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6的国产神片,内地无缘了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511更新:2025-09-18 00:53:00

今年,鱼叔持续期待着一部经典影片的重映。这部作品正是《霸王别姬》,作为纪念电影艺术诞生三十周年的特别活动,多地已启动4K修复版的再现计划,让这部承载时代记忆的杰作以更清晰的画质与更震撼的视听体验重返银幕。

图片

7月28日,日本将举行重映活动。

图片

法国定于8月16日进行影片重映。

图片

美国计划于9月22日重新上映该影片。

图片

中国香港于9月30日举行电影重映活动。

图片

此外,台湾地区与韩国在过去两年内已多次举办重映活动。

图片

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内地方面尚未公布《霸王别姬》的重映计划。作为华语电影史上的里程碑之作,该片的影响力和艺术价值无需多言。在豆瓣平台,两百多万观众打出了9.6的高分,稳居华语电影Top250榜单第二位。

图片

《霸王别姬》在国外备受推崇,30年前荣获戛纳金棕榈大奖,至今仍是唯一一部获此殊荣的中国电影。令人意外的是,这部作品并未因时光流逝而显陈旧,反而在多年后仍能引发对电影艺术与历史的独特感悟。每当鱼叔重访这部佳作,总能从中获得新的启发。然而,他更为期待的,是在影院的银幕上重新感受这份经典。作为中国电影史上的杰作之一,却只能在全国范围内以回顾展形式呈现,未能在院线与观众再度相遇。这种遗憾令人唏嘘,也让人不禁发现——影片的命运,或许早已在故事本身中埋下伏笔。

图片

在戏剧舞台上最为风光的时刻,程蝶衣与段小楼演绎的《霸王别姬》达到了艺术巅峰。而这段跨越舞台与现实的相知相守,却始终伴随着两人爱恨情仇的纠缠。正如程蝶衣曾深情告白:"我是假霸王,你是真虞姬",这份戏中情感早已渗透进他们的人生轨迹。

图片

影片尾声,时代洪流裹挟着人物命运的转折。程蝶衣的谢幕并非简单的舞台告别,而是以与徒弟争夺虞姬角色为引,借此展现其艺术生命的蜕变。其中一段情节却颇具匠心——当唱段脱离传统京剧《霸王别姬》的框架,转而采用昆曲《牡丹亭》的婉转唱腔,这种戏剧形式的碰撞既暗喻了时代对传统艺术的冲击,也凸显了程蝶衣对戏曲精髓的执着坚守。

图片

此外,这也是张国荣在影片中罕见地卸下妆容、身着素袍的一次表演。他以曼妙如云的身姿演绎着角色,唱腔空灵婉转,将「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于断井颓垣」的古典意境诠释得淋漓尽致。

图片

最终演出的场所并非中国传统戏台,而是一处典型的日式宅邸。在场的观赏者亦非寻常百姓,而是身着军装的日本军官。即便对歌词内容不甚了解,这些日军将领仍能从表演中感受到艺术魅力,纷纷鼓掌喝彩。

图片

抗日战争烽火连天之际,程蝶衣为营救被捕的段小楼,竟主动向日军军官献上一段戏码。当师兄安然脱险时,他满心欢喜地认定青木是识得真戏之人,却未料对方当众唾弃了他,更将他拒之千里。待他转身回望,其余囚犯已尽数倒在血泊之中,日本兵的枪声如同审判的钟鸣。程蝶衣惊恐地遁入暗巷,这场以艺术为名的救赎,终究沦为命运的荒诞表演。

图片

随着抗日战争的结束,程蝶衣因曾为日军演出而遭到逮捕,并被冠以“汉奸”的罪名,指控其演唱“淫词艳曲”。

图片

为程蝶衣作证的袁四爷本非自愿到场,态度一贯冷淡。然而当提及「淫词艳曲」时,却突然勃然大怒,瞬间卸下绅士姿态,厉声质问:程当晚所唱实为昆曲《牡丹亭》的「游园」一折。稍具国学素养者皆知,此折乃国剧文化中的精粹之所在。试问检察官先生,为何将这般高雅艺术曲解为「淫词艳曲」?而将戏曲视为「淫词艳曲」的,正是国民党士兵们。他们不仅在台下喧哗打闹,还挥舞手电筒干扰表演,更有甚者跳上戏台,肆意调戏演员。

