叫停,最新项目甚至在开拍仅十天后便陷入僵局。面对事业低谷,冯小刚坦言自己只擅长导演工作,却在迷茫中选择以剃光头的方式宣泄压力。被中止拍摄的影片《过着狼狈不堪的生活》恰与他的现实处境形成微妙呼应。正是在这样的困境中,韩三平向他抛出了橄榄枝,提出由其担任贺岁片导演的计划,专门聚焦下岗工人再就业主题,并承诺调动北影全部资源支持。最终选定的主演阵容同样引人注目,曾凭张艺谋导演的《活着》斩获戛纳影帝的葛优被纳入重点考量。
《活着》电影导演人选的选定经过反复考量,赵宝刚、郑晓龙等知名导演均被列入候选名单。最终冯小刚脱颖而出,因其对普通民众生活状态与生存意志的深刻洞察。面对将下岗女工困境改编为贺岁喜剧的建议,冯小刚明确表示这不符合电影创作规律,他认为在现实中饱受苦难的人,电影中应当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慰藉。而将故事收尾为悲剧则会与贺岁片的娱乐导向产生冲突。冯小刚随即联想到王朔创作的《我不是一个俗人》这部小说,凭借与王朔的合作,《编辑部的故事》《北京人在纽约》等作品的成功,冯小刚逐渐崭露头角。在谈话当天,冯小刚便拨通了王朔的跨国电话。面对对方关于如何将这类调侃之作转化为电影的疑问,他坚定地回应:‘将其改写成‘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叙事框架’。
冯小刚在王朔取得改编权后提出建议,认为是否可在电影中不标注原著作者姓名以确保剧本通过。王朔对此表示同意。此后回国的冯小刚未再见面,其寄来的五万元改编费用也被王朔拒绝接受。两人共同创立的好梦公司随之解散,冯小刚专属的好梦工作室则正式开启独立运作。在1997年自传中,冯小刚以自述形式写下歌词:"1997年,又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有一位导演在中国拍摄了一部贺岁影片,以神话般的传播力席卷各大城市,创造了令人惊叹的票房奇迹。"
《甲方乙方》是1997年贺岁喜剧电影《生活大爆炸》的宣传照,由著名导演冯小刚执导,葛优、刘蓓等主演。这张剧照展现了剧中经典角色在欢乐谷欢乐海岸的欢乐场景,背景中可以看到标志性的黄色建筑和热闹的游乐设施,传递出影片轻松诙谐的氛围。
为争取投资方支持,冯小刚曾将剧本反复打磨至第11稿。1997年盛夏,这位导演携已斩获戛纳影帝殊荣的葛优,选择在一处托儿所进行拍摄。当时剧组经费紧张,制片主任无奈之下临时邀请好友傅彪协助处理剧务工作,包括订餐与物资配送。察觉傅彪的演员身份后,冯小刚干脆将其夫妻两人纳入剧组参演。更令人意外的是,前来探班的作家刘震云也顺势被安排担任群演,这场看似简单的吃饭戏却耗时七天,最终导演在片场因过度疲惫露出了"龇牙花子"的无奈神情。
刘震云在《甲方乙方》中客串出演,背后折射出冯小刚对这场贺岁片战役的高度重视。当时他迫切希望摆脱“票房毒药”的标签,更因影片预算紧张而主动提出不拿酬劳,承诺将全部收入与票房分成挂钩。在韩三平与投资人反复叮嘱“只准成功,不准失败”的压力下,这一决定显得尤为意味深长。这场电影作为冯小刚的翻身之战,也被视为中国贺岁档电影的转折点。90年代以来,国内电影发行公司长期亏损,知名制片厂几乎都陷入借贷经营的困境,影片产量锐减,观众人数不足昔日三分之一。临近春节时,电影院门可罗雀,多数影院选择歇业,直至初五初六才重新开门营业。演员失业、导演和编剧赋闲在家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种行业寒冬的景象,竟与2022年的市场状况形成惊人呼应。
