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润少年意外相救,忠义少女庇护幼主,原来温肃与陈宝银注定相爱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682更新:2025-09-03 02:15:19

曾读过的短篇小说被改编为电视剧,那份惊喜与感动真的令人心潮澎湃。

在阅读那部小说时,始终为那位坚韧不拔、心地善良的少女角色所动容;而观看了短剧《一梦如初》后,更惊叹于温肃与陈宝银之间新增的相互救赎情节,堪称点睛之笔。世间总会有人出现,以温柔之力抚平心间沟壑,与你并肩穿越人生风雨。

陈宝银原名陈盼儿,生于大庆朝一个偏远山村的贫苦农家。当地遭遇水患,县令借祭祀河神之名强征民女。虽有少女被官府强行带走,但陈盼儿的父亲却因贪图十两银钱,将她亲手送入牢笼。殊不知,陈盼儿拼死挣扎逃出生天,却仍被县令爪牙如命运捉弄般再度捕获。真相终被揭开——所谓祭祀,实为掩盖贩卖人口的阴谋,这些女子被秘密卖往春归苑。奉太子之命彻查此案的温家大郎温肃,在暗中发现县令不仅侵吞赈灾银两,更以神祇之名行人口买卖之实。此时,深陷绝境的陈盼儿正竭力自救,而温肃为隐瞒身份,曾以利刃相向。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致命一击竟成为她逃出生天的关键。

温肃轻柔地为陈盼儿敷药,却因伤处隐秘,遂向她承诺:若此举影响了她的名节,可至汴阳府寻他。然陈盼儿目光坚定,直言不会拖累他,只愿以自身方式偿还救命之恩。方才经历生死劫难,她却始终镇定自若,伤势沉重却神智清明。或许自温肃初见陈盼儿的那一刻起,便已注定在重逢后为她心乱如麻。而陈盼儿或许未曾预见,自己的命运竟与这位救她于危难、替她穿鞋牵马的少年纠缠如此深切。世间万千未竟之事,终将有人为你倾尽所有。死里逃生的陈盼儿将‘人总要往前走’当作人生信条,目光中透着决绝与希望。

陈盼儿终于下定决心,决定以"陈宝银"之名重新开始。她找到当地的人牙子,将自己卖给了汴阳城的商贾。得来的四两银子,托人牙子转交母亲手中。只因那无情的交易人曾冷笑着说:"这世道,人命竟不如金银珠宝珍贵。"从此,村中再无陈盼儿,唯有汴阳城西温府的婢女陈宝银,默默承受着新的命运。

温家家主,为汴阳城的主簿,有一子两女,长子于西山读书,长女嫁入门当户对的苏家,膝下唯有年幼的小女儿琼娘。琼娘天真烂漫,见到陈宝银长得好看,便想和这个姐姐一屋同住。陈宝银发现,温家与她想象的主家截然不同,温家夫妇认为相遇便是缘分,哪怕来温家做工的下人,都会得到温家上下的善待。可笑的是,陈宝银在家中都未得到的亲情温暖,竟在卖身之后,得到了。一时之间,竟不知,究竟是她的幸运,还是不幸。最令陈宝银意外的,还是在温家与救命恩人重逢。原来那日救她性命之人,便是温家大郎,温肃,温如初。

作为深得先帝宠爱的幼女,如今统辖封地汴阳城的长公主,手握半块虎符执掌重权,却对美色尤为钟情。温家长子温肃不仅仪表堂堂,其气质与长公主倾心却无法得偿的故人竟有几分相仿,因而被邀至府中饮宴。彼时温肃尚在备考,若随公主府赴宴恐难再专注学业。于是陈宝银以假扮春瘟之策,助温肃避开了这场危机。糊弄过公主府内侍后,温肃便悄然返回书院。待温肃高中状元的消息传来,陈宝银却得知另一场危机悄然逼近。

三朝元老、当朝尚书令宋大人因直言进谏遭贬,牵连其姻亲温家,家主被认定为同党,全族受牵连。温家除远嫁的长女与未成年幼童外,其余族人皆被关押入狱,家产尽数充公。危难之际,温家夫人为保下人清白,毅然归还家仆身契,发放月例银两,遣散所有奴仆。唯独陈宝银,担忧二小姐无人照料,暗中将她带走,遵照夫人吩咐送往苏府托付给温大小姐。谁知温家遭难后,苏家因避嫌紧闭门户,甚至不愿接纳温氏族人。二小姐未能见到亲姐姐,情绪崩溃病倒,陈宝银遂决意不再依赖他人,为她改名陈宝珠,带着她踏上谋生之路。

昔日温润如玉、清风朗月的温家大郎,竟抛却文人风骨,置家中老小于不顾,沦为世人唾弃的面首。连二小姐都斥责兄长,唯有陈宝银深信,他定有隐情。原来当日温家遭逢灭门之祸,本该问斩,是温肃暗中斡旋。他留侍长公主为耳目,既竭力护全家族,又秘密向太子传递消息,忍辱负重成为长公主府中首位面首。在重重磨难打压下,死亡或许轻而易举,但活着却需要非凡的勇气。备受煎熬的温肃于大雪之夜踉跄迷失,醉酒后无处栖身,最终辗转回到陈宝银府邸。那杯冷水泼面的刹那,他的痛苦、悲戚与迷茫竟被尽数驱散,取而代之的是重燃斗志的热血。