图片

这两场戏展现的深刻矛盾,令人久久难以释怀。当同一出戏剧在不同观众的耳中回响时,日本军官听来是低俗的艳曲,而检察官与国军士兵却从中听见艺术的光辉。同样的一件事,若发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被视为救国的壮举;而当战事平息后,却可能被解读为背叛的行径。这种视角的差异,恰恰折射出历史语境对同一行为的截然不同评判。

图片

这种错位感,与戏外的现实何其相似。《霸王别姬》的创作历程,恰如其在影坛的命运——本土备受争议,海外却赢得高度赞誉。影片自筹备阶段便充满波折,最初由台湾制片人徐枫购得李碧华原著小说的版权,试图将其搬上银幕。

图片

徐枫曾是一名演员,以其精湛的武打技艺闻名。1970年代主演的武侠电影《侠女》不仅在华语影坛掀起热潮,更成功走向国际舞台,荣获戛纳电影节技术大奖,并入围主竞赛单元。此后,她逐渐将事业重心转向制片领域,持续致力于促进两岸三地电影产业的深度合作与文化交流。

图片

徐枫在观看陈凯歌执导的电影《孩子王》后,被其独特的艺术视角与导演才华所折服,随即萌生了由他执导《霸王别姬》的念头。然而,当她向陈凯歌提出邀约时,却遭遇了始料未及的拒绝。陈凯歌坦言自己对原著小说缺乏兴趣,直言"我没兴趣拍通俗小说"。面对这位才华横溢却态度坚决的导演,徐枫并未轻易放弃。出于对陈凯歌艺术能力的推崇,亦或是期待通过这部作品开拓新市场,她持续多年积极游说,最终打动了陈凯歌,使其决定接手这一重要项目。

图片

为获得陈凯歌的认可,徐泓承诺:保留您的独特风格,同时融入更多创意元素以提升影片观赏性。尽管编剧芦苇对原著进行了大幅度改编,但其剧本最终赢得了陈凯歌的高度评价。

图片

《霸王别姬》剧本手稿的改写使故事呈现出更强烈的戏剧张力,却也对影视制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其涉及的题材与时代背景在当时内地具有高度敏感性,使得影片在艺术表达与现实约束之间面临复杂平衡,这既是创作的考验,亦成为拍摄过程中难以逾越的障碍。

图片

为了突破审查,《霸王别姬》的编剧芦苇采取了变通策略:先撰写了一个符合审查标准的替代剧本。陈凯歌将该剧本提交审核,成功获得了拍摄许可。然而,当影片完成时,制作方却面临困境——因为主创团队试图以假剧本蒙混过关,影片上映后引发了强烈批评,甚至导致当年北影厂厂长陷入职业危机。面对这一情况,制作方竭力寻找解决途径,最终通过多方关系将影片送至邓小平处审阅。邓小平在看完影片后仅作出简短指示:"我看没啥,改一改,放。"正是这句"放"字,让这部承载中国电影历史的经典之作得以在本土上映。

图片

电影《霸王别姬》虽最终获得上映许可,但制作方在影片发布时同步推出三项限制措施:禁止举办首映礼、禁绝任何形式的广告投放及宣传推广。然而影片上映不足月余便遭全面禁止公映,直至通过调整部分对白内容,方得以重新获得上映资格。

图片

影片在上映初期面临诸多限制,难以参与主流奖项评选。金鸡百花奖等重要奖项均未将其纳入参评范围。更令人遗憾的是,该片在台湾与香港地区也遭遇了严格的上映限制。尽管制片人徐枫为台湾籍,但因主创团队中大陆人员比例超标,违反了台湾当局的「二分之一法」规定,导致影片一度被禁播。直至台湾多家企业联合发起「万人支持《霸王别姬》上映签名活动」,通过舆论压力促使当局多次修订相关法规,最终实现解禁。然而由于影片被归类为大陆电影,其仍无法参与香港及台湾两地的电影评奖体系。

图片

《霸王别姬》在中国大陆、港台地区并未取得显著票房成绩,但其在国际影坛的表现却极为耀眼。首度亮相国际舞台时便一举夺得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大奖,成为华语电影史上的里程碑。时至今日,该片仍保持着这一殊荣的独特性,是唯一一部获此奖项的华语影片。

图片

该中国文艺片再度席卷北美市场,取得522万美元的票房佳绩,至今仍保持着中国内地文艺作品在美国院线的票房纪录。凭借出色表现,影片荣获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殊荣,并获奥斯卡奖提名。同时,其在英国、日本、韩国等海外市场也斩获多项大奖,展现出强劲的国际影响力。