1995年的春节档期曾笼罩着"灰色"的阴影,但成龙的《红番区》打破了这一沉寂。在多方协调下,原本对贺岁片持观望态度的各院线最终上映了这部影片,意外引发观众热潮——年轻人群体携同家人涌入影院,使票房迅速升温。大陆电影人从中提炼出贺岁片成功的模式:以元旦新年为创作契机的喜剧,需具备大团圆结局,并汇聚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明星阵容。冯小刚成为推动这一变革的关键人物。影片以"甲方乙方"为题,无论是片名还是剧情都直指商业的本质。从45天的拍摄周期到7天的粗剪完成,再到一周内完成后期制作,整个制作过程紧凑高效。为抢在1997年12月上映,韩三平要求北影厂全面配合《甲方乙方》的发行工作,15天内完成150个拷贝的制作。尽管试映时遭遇冷遇,北京电影学院的学生甚至在放映后向舞台投掷物品,但冯小刚始终坚信"200%"的票房潜力。据传在混录过程中,放映员师傅在吃盒饭时透露,反复观看仍忍不住发笑,认为这部影片充满人情味。平安夜,印有葛优形象的巨幅广告出现在北京街头,而当影院灯光渐暗,银幕亮起时,开场的简笔动画以线条勾勒出老虎形象,并缀以红色喜气的"虎年大吉"祝福语,为观众带来新年伊始的愉悦体验。
《甲方乙方》作为拜年电影的开山之作,在上映后17天内,冯小刚携葛优等主演跨越21座城市进行宣传。影片初期,葛优曾承诺每到一个城市都能与影迷进行独特的互动。然而在南京的行程中,葛优因连续签售导致手部酸痛难忍;抵达成都时,冯小刚则因过度劳累出现暂时性失忆,情急之下向观众喊话:"给南京的朋友拜年了!"。此后的市场表现同样亮眼,仅北京一城的票房便成功收回全部投资成本,刷新了内地电影票房纪录,正式拉开了中国贺岁片商业化的序幕。影片返京后,中国导演协会特别举办庆功会,会上强调:"此次表彰不仅是对冯小刚个人的肯定,更是为了激励全体电影工作者共同推动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
您提到的《甲方乙方》是1997年上映的经典贺岁电影,由冯小刚执导,葛优、刘蓓等主演。影片以北京京外企事业单位的"甲方"与"乙方"之间的错位关系为故事主线,展现了时代变迁下人们的生活状态。刘蓓在剧中饰演的是"乙方"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表演为影片增添了丰富的喜剧元素。
2000年,冯小刚受邀出席电影创作座谈会分享拍片心得。然而会议甫一开始,原本的赞誉便转向激烈质疑,学术派代表指责其专注商业片的创作模式导致票房数据被地方保护政策扭曲。彼时,冯小刚在世纪末三年间凭借《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三部票房均突破3000万的影片,缔造了国内贺岁片市场的传奇。面对批评,他以一贯的谦逊姿态附和众人意见,并主动向与会领导请示新作《一声叹息》的审批事宜。这部作品实为三年前被叫停的《过着狼狈不堪的生活》续篇,延续了王朔小说的创作脉络。冯小刚在贺岁片市场深耕期间的每一次低调回应,背后都暗含着对这个未竟剧本的执着追求。
随着《一声叹息》的上映,张艺谋称赞该片在婚外恋题材上实现了突破,而影迷则认为冯小刚的创作已达到新高度。不过,评论中也暗含期待——相较于高度,或许更期待他创作出更具娱乐性的作品。正如冯小刚面对年轻观众时的坦言:"我知道你们来,就是为了乐呵乐呵。"在2000年代初的春节档期,小人物的喜怒哀乐总能引发全民共鸣。陈佩斯主演的《好汉三条半》与赵本山担纲的《男妇女主任》相继登场,《不见不散》中患重病的夫妻为购置房产筹措资金,折射出"无房不幸福"的社会焦虑;《没完没了》里讨薪司机登上香山顶峰,感叹"北京变大了,同学都找不着了"的都市变迁;《没事儿偷着乐》则展现了一家七口挤在十几平米陋室里的生存状态,吃喝拉撒的日常琐碎让观众在笑声中看见自己的影子。2003年非典疫情缓解后,冯小刚携《手机》开启新年贺岁档,恰逢手机成为生活必需品的年代,影片上映时观众往往在笑声中匆匆奔向厕所处理短信与通话记录。
