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飞对谈汪海林:曾经火爆的3D电影为嘛不“香”了?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413更新:2025-09-18 01:18:19

谭飞问道:不知海林是否注意到,当前3D电影似乎已经逐渐淡出市场。以2021年为例,诸如《刺杀小说家》《唐人街探案3》等影片仍有3D版本。但如今为何3D电影突然在大众视野中消失呢?汪海林回应:全球范围内似乎都呈现出类似趋势,美国、日本等市场也同步出现这种现象。谭飞补充:就连最新上映的《阿凡达:水之道》也似乎观众更倾向选择2D观影方式。

汪海林指出,3D电影在推广过程中面临多重挑战。首先,其对影院的硬件配置和电力供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导致运营成本显著上升。尽管早期3D影厅曾带来可观收益,但随着市场发展,这种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逐渐受到质疑。数据显示,当观众上座率低于一定阈值时,3D影院的利润空间会被大幅压缩,而片源供给的稳定性也直接影响其盈利能力。更关键的是,观众对3D技术的新鲜感已逐渐消退,市场出现疲软迹象。这种技术红利期的结束,使得3D电影的吸引力持续走低。尤其对于需要佩戴3D眼镜的观众群体,如谭老师,实际观影体验往往受到设备限制和舒适度问题的影响。

编剧王力扶与好友观影时,提到《战狼》整体表现优秀,但自己在观看过程中感到有些眩晕,画面不够清晰。当被指出是3D版本时,她恍然大悟,原来自己误将裸眼3D当成了普通观影。然而她并未察觉,实际上许多3D电影即便佩戴眼镜观看,也仅能实现部分3D效果,个别场景才具备立体感。谭飞补充道,市场曾存在大量伪3D电影,这类影片虽标榜为3D技术,实则效果不佳,导致观众对3D观影产生抵触情绪。曾有一段时期,只要电影有3D版本,他就选择回避,甚至拒绝参加首映活动,认为这种观影体验令人不适。随着VR技术的兴起,汪海林指出全息投影的4D、5D影片开始出现。谭飞则表示,若裸眼3D技术能取得突破,或许能改善当前状况。然而汪海林强调,裸眼3D技术尚不成熟,加之疫情期间存在交叉感染风险,个人观影时更倾向于准备专属的3D眼镜。

谭飞:3D电影的没落也跟疫情是同一时间。我认为还有一个原因,原来大家认为3D能改变电影,但最后发现好多讲述心灵、内心感知的东西,你用3D版本其实还不如用2D版本,3D版本有点浮夸。比如说《奥本海默》的3D版本,我觉得就不好看了。汪海林:没必要,应该给日本做一个全景式的《奥本海默》。谭飞:日本是封杀《奥本海默》。汪海林:封杀了,不让它上映。谭飞:好的,今天就聊到这,谢谢方金。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