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625更新:2025-09-16 14:50:52
春节档期电影《满江红》爆红后,相关图片在社交平台广泛传播,成为多个群组热议的焦点。
别说我们这个村落的辽宁人,就连四九城里的北京人,其实也与金人存在渊源。当初辽国统治的燕云十六州中的“燕”便是北京,而从安史之乱(755年)到明朝建立(1368年)的六百年间,北京的统治者多为胡人政权。值得注意的是,现代意义上的国族(Nation)本质是“想象的共同体”,无论以地理还是血统追溯身份归属,都会陷入认知混乱——因为这种认同体系本就是基于故事构建,而非单纯的血统或地理。虽然故事中可能掺杂血统或地理元素,但其核心目的是传递特定的历史叙事。若将这些元素过度神圣化,就会像辽宁人观看《满江红》时的困惑。
《宋史》《辽史》《金史》作为二十五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八部由少数民族主导。只要承认这些史书的合法性,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史自然属于中国史范畴;但在大众认知中,中国史常被等同于中原史或汉族史,这种偏见导致了地域认同的混乱。问题的根源不在于史书本身,而在于历史叙述的普遍偏差。在“得到”课程《中国史纲》的某一讲中,我曾探讨“金朝会如何看待岳飞”这一问题,现将该内容稍作整理,或许有助于厘清历史认同的迷雾。
彼时,大众混淆了“中原史”与“草原史”的中国史属性,进而产生疑问:金朝会将岳飞视为英雄吗?我认为这一问题值得深入讨论,因为它揭示了中原、草原等亚区域之间深刻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如何塑造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并形成超越地域的文化认同,是理解中国历史的重要维度。我的结论是,金朝对岳飞的评价存在双重框架:既将其视为最凶恶的敌人,又对其展现出高度敬重,甚至赞颂。
首先从当代视角分析:历史上曾有无数战功显赫的名将,但为何岳飞能引发如此强烈的情感共鸣?关键在于其悲剧性结局——被诬陷致死。这种“冤死”将死亡转化为道德意义上的牺牲。死亡是物理事件,牺牲则是道德行为,其本质在于赋予死亡以精神价值。若无法建构意义,死亡仅是生命的终结;而当意义被创造,死亡便升华为永恒的精神象征。因此,我们讨论岳飞,实质是在探讨其象征的道德价值,正是这种价值让后人产生共鸣。
死亡的意义究竟源自何处?它产生于我们诠释世界的认知框架之中。此处所指的意义框架,可追溯至本课程导论中提出的观点——人们讨论的"历史"实质上包含两个维度:史实与史观。若将历史比作一座建筑,史实便是构成其基础的砖石,而史观则是指引整体结构的蓝图。蓝图既需遵循砖石的物理属性,又独立于砖石本身存在;同理,史观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亦具有超越具体事实的独立性。这种意义框架本质上在回应"我是谁"这一存在性追问,同一史实在不同史观映照下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意义阐释,这正是人们对历史人物评价存在时空差异的根本原因。
具体到对岳飞的解读,需首先厘清两种意义框架的运作机制。第一重框架是特定历史情境下的时代蓝图,如金朝人便是在宋金战争的语境中定位岳飞——作为必须清除的敌对势力。第二重框架则是超越时空限制的永恒蓝图,探讨历史人物对人性的普遍启示。即便金朝人受限于时代认知,他们同样可能依据某种超越性的价值标准对岳飞进行评判。这种双重框架的并存,恰解释了为何同一历史事实会衍生出迥异的意义解读。现代人将宋金历史视为中国历史的有机组成部分,而金朝人则必然将其置于对抗与征服的叙事框架之中。
宋金对峙时期的历史图景在永恒蓝图中被赋予了新的诠释。永恒蓝图聚焦于人类精神中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永恒维度,其中忠义情操作为普世价值,不仅被南宋朝廷推崇,同样能够获得金国统治者的共鸣。这种忠诚并非局限于对具体政权的效忠,而是对精神图腾的坚守。岳飞的忠义即便在面临牢狱之灾的困境中依然坚定不移,这种超越功利选择的道德坚守,恰是人性中最动人的光芒。
真正的道德感体现为对价值的信仰而非对利益的考量。正如孟子所言"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这种选择往往伴随巨大的精神考验。岳飞若能因战功获得荣华富贵,固然对个人而言是幸事,但难以形成穿越时空的精神标杆。唯有在逆境中坚持信念,才能让道德选择展现出震撼人心的力量。他最终的悲剧结局,恰为这种价值选择提供了最深刻的注脚。
历史记忆的建构往往依赖于特殊时刻的精神共鸣。岳飞之死不仅成就了个人英雄传奇,更塑造了民族共有记忆的深层结构。这种记忆超越了简单的政治归属,形成了跨越民族界限的精神纽带。即便在金朝统治下的淮河以北,当当地民众历经两代更替逐渐认同金人身份时,岳飞的忠义情操依然能成为精神图腾。类似地,明末史可法坚守扬州城池最终殉国,其事迹在清朝建立后反而被赋予新的历史意义,清廷为其立祠表彰,正是这种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的体现。
史公祠所承载的忠诚精神早已突破时空界限,这种品质甚至能被对立者所尊重,进而融入其道德认知体系,成为历史记忆的永恒组成部分。在这一精神图景中,岳飞与史可法的象征意义早已超越特定族群的范畴,升华为全民族共享的文化记忆。我并非在为冤屈本身辩护,而是在探讨人性中某种独特的现象——当一个人承受苦难时,这种苦难本身反而成为道德感的源泉,进而感染更多人,形成跨族群的认同纽带。岳飞的悲剧命运固然令人心酸,但真正令我们动容的,是其命运轨迹中所折射出的道德光芒。更为深刻的是,这种道德感的生成依赖于双重因素:一方面,岳飞的功绩与牺牲形成鲜明对比;另一方面,他所对抗的金朝作为强大的外敌,其存在恰恰强化了岳飞英雄形象的历史分量。因此,金朝的强盛与岳飞的卓越构成了某种共生关系,共同参与了中华民族道德谱系的建构。值得注意的是,金朝阵营同样孕育了令人动容的英雄人物,如末代名将完颜陈和尚。这个在历史记载中较少被提及的将领,其命运轨迹与岳飞惊人地相似,其英勇事迹不仅被大宋人民铭记,更在蒙古铁骑的视角中留下了深刻印记。这种跨越敌对阵营的道德共鸣,揭示了中华民族共同历史记忆的复杂来源——它既包含对本民族英雄的礼赞,也包含对异族英雄的尊重,这种多元性恰恰构成了民族认同的深层基础。
Copyright © 2008-2024
合作站点:优酷视频、 爱奇艺、 芒果tv、 小小影视免费 百度视频、 腾讯视频、 1905电影网、 搜狐视频、 小小影视大全免费高清版, PPTV、 CCTV、 哔哩哔哩、 北京卫视、 安徽卫视、 小小影视在线播放观看免费 江苏卫视、 浙江卫视、 重庆卫视直播、 小小影视在线视频, 小小影视官网, 小小影视大全免费高清版, 小小的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小小影视在线观看免费完整, 小小影视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