《手机》剧照中,范伟饰演的角色在马桶前抱紧手机,惊恐神情颠覆了冯小刚以往贺岁片的喜剧收尾模式。面对"悲剧是否属于贺岁片"的质疑,冯小刚坦言作为开创贺岁片类型的先驱,他正在重新确立这一类型片的规则。2003年贺岁档,除了《手机》斩获票房冠军外,同期《指环王》《黑客帝国》《无间道》等国际大片与国产佳作同台竞技。值得关注的是,那年共有7部非典主题影片上映,票房大多徘徊在数万元,最差的甚至仅售出千元。这种鲜明对比揭示了内容空洞的正能量作品难以获得市场认可的现实。次年,冯小刚以30多万元包下北京西站至香港的T97次列车,打造"天下无贼"号首映专列。列车上集结了刘德华、刘若英等明星,他们以"做贼"身份助力电影宣传;王宝强则借傻根形象在内陆贺岁档大放异彩,而昔日影坛常青树葛优,这次却客串出演反派角色。
2004年贺岁档,冯小刚以《天下无贼》颠覆了自己一贯的大团圆结局模式。影片中刘德华饰演的盗贼角色在结局惨死,成为冯氏贺岁片中首个牺牲的主角。观众在观影后情绪高涨,甚至有年轻观众边走边感慨:"太丢脸了,看冯小刚的电影竟然看掉眼泪了。"冯小刚则坦言:"如果不是过于较真、想要深究剧情的人,看完电影他们真不好意思说有什么不满。"相较之下,《功夫》凭借周星驰的创意与表演成为票房黑马,其标志性台词"还有谁?"与鳄鱼帮老大的客串角色令观众捧腹大笑,最终令人们记住了这位喜剧导演。
2005年春节,王宝强的老家街头播放着广播,召集十里八乡的乡亲们一同观看新上映的《天下无贼》。当王宝强坐在观众席中,身边人不断议论着"刘德华真的来了吗?那个孩子是不是真有其人?"他始终钟爱冯小刚的贺岁片,尤其是《大腕》《天下无贼》等贺岁三部曲,从群演到主角,完成了从配角到焦点的蜕变。这个春节后,他终于在北京拥有了钱和人合租的两室一厅。而在《英雄》的观影热潮中,张艺谋的作品再次证明了票房号召力。2002年电影上映时,全国多个影厅零点同步开放,座无虚席。甘肃兰州剧院为应对观影需求,甚至开辟了小型放映厅,实行一证一票制,要求观众登记身份证,禁止任何涂改行为。
2002年电影《英雄》上映后掀起现象级观影热潮,最终斩获2.5亿票房佳绩,占据全年总票房的四分之一,相当于同期其他90余部国产影片的票房总和。影片发行团队坦言,凭借李连杰、梁朝伟、张曼玉、陈道明等豪华阵容及巨额资金投入,无疑彰显了这部作品作为纯粹商业大片的定位。张艺谋此次更注重票房回报,而非奖项荣誉。随着陈凯歌《无极》、陈可辛《十月围城》等影片的相继推出,商业大片的贺岁时代悄然来临。著名编剧芦苇曾指出张艺谋剧本存在严重问题,但张艺谋对此不以为然,曾豪言:"有张艺谋、巩俐、周润发、周杰伦这四个名字,两亿票房,你信不信?"
周杰伦首次出演内地制作电影之际,冯小刚始终对艺术片持保留态度。他认为文艺片虽具艺术价值,但往往伴随高昂的成本与市场风险,称其为“用别人的血汗钱来盖自己的牌坊”。为此,他坚持在商业电影中逐步融入艺术元素。2006年,冯小刚决定将莎士比亚经典悲剧《哈姆雷特》改编为东方武侠题材的《夜宴》,试图在大型制作中展现其理想中的古典主义美学。对此,葛优曾提出不同见解,认为贺岁片作为市场品牌,观众更期待喜剧类型。他建议冯小刚可尝试拍摄更具深度的电影,而非拘泥于喜剧形式。葛优曾言:“贺岁片已成为一个固定的品牌,每年此时观众自有期待。若非喜剧,观众或许会更期待正剧或悲剧。” 他坦言自身标签从戛纳影帝转变为接地气的贺岁男主角,正是市场赋予的机遇。尽管《夜宴》在票房上打破冯小刚个人纪录,但影片口碑却持续低迷,观众普遍给予负面评价。而葛优的预测最终成真,他感慨道:“观众仍更期待冯小刚的喜剧作品,贺岁档期大家更愿意看到欢乐。”
《夜宴》是李安执导的2006年华语武侠电影,周迅在影片中饰演了性格复杂的角色慕容雪村。该片改编自莎士比亚戏剧《麦克白》,通过一个充满阴谋与背叛的家族故事,展现了东方武侠世界中人性的挣扎与命运的无常。周迅凭借细腻入微的演技,将慕容雪村这个角色的悲情与隐忍演绎得层次分明,其表演在影迷中引发了广泛讨论。
