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版《黑暗荣耀》:韩国顶级明星中,为何这么多残忍的“霸凌咖”?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71更新:2025-09-06 13:21:32

日本女演员井上奈美(艺名有爱绮)在25岁不幸离世,其自杀事件发生半年后,被誉为“东方百老汇”的宝冢歌剧团终于承认内部存在系统性霸凌行为,并向受害者家属致以诚挚歉意。据井上奈美母亲披露,女儿曾遭受刻意用卷发棒烫伤额头的伤害,这一残酷细节被外界视为韩剧《黑暗荣耀》剧情的现实映射,令人心惊胆战。

韩国社会将校园暴力称为“Hakpok”,近年来在社交媒体上掀起了“Hakpok #MeToo”运动。许多曾遭受伤害的受害者在多年后选择公开指控加害者,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2021年,韩国女排双胞胎李在英与李多英的争议事件可视为该运动的起始点,二人被曝曾对同学实施殴打、威胁乃至持刀恐吓等行为,事件曝光后不仅在社交平台公开鞠躬致歉,更因严重违反体育道德被国家队除名。

图片

在《黑暗荣耀》的剧情中,那些敢于揭露过去伤痛的受害者展现出的勇气,正成为激励社会的重要力量。该剧以校园霸凌受害者向施暴者复仇为主线,推动了韩国本土"Hakpok #MeToo"运动的浪潮。值得关注的是,曾被指控学生时代存在霸凌行为的韩国文体界人士中,包括知名导演安吉镐,他多年后被证实曾是校霸。与此同时,近期在中国具有一定知名度的韩国女演员全钟瑞和韩素希也遭遇校园霸凌相关指控,前者被指参与多人斗殴并教唆性侵,后者则面临言语侮辱与外貌嘲笑的指控。面对舆论风波,全钟瑞的经纪公司已发布声明否认指控并承诺法律维权,而韩素希方面尚未作出回应。

图片

在相关传闻尚未得到验证之前,校园暴力事件往往陷入"罗生门"式的争议。这种现象的出现与韩国刑事诽谤法的特殊性密切相关——当受害者陈述事实时,霸凌加害者仍可据此提起诉讼并可能获得胜诉。在此背景下,受害者多选择通过网络匿名形式公开指控,但此类言论易被质疑为无端指控。此外,针对多年前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受害者往往缺乏明确证据。尽管校园暴力处罚记录会存档,但除导致强制退学的严重情况外,其他不良记录仅保存2年,这使得对明星贴上"霸凌咖"标签变得尤为困难。唯有像金志洙般有多位受害者提供相互印证的证言,或如《黑暗荣耀》中扮演吸毒富家女的金赫拉般,通过公布对峙录音等具说服力的证据,才能突破这种困境。即便金赫拉始终未直接承认霸凌,其持续性的道歉回应也构成重要的佐证。

图片

韩国娱乐圈近期频传校园暴力事件,宋昰昀因在《请和我的老公结婚吧》中饰演恶女而走红,其暴力行为的严重性已超出单纯否认或遗忘的范畴,难以被轻易掩盖。据爆料,她曾在高中时期伙同两名同学对一名女学生实施肢体攻击,导致对方需休养三至四周方能康复。面对多次否认霸凌指控的回应,相关证据迅速揭穿谎言,最终其经纪公司承认她确实因校园暴力问题被要求转学。韩国校园暴力处罚体系采用1至9号分级制度,其中1号为书面道歉,9号为强制退学,宋昰昀所受的8号处罚(强制转学)已接近最高处分。近年来,从人气演员南柱赫、朴慧秀到男团Stray Kids成员黄铉辰、女团(G)I-DLE成员徐穗珍,多位艺人相继被卷入校园暴力争议。尽管部分事件尚无定论,但已引发公众对"韩娱人均校霸"和"韩国霸凌文化"的讨论。值得注意的是,国际数据显示韩国校园霸凌发生率并未达到全球平均水平,但相关舆论风波仍持续发酵。

图片

据2018年PISA调查数据揭示,经合组织成员国中约23%的学生表示每月至少遭遇一次校园霸凌,而韩国学生这一比例仅为9.4%,位居所有统计国家和地区之首。从具体表现形式来看,无论是语言欺凌(如造谣、取笑)、身体冲突(如推搡、损坏物品)、心理压迫(如威胁、孤立)还是包含暴力行为的欺凌,韩国学生在各项指标上的报告率均显著低于经合组织平均值。这一统计结果与公众普遍认知存在明显落差,可能源于《黑暗荣耀》《猪猡之王》等影视作品对韩国校园暴力现象的集中呈现,或是长期存在的校园暴力已深度融入韩国社会结构,当欺凌行为被社会普遍接受并常态化时,青少年往往难以准确识别和主动报告。

图片《人性课外课》剧照很多校园暴力事件背后,我们都能看到家长和老师的不重视,学校缺乏一套能够即时中止霸凌伤害的体系,以及较轻的惩罚制度。但这只是冰山一角,真正的冰山是韩国社会对于分出权力高低的病态追求,是权力不平等让霸凌有了生长的土壤。据韩联社报道,在2020年一项对1500名19岁至69岁的成年人展开的调查中,有83.9%的人认为韩国社会霸凌现象严重,26.9%表示过去一年内遭遇过霸凌。70.1%的受访者应对霸凌的方式是忍耐,其中,39.6%担心,不这么做会带来不良后果。图片

韩国社会对霸凌现象的普遍性有着深刻认知,由此衍生出专门的合成词"Gapjil",意指因处于优势地位而对他人产生的傲慢行为。这种等级压迫不仅体现在娱乐行业,例如Red Velvet队长裴珠泫在拍摄期间对资深造型师的言语与行为上的轻慢,更渗透进影视剧的叙事中:《财阀家的小儿子》中秘书尹炫优承受着财阀家族的羞辱与欺凌,而《D.P:逃兵追缉令》则揭示了军队内部基于资历形成的暴力链条。甚至连年龄相差数月的学生群体,也会被赋予前后辈的身份差异,这种人为制造的等级制度成为校园暴力滋生的土壤。

在严格的社会等级体系下,韩国社会的竞争压力呈现出畸形特征。从升学考试到职场晋升,每个领域都陷入"内卷化"的恶性循环。这种高压环境将本应包容多元的社会生活异化为单一价值评判体系下的生存博弈,迫使个体不断追求"赢家"身份。值得注意的是,霸凌行为在某些群体中反而被视为快速攀升社会地位的捷径。

面对这一社会症结,韩国已启动针对性改革。在校园领域,通过修订《中小学教育法施行细则》,校园暴力记录将纳入个人档案长达四年,这对未来升学与就业产生实质性影响。在职场层面,政府、警方、民间组织和企业联合设立"Gapjil热线",专门受理针对权威者的举报。已有政府高官和企业高管因涉及职场霸凌行为遭遇职业生涯的严重挫败,显示出社会对此问题治理的决心。

图片《清潭国际高等学校》剧照这是韩国社会的进步,但也不要忘了,更难的是去改变那种长年累月的“以成就为中心”的社会氛围。如果一个人的人格、尊严一直和他的个人成就挂钩,那也就是默许了赢者通吃、败者淘汰的那套规则,这样的环境,未来可能会发生比霸凌更糟糕的事情。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