昔日的温肃曾拯救陈宝银于危难,而今陈宝银却成为他唯一的救赎。陈宝银因家境贫寒,在学堂常遭官宦之女欺凌,为弥补家用,暗中寻得机会随渔船出海采珍珠,一去经年。温肃察觉陈宝银为生计奔波,置自身安危于不顾,内心愧疚难当,毅然违背原则替盗书商誊抄典籍,换取微薄酬劳。待陈宝银平安归来,积蓄足以开张时,她婉拒温肃馈赠的银两,只求其为铺子题字作匾额。多年相伴,陈宝银与温肃早已心意相通。然而变故突至——官家重病,长公主为攫取皇权,以温家性命相胁,逼迫温肃随其入京,参与起事。

同一片天地之中,却藏着两颗彼此牵挂的心,最终被迫分离。回京之后,长公主仗着手中虎符妄图掌控朝政,却未料到曾经被贬谪的宋尚书早已获释,且官家亲赐手谕命其大赦天下。宋尚书的复出令长公主的计划全盘皆输,汴阳城内温家也借此机会脱离牢狱之灾。目睹二小姐与温家夫妇重逢,陈宝银不禁思念起远在家乡的阿娘。然而一封突如其来的家书却让她心生疑虑,怀疑母亲遭遇不幸。果然,待她回到家中,只见阿娘的牌位,而父亲与弟弟却谋划着将她许配给全村皆知的痴傻之徒,以换取聘礼。殊不知陈宝银早有准备,面对陈家父子的逼迫,她反将一军,命人将父亲与弟弟关入棺材两个时辰,为阿娘守灵。完成此事后,陈宝银独自踏上前往京城的路途。纵然听闻京城暗流涌动,太子与长公主正陷于权谋之争,稍有差池便可能兵戎相见,但她为报答昔日恩情,依然义无反顾地启程。

陈宝银始终铭记,无论与温肃的结局如何,既然她欠下情分,唯有以性命相搏方能偿还。当她抵达京城时,温肃已因获取圣上密令,与太子属下会面时遭人当众捕获。昔日意气风发的新科状元,先是被迫沦为帝王的宠妾,如今又被迫游街示众。直到陈宝银遇见已出家为僧的先帝遗孤,才知晓温肃所承受的隐忍与屈辱。长公主一生痴恋,却身为皇室嫡系仍难遂心愿,因心生怨怼,竟密谋颠覆大庆王朝。然而温肃被陈宝银巧妙解救,官家密诏落入太子之手,长公主最终兵败如山倒,绝望一跃坠落城墙。待新帝登基,欲为温肃择良配时,他却为陈宝银毅然推辞,誓不与昔日背叛者相认。

陈宝银虽竭尽全力照料温家上下,拯救温肃于危难之际,初衷本是报恩图报。然而,她一路挣扎求生、改写命运的轨迹,所展现出的坚韧与勇气,分明在宣告:即便是女子,也应拥有独立自主的人生,而非被动依附他人,沦为后宅中连姓名都无法留存的附属品。她曾以为与温肃之间是平等的盟友关系,却终被温肃一句"忠仆"的称谓刺痛心扉。更令她心碎的是,温肃执意娶她为妻的决定,竟需跨越重重阻碍。他先是拒绝接受朝廷赐婚,又孤身抵挡流言蜚语。当陈宝银听闻温肃坦言"别无所求,只愿娶你"时,内心暗自权衡:若无法与他形成相辅相成的平等关系,便该成全他迎娶门第相配、助益仕途的佳人。爱情本应是彼此成就的良缘,若终成枷锁,便当果断割舍。离开汴阳城后,陈宝银于青州开张酒楼,兼营各项生意。凭借独到的眼光与果敢的经商之道,五年光阴流转,她已悄然坐稳青州首屈一指的女商之位。

若非温家二小姐倾心于瑛王殿下,陈宝银恐怕不会这般急切地返回京城。此时的温肃已升任户部尚书,朝中皆言大庆国库充盈,其中半数功绩皆归功于这位权臣。天作之合的恋人,纵使相隔五年光阴,终有一日会重逢。

陈宝银多年来倾尽心力于事业打拼,对情爱之事早已无暇顾及。温肃则为拒绝圣上的赐婚,冒死抗争,险些丧命。当宋尚书第三次提出联姻之议时,她接连三次严词拒绝。如今陈宝银终于确信,温肃当年许下的承诺始终如一。然而她尚未向温肃表白心迹,便因他多年为官清廉、铁面无私,得罪权贵太多,遭人暗算劫持。温肃情急之下,向瑛王借兵,私自带队出城搜寻,虽及时寻得陈宝银,却为营救她二人双双坠入悬崖。幸得崖底枝桠交错形成天然屏障,才保全性命。陈宝银将昏迷的温肃拖入山洞后,自己也昏厥过去。禁军赶到时,两人尚有气息,终获救活。陈宝银伤势较轻率先苏醒,官家知晓言官势必弹劾温肃,便将她带入朝中,让她以经商时的泼辣口吻斥责那些进谗之臣。此事最终仍以温肃主动辞官告终。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温肃历经五年等待,终得与心爱之人修成正果。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