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会》8.2了,国产喜剧找到高分秘诀了吗?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655更新:2025-09-16 16:49:21

自冯氏喜剧、周星驰喜剧及《疯狂系列》之后,过去十余年间国产电影市场上仅有两部喜剧作品成功登顶豆瓣8分以上口碑榜单——2016年上映的《驴得水》和更早的2010年作品《让子弹飞》。

国产喜剧长期面临口碑危机,这一现象并非近年才出现。此前毒眸曾于2022年深入探讨过国产喜剧电影的口碑困局(详见《喜剧电影为什么不好笑了?》)。尽管近年来票房表现亮眼的影片层出不穷,但真正能突破7分门槛的优质作品却寥寥无几。值得欣慰的是,2023年依然有《满江红》和《保你平安》这两部影片成功突破评分瓶颈,成为市场亮点。

然而,2023年也暴露出一些新挑战。曾被视为大档期"常青树"的喜剧类型,在暑期档与国庆档却遭遇滑铁卢,不仅面临口碑下滑,其票房吸引力也逐渐受到质疑。值得注意的是,跨年档上映的《年会不能停!》(以下简称《年会》)则为市场带来意外惊喜——该片以豆瓣8.2分的优异成绩,截至毒眸发稿时,猫眼专业版预测最终票房将达到11.61亿元,若置于2023年票房榜单中,其表现已可位列年度前十。

数据来源显示,《年会》为国产喜剧片突破当前发展瓶颈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创新路径。在评价国产喜剧的市场表现时,口碑与票房作为综合指标,其背后折射出更复杂的行业生态。影片所揭示的喜剧演员资源短缺、对语言与肢体喜剧的过度依赖、以及喜剧创作流派的局限性等问题,实质上构成了影响作品市场反馈的关键因素。尽管《年会》的解决方案并非适用于所有类型影片,但其探索性的创作方法为行业注入了新思路。毒眸特别与导演兼编剧董润年展开了系统性访谈,深入探讨其艺术理念与对产业现状的独到见解,完整对话内容详见文末附录。

随着千禧年的到来,周星驰的名字逐渐在内地影迷群体中为人熟知。1994年拍摄的《大话西游》于1999年引进内地,通过盗版光碟的传播,在大学生群体中掀起观影热潮。"无厘头"的创作手法被学者解读为"后现代解构主义",这种艺术表达恰好契合了千禧年前后迷茫一代对存在意义的思考。"周星驰现象"由此成为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文化符号。对于后起的本土喜剧创作者而言,周星驰始终是绕不开的创作标杆,尤其是互联网时代涌现的新一代创作者。无论是《万万没想到》还是《屌丝男士》系列作品,都明显体现出对周星驰式喜剧美学的学习和致敬。

《万万没想到电影版》《煎饼侠》等作品之所以让“网生”创作者面临更大挑战,源于互联网本身所具备的解构特质。这种特质将社会结构推向扁平化与去中心化的演变路径,使得传统艺术评价体系中的权威性逐渐被消解。相较于受过系统艺术教育的创作者,“网生”群体更倾向于以草根视角进行创作,其作品呈现出更强的个性张扬与多元化表达。

随着互联网渗透至社会各个层面,新生代观众在解构文化中成长,当创作者试图以解构手法进行艺术创作时,已难以找到具有共识性的解构对象。这种审美变迁本质上遵循着循环规律——当解构达到饱和状态,社会必然开始寻求新的建构方向。

在“网生”创作者进军喜剧电影市场的同时,以舞台剧为核心的开心麻花也同步发力。该团队擅长打造“爆笑喜剧”类型,其打磨数年的语言包袱和肢体喜剧在院线呈现时往往能引发强烈共鸣。然而,这种依赖剧场化表演形式的喜剧表达,正面临短视频媒介对传统艺术形态的冲击。

开心麻花StageOne南京店(图源@开心麻花)早年以图文社区起家,如今转型为短视频聚集地。互联网的普及使得观众获取段子和梗的难度大幅下降,这使得单纯依赖语言幽默的创作方式逐渐失去吸引力。从创意史的角度来看,如今已难以诞生真正意义上的全新创意,喜剧段子中频繁出现的"老掉牙的梗了"评价便印证了这一点。而短视频的生产逻辑进一步推高了观众对幽默内容的接受标准,为避免用户快速划走,创作者必须在数秒内完成笑点引爆,这种高强度的节奏要求让观众的笑阈值持续攀升。在这样的背景下,电影作品若要在段子层面与海量短视频抗衡,显然处于下风。

喜剧作为一种高度依赖演员表演的艺术形式,其成功往往与演员的个人魅力密不可分。知名喜剧人不仅能为剧本注入灵魂,更在宣传推广阶段成为核心资产。同一段台词经由不同演员演绎,可能产生截然不同的喜剧效果,这种对表演者的特殊依赖性远高于其他类型影片。即便是周星驰这样极具个人风格的导演,其亲自出演的电影也普遍获得更高口碑,相比之下,他主导但未参与演出的作品往往难以达到同等高度。由于真正具备市场影响力的喜剧演员屈指可数,加之不同喜剧流派对表演方法论存在本质差异,盲目组合演员资源易导致文化适配性问题。因此,即便喜剧电影产量逐年攀升,优质创作仍面临演员供给不足的困境。

《保你平安》与《年会不能停》对职场文化的剖析并未局限于预告片中常见的"对齐颗粒度"等术语,而是聚焦于当代职场人群的真实生存境遇,进而构建出具有现实冲击力的戏剧冲突。