图片

时光荏苒,三十年后,《霸王别姬》的4K修复版再次在全球范围内上映,然而令人唏嘘的是,国内院线依旧未能引进这一经典之作,令无数影迷倍感遗憾。

图片

此刻再回看电影中程蝶衣为日本人献艺的场景,无数话语在胸腔中翻涌,却连一句完整的话也难以启齿。

图片

对于像《霸王别姬》这样在国际影坛获得高度认可的影片,一些国内观众常抱有质疑态度,认为其本质上是在刻意贬低中国文化,因此才会在国外斩获大奖。

图片

事实上,不止上述作品。张艺谋的《红高粱》《活着》,田壮壮的《蓝风筝》,以及随后贾樟柯的《三峡好人》等影片,均曾因被指刻意迎合西方审美取向、片面呈现中国社会问题而遭到批评,认为其存在损害国家形象的风险。

图片图片

《霸王别姬》中亦有一幕令人唏嘘的讽刺场景:成年后的程蝶衣与段小楼跻身北京梨园名角之列,成为舞台巨星。他们在霓虹灯下、茶楼巷陌间收获无数戏迷追捧,戏院座无虚席,掌声如潮水般涌动,却难掩命运齿轮的碾压声。

图片

七七事变爆发后,上街游行的学生们突然对两人怒火中烧,高声质问:眼看着即将沦为亡国奴,你们还在这里妖里妖气地嬉戏?国破家亡之际,你们可曾有一丝中国人的良知?就在局势愈发失控时,一位旁观的经理人突然出声制止,他沉声说道:“都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岂能内斗?”原本愤懑的学生们听后瞬间心生共鸣,随即振臂高呼“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口号,情绪随之转向团结抗争。

图片

这种现象至今仍未消停。如今观众对电影的评判标准愈发偏离作品本身的内容与艺术价值,习惯性地断章取义,动辄展开道德批判。许多曾被奉为必看的经典老片,如今却沦为三观错位的「文化毒瘤」。以《霸王别姬》为代表的经典作品首当其冲,三位主要角色被贴上「死心眼Gay」「弱智直男」「心机直女」等标签,引发广泛争议。

图片

另一部华语爱情电影的经典代表作《甜蜜蜜》引发了广泛讨论,其中最受关注的评价集中于主角被指涉“脚踏两条船”“知三当三”的争议性行为。

图片

李安执导的《饮食男女》虽常被解读为探讨家庭情感纠葛的作品,但其深层内涵远不止于简单的恋父恋女关系。影片通过三代同堂的台湾家庭围绕餐桌展开的日常互动,细腻呈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的碰撞、代际之间的情感疏离与联结,以及个体在家庭伦理框架下的挣扎与突围。贾樟柯曾指出,这部作品实则是用饮食作为隐喻,探讨了更广泛的人性困境与社会变迁。

图片

不仅华语电影难逃争议,欧美经典作品同样面临类似批判。例如,电影《廊桥遗梦》便因被指为出轨行为提供情感觉醒而遭到诟病。

图片

《泰坦尼克号》中杰克与露丝的爱情故事也常被外界视为「狗男女」的代表。

图片

电影评价本质上是一种充满主观色彩的个体体验,每个观众都有权基于自身感受发表不同见解。即便是备受赞誉的佳作,也会存在不被接纳的批评声音。然而部分评论却呈现出明显的恶意倾向,既忽视了作品的艺术价值,又刻意寻找瑕疵进行无端指责。这种缺乏理性的网络审判行为尤其值得警惕,即便部分影片因争议被平台临时下架,也未能阻挡这种情绪化的批评浪潮。

图片

部分影片因种种原因未能进入院线。

图片

部分电影创作者在那个时代逐渐失去了创作激情。《霸王别姬》中,程蝶衣被迫为日军演出的场景里,袁四爷怒斥道:"这种亵渎戏曲精髓的行为,到底是谁在践踏民族精神?"即便将这句话置于当代语境,其批判力度依然令人震撼。回望三十年前的黄金时刻,1993年陈凯歌执导《霸王别姬》,田壮壮完成《蓝风筝》,张艺谋筹备《活着》,姜文开拍《阳光灿烂的日子》……这些盛况空前的创作盛事,曾让参与剧本创作的芦苇感慨万千:"我曾坚信我们即将迎来新的起点,却没想到这竟成为终点。"相较于慨叹时光流逝,他更迫切地追问:在三十余年的光阴流转之后,华语电影还能迎来第二个黄金时代吗?

图片

全文完。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