2011年春节前夕,一篇题为《贺岁片还有多贺岁》的文章引发热议。作家韩松落直言不客气地指出,若央视"你幸福吗"调查组在贺岁档电影场次中随机采访观众,或许只能听到不幸福的回应。国产贺岁喜剧的缺席已持续多年,2007年贺岁档以冯小刚《集结号》和陈可辛《投名状》为代表,呈现硬汉题材主导的格局。至2011年,《金陵十三钗》上映两周时,张艺谋仍在密集宣传,徐克更通过媒体暗示观众需观影两遍方能体会《龙门飞甲》的细节精妙。2012年贺岁档,冯小刚的《一九四二》成为焦点,而国产导演在硬汉、古装、历史题材上深耕,唯独喜剧类型持续空缺。相较之下,香港导演王晶、周星驰带来的《长江七号》《大内密探山山狗》虽评价褒贬不一,仍稳居票房前十。春节期间,周星驰导演的《泰囧》以密集的喜剧笑点成为观众释放压力的出口,影片上映期间上海衡山电影院清晨九点场次座无虚席,50岁以上观众占比超半数。该片的推荐语摒弃艺术分析,只以"太好笑了"作简要概括。观影后,大量观众追随剧情轨迹前往泰国,使清迈接待的中国游客量较往年激增三倍有余。为表达谢意,泰国总理特地接见了导演徐峥。
《泰囧》剧照成为社交平台热议焦点,与此同时,因《一九四二》票房未达预期,冯小刚紧急筹备并推出喜剧作品《私人订制》以平衡市场,该片最终斩获7亿元票房。从《英雄》《长城》《集结号》到《满城尽带黄金甲》,这些商业大片在多年间持续占据票房榜首,却让人们忽视了贺岁片票房背后更深层的逻辑。值得玩味的是,《英雄》首映时曾有观众质疑影片是否具备完整叙事,而当时同期上映的《大腕》与之票房持平,但《英雄》凭借30元起步的票价策略迅速突破亿元大关。更令人深思的是,许多观众在多年后才坦言:虽未能真正理解影片内涵,却因敬畏艺术而选择保持沉默。这种现象折射出冯小刚电影创作中始终强调的大众审美导向,正如他早年曾公开表示的:"我做电影主要是用来满足大众的欣赏需要",此番言论在业内引发颇多争议,被部分电影从业者视为"不够专业"的表态。
冯小刚的最新电影作品仍停留在2019年。影片中并未展现熟悉的市井百态,也未聚焦于为购房、婚姻所困扰的普通市民,而是将视角转向了一对旅居新西兰的华人夫妻。他们靠赌博积累财富,为追逐极光与鲸鱼展开旅程,连爱情故事也未能引发广泛共鸣。《只有芸知道》落幕时,观众在灯光亮起后轻叹一声:终于结束了。
2019年寒冬,冯氏贺岁片已不再受观众热捧。而2020年的春节档,"史上最强"的宣传口号却随着影院大门的关闭而戛然而止。空荡的座椅、转行的放映员、无片可拍的导演,仿佛重现了30年前的灰色春节档场景。然而当灯光再次亮起时,曾经令人捧腹的葛优和好梦公司已踪影难觅。
如今人满为患的影院中,观众为《李焕英》的温情落泪,为《长津湖》的家国情怀动容,为《流浪地球》中刘培强的牺牲精神哽咽。然而欢声笑语却几乎销声匿迹。在冯小刚连续两年缺席春节档的背景下,新一代观众苦寻能陪伴全家观影的合家欢电影,最终只能选择《熊出没》——因为它传递着轻松、温馨与幽默。
这部已推出第11部的动画电影,在群星云集的贺岁档中斩获近13亿元票房。但其观众群体中,已鲜见上年纪的观众。曾经承载全家欢笑的贺岁片,悄然隐退于春节档的舞台,留下空缺。
刘蓓,冯小刚首部贺岁电影《甲方乙方》的女主角,每年都会关注贺岁片的动态。她曾与葛优合作,主演了《甲方乙方》等冯小刚贺岁片系列作品,共同成就了经典的“冯氏贺岁三部曲”。十年前,刘蓓便察觉到贺岁片的喜剧效果已不如从前。谈及原因,刘蓓坦言,当年的喜剧表演更注重自然流露,而非刻意制造笑点。‘那时候没有太多目的性,也不刻意迎合观众的笑点,更不会用夸张的肢体语言或过分激烈的表情去博取笑声。’她表示,如今的喜剧更倾向于用力过猛,失去了原有的细腻与真实。
Copyright © 2008-2024
合作站点:优酷视频、 爱奇艺、 芒果tv、 小小影视免费 百度视频、 腾讯视频、 1905电影网、 搜狐视频、 小小影视大全免费高清版, PPTV、 CCTV、 哔哩哔哩、 北京卫视、 安徽卫视、 小小影视在线播放观看免费 江苏卫视、 浙江卫视、 重庆卫视直播、 小小影视在线视频, 小小影视官网, 小小影视大全免费高清版, 小小的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小小影视在线观看免费完整, 小小影视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