该影片的喜剧效果核心源于其独特的戏剧结构与人物错位设计。通过全知视角的叙事手法,观众能够清晰观察到剧中人物在情节推进中的误打误撞与聪明反被聪明误的窘境,这种认知落差构成了主要笑点。董润年在创作过程中借鉴了脱口秀与Sketch喜剧的结构技巧,他指出优秀脱口秀作品的本质在于通过现实生活细节挖掘荒诞元素,进而以极致化呈现形成反差或隐喻。面对邀请大量脱口秀及Sketch演员参演可能引发的"水土不服"担忧,董润年与大鹏、白客、王迅在角色塑造阶段达成共识——采用现实主义表演方式,而非刻意追求夸张搞笑。剧本中人物的反应始终建立在真实情感基础之上,其喜剧张力源自情节逻辑而非语言或肢体喜剧。以胡建林(大鹏饰)在公司点名场景为例,这一段落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段子式幽默,而是要求观众基于职场身份代入,感受陌生人突然点名带来的尴尬与主角逐渐沉迷点名后的荒诞感。

在短视频段子泛滥的当下,胡建林与大鹏通过《年会不能停》展现了一种应对策略。这种创作方式充分挖掘了电影作为时长更可持续的媒介特性,借助其叙事空间实现内容深度。尽管影片中穿插着各类网络用语,但这些元素的运用并非单纯追求幽默效果,而是作为推动情节、塑造人物语言逻辑的有机组成部分。以下是毒眸与导演董润年的深度交流内容:

Q:创作与"大厂文化"相关的故事,最初的创作动机是什么?A:其实我更关注的是"上班"这一普遍现象。虽然本人从事自由职业,但身边亲友大多在互联网企业工作。日常交流中,他们对职场的抱怨让我意识到,当代中国人对职场的依赖程度远超想象。职场关系不仅是生活片段,更是塑造社会人际关系的重要维度,因其占据人生时间最长且最复杂。

Q:很多观众评价职场剧时说"编剧没上过班",这种认知会成为创作障碍吗?A:我认为这并非根本问题。职场体验本质上是大众共同的记忆,即便未亲身经历,通过观察父母的工作状态、了解单位日常,也能获得足够素材。真正挑战在于如何将职场元素与叙事主线深度融合,避免出现职场与剧情割裂的现象。值得借鉴的是美日职场剧,它们擅长展现职场人际关系与人性异化的复杂互动。

Q:您如何看待《年会不能停》中的职场呈现与黄建新导演上世纪作品的差异?A:我认为职场题材的创作本质是时代精神的映射。黄建新导演的《黒炮事件》《背靠背,脸对脸》展现的是90年代社会转型期的职场生态与个体困境。而《年会不能停》通过工厂与大厂的对比,精准勾勒出两个不同历史阶段的职场形态,这种时代变迁的呈现方式更具现实意义。

《黑炮事件》《背靠背,脸对脸》(图源:豆瓣)过去对工人下岗潮的讨论与当下互联网大厂裁员的舆论场,构成了一组具有时代对照意义的叙事。1998年前后,国营企业改革引发大规模失业浪潮,而如今20余年后的社会转型期,互联网行业的调整同样掀起波澜。关于两代被裁员群体的异同,我认为其基础情感共鸣存在共通性,但信息传播方式的变迁显著重塑了表达形态。在90年代的熟人社会中,个体情绪往往被隐匿于集体沉默之下;而在算法主导的互联网时代,情绪得以通过社交媒体精准扩散,相似观点被快速聚合,舆论场呈现出碎片化与个性化并存的复杂图景。

谈及国产喜剧的发展脉络,周星驰的影响力确实在90年代至2000年代初形成重要范式。无厘头喜剧作为特定时代的文化产物,其成功源于对既有秩序的解构与重构。从80、90年代权威叙事中解放的创作实践,造就了那个时期艺术表达的多元性。然而当互联网技术高度发达后,社会结构已从传统的中心化模式转向分布式生态,原有可解构的要素被彻底瓦解。这使得当代艺术创作面临新的命题——在解构之后,我们更需要思考如何进行系统性的建构,这或许正是现实主义题材作品近年来蓬勃发展的深层动因。

这种建构本质上是塑造新时代的集体认知体系。无论是《我不是药神》中展现的社会现实困境,还是《流浪地球》系列所传递的科幻人文关怀,它们都在尝试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价值共识。这种创作转向既是对社会变迁的回应,也暗合艺术发展史中"解构-建构"的循环规律,呈现出螺旋上升的演进轨迹。

《我不是药神》《流浪地球2》(图源:豆瓣)然而在互联网时代,各类文化元素已经被深度解构,当代年轻人在这种环境下成长,难以构建统一的价值认知。因此,当下试图重新建立共识,面临巨大挑战。Q:您认为前一代的解构主义浪潮始于何时?A:对此我不曾深入思考,但认为周星驰的创作是解构主义的重要标志,《大话西游》堪称该流派的代表作。同时,王家卫的电影作品也具有明显的解构主义特征。

Q:新的叙事框架起始于哪个关键节点?A:我认为这一演变脉络可追溯至《战狼2》的出现,而近一两年《流浪地球》系列则让我感触尤深。尽管该片属于科幻类型,但它成功构建了一种集体愿景,这或许正是吸引大量观众的重要原因。

Q:您认为当前创作阶段存在普遍的核心主题吗?A:作为参与其中的创作者之一,我始终关注如何呈现那些被社会边缘化的人物群像。我的创作主旨在于通过故事给予这些群体应有的尊严与公正。尤其在新冠疫情带来的特殊时期,我认为更需要通过作品为人们塑造积极向上的精神图腾,用艺术力量凝聚社会共识。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