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帆:带着“小破球”拥抱未知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530更新:2025-09-16 16:55:00

郭帆是中国电影导演、编剧及监制,2019年2月5日,他执导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正式上映,而2023年推出的《流浪地球2》再次引发广泛关注。作为2023年度文化人物,郭帆被影迷视为最具期待的导演之一,也被认为是中国科幻电影界最关键的声音之一。在推动中国科幻电影进步的过程中,郭帆始终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对电影艺术的执着追求。他坚持细节真实、情节跌宕起伏的创作理念,令观众倍感回味。在他的带领下,《流浪地球》系列不仅在故事构思和特效制作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更为中国科幻电影树立了全新的标杆,其影响力足以在世界电影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郭帆的精神状态在2023年初明显改善,整个人显得更加松弛。这种变化源于他在《流浪地球2》上映前的巨大压力,当时他几乎每天只睡几个小时,全身心投入后期制作和路演准备,面对大量记者的采访。然而,这次采访让他得以深入剖析背后的焦虑源。令人瞩目的是,2022年11月底OpenAI推出的ChatGPT引发了全球范围的AI技术热潮,不仅加剧了各大科技企业对AI人才的竞争,也促使人们对AI伦理问题产生深刻思考。在这一背景下,郭帆开始系统性地研究人工智能技术,甚至不惜捧着相关书籍度过无数个日夜,被网友戏称为“赛博妲己”。他坦言,这种对AI的关注并非单纯的技术好奇,而是源于对未来电影工业变革的深刻洞察。

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郭帆团队在2023年对全球19家科技企业和高校进行了长达两个月的实地考察与学习。他深刻意识到,当前人工智能的迭代速度已达到“以天为单位”的惊人程度。这种技术革新迫使电影工业重新审视其创作流程。郭帆表示:“我们现在面临的不仅是某个工种被取代的问题,而是整个生产关系的重构。”他敏锐地察觉到,人工智能带来的不仅是效率的飞跃,更将彻底改变电影制作的逻辑体系。正如他所说,当前的智能化浪潮或许会成为中国电影实现弯道超车的好机会,因为好莱坞同样面临着相似的未知挑战。

谈及《流浪地球3》的准备工作,郭帆透露该片已经确定了2027年大年初一的档期,这意味着需要整整三年的筹备时间。虽然他不愿过多剧透,但从2023年宣传期的线索中可推测,第三部将探索更深层的现实映射。他强调,科幻电影的核心始终是情感表达,无论有多少前沿概念和技术支撑,缺乏情感共鸣的作品终将沦为单纯的科普内容。《流浪地球》系列的成功便印证了这一理念,它将中国式乡土情怀与末世科幻主题自然融合,填补了中国科幻电影的空白。

从最初两个低成本电影《李献计历险记》和《同桌的你》的导演,到如今执掌中国科幻电影的大旗,郭帆的变革之路充满荆棘。他坦言,在《流浪地球》项目启动之初,几乎没有人愿意来中国拍摄科幻影片。当时他面对的不仅是技术上的挑战,更是整个行业对国产科幻缺乏信心的现实。但正是这种对未知的探索精神,使他成为“小破球”系列的缔造者。四年时间,他用尽所有资源推进电影制作,期间经历过资金断裂、不眠不休等困境,但最终推动了中国科幻电影的跨越式发展。如今,随着AI技术的深入应用,他计划在《流浪地球3》中全面尝试智能化制作,让剧本数据库、自动化流程等技术重构电影创作体系。

郭帆的远见还体现在对科幻生态系统的培育上。他发起的“小苔藓工程”编剧训练营已启动,首批学员将在成都世界科幻大会期间接受30天封闭培训。他坚持“热爱”是无法被传授的特质,因此训练营的唯一条件便是对科幻的热爱。这种投入不仅体现在人才培养上,更延伸到产业生态建设——从《独行月球》的特效团队合作,到《宇宙探索编辑部》的全链路扶持,郭帆始终践行着为科幻电影“开枝散叶”的使命。他曾表示,若《流浪地球》失败,可能意味着中国科幻电影将陷入长期停滞,这种使命感驱动着他不断突破自我,致力于构建中国科幻电影的工业化体系。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