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吃一口清淡不腻的《聊斋:兰若寺》吧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795更新:2025-09-03 01:11:34

作为追光动画的忠实观众,我始终关注每部新作,并对近期推出的《聊斋:兰若寺》(以下简称《兰若寺》)也给予了高度评价。该片以多段叙事結構呈现,通过蒲松龄的神秘经历串联起5则聊斋经典故事,既展现了卓越的视觉呈现,又在题材多样性上极具突破。

若仅从观赏性的角度来看,《兰若寺》显然并非一部完美之作。各章节风格迥异,导致叙事与主题呈现出现一定程度的割裂,部分改编情节也显得过于平庸。更关键的是,这些故事无论质量高低,都难以成为大众传播的主流内容,如同语文课本中那些看似有趣却无需深究的选篇……因此,该片的传播热度或许注定有限。然而,这种边缘化的特质恰恰应被视为影片的独特价值。当行业同仁在创作题材上陷入同质化窠臼时,《兰若寺》以清新脱俗的风格突破常规,为动画领域开辟了新的可能性,单凭这一点便值得肯定。

这个故事相信大家小时候都听过,王承终日不务正业,沉迷于修仙之道,自诩掌握了法术,最终在穿墙实验中闹出烏龙。这部3D动画以毛毡材質呈現畫面,視覺效果更貼近經典定格動畫的質感,與故事中蘊含的諷刺意味相得益彰。王承性格多思卻散漫隨意,雖因虛榮心屢屢受挫,卻始終保持著良善本性。他的失敗以幽默方式呈現,既諷刺又不失童趣的敘事風格讓觀眾在笑聲中領悟道理。而《莲花公主》則延續了這份童真趣味,以更輕盈的敘事風格講述充滿想像力的童話故事。

初观之下,我竟觉得故事的萌系感有些过重,但随着情节展开,却逐渐认同这种纯真氛围。影片以梦境为纽带,串联起窦旭与蜜蜂王国的奇妙缘分,他与莲花公主共游天际的片段充满童趣与想象力,而面对强敌时挺身而出的举动,则展现了少年侠义的赤诚本心。这两部作品虽属同类,内核朴实、改编幅度有限且画面风格清新,赢得了不少观众的喜爱。然而,似乎更多人对其偏重儿童视角的“简略”感到不满。我认为,简单与传统并非缺陷,只要能还原应有的神韵便是基本功。相较于追求复杂叙事或华丽特效,这种通俗易懂的表达反而更显珍贵。因此,在许多成年人看得津津有味的同时,我也认为《崂山道士》与《莲花公主》值得推荐给小朋友观看。接下来则是我个人不太认同的《聂小倩》。

该片初看似乎进行了最大胆的改编,不仅将故事背景迁移至动荡的民国时期,更让宁采臣与聂小倩突破了传统人鬼殊途的桎梏,最终在乱世中达成相守的圆满结局。然而深入剖析后会发现,这其实是一部典型的表面焕新却内核不变之作。虽有时代背景的转换,但核心叙事与原著高度相似,角色设定与情节发展几乎未作实质性的调整,甚至在人物情感表达与行为动机上显得稍显单薄与拘谨。若仅从改编创新度而言,将其置于前两部作品之中亦不过如此,但其作为一部面向成年观众的电影,所呈现的复杂矛盾与内心挣扎,恰恰映射了整部《兰若寺》系列在创作方向上的摇摆不定。最终要介绍的则是我个人最为喜爱、完成度最高、也被观众广泛认可的《画皮》版本。

过去讲述这一故事时,要么聚焦于陷入迷惑的男子,要么以可变换人皮的女鬼为叙事中心,相信大家都能理解。然而《画皮》在亮相前便确立了独特的视角——以"夫妻情"为核心命题。观众首先目睹了王大郎与陈氏表面和谐实则情感疏离的平淡日常:陈氏晨起对古铜镜梳妆,精心准备清淡早餐,与丈夫简短寒暄后独自承担家务,而王大郎则在外奔波直至深夜归家。影片巧妙地将叙事重心后移,最终聚焦于陈氏的内心世界,通过其遭遇揭示封建婚姻制度下个体无法自主选择命运的枷锁。尽管现代观众更易被具有反抗精神的女鬼角色吸引,但该片的价值恰恰在于将传统叙事框架解构,让陈氏成为承载时代悲剧的主角。

王大郎离世后,陈氏面对小叔长期掌权的现实,或是道长降妖的戏剧性场景,始终保持着克制的沉默。直到生死抉择的那一刻,她内心的挣扎才终于打破表象。乞丐高人癫狂的言语如同一把利刃,直指陈氏灵魂深处的矛盾:为何要选择救赎?又图谋何物?若说情爱,那些年的相濡以沫与近日的煎熬却让情感显得苍白。或许她并非执着于被亡夫魂魄缠绕,而是恐惧失去那个提供温饱与庇护的世俗家宅?亦或这不过是她困于现实牢笼的本能反应?当故事在黑屏上迸出“恶心”二字时,恰是对所有虚伪救赎的终极嘲讽——这般尖锐的结语,远比直白批判渣男的叙事更具思想穿透力。至于《鲁公女》这部作品,其情感浓度之高恰似蜜糖,将血色现实裹以甜腻表象。

该片在视觉呈现上堪称最具冲击力之作,同时以严密的叙事结构和跌宕起伏的情节发展脱颖而出。张于旦对拯救自己的鲁瑛萌生情愫,而鲁瑛也因背负张于旦穿越险境而产生依恋,构建出一种既传统又新颖的爱情模式——在彼此责任与情感的双向奔赴中,既有个体间的吸引力,也包含外界力量的干预,许多细节描写极具感染力。唯一遗憾的是,影片后期基于原著框架的剧情转折显得过于激烈,缺乏必要的铺垫与情感过渡,导致命运轮回的叙事基调与前半段轻盈的纯爱氛围产生割裂感。若改编为长片形式,或许能更好地平衡节奏与张力。值得一提的是,影片最终以《兰若寺》中暗藏的主线《井下故事》作为叙事锚点。

影片采用蒲松龄借宿兰若寺的情节设定,巧妙且颇具创意地让其同时担任原作者、报幕人和观众吐槽的多重角色。这种安排既满足了观众表达观感的需求,又通过评委身份对故事进行点评,形成独特的叙事视角。然而受限于篇幅紧凑与剧情浅显(多数情节围绕故事优劣展开较量),角色形象的塑造显得较为单薄,多数人物仅停留在配角地位。尽管存在这样的瑕疵,该片依然值得推荐,其差异化的创作思路在同类型作品中具有独特价值,虽未必能成为爆款,但为市场注入了新意。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