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如初见》首播,对历史进行荒诞叙事,试图接近历史真实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316更新:2025-09-06 13:22:26

5月15日,电视剧《人生若如初见》已在爱奇艺平台上线,观众可观看前10集内容。然而,该剧在播出过程中曾出现上线后紧急下线的异常情况,引发关注。通过深入分析剧集开篇内容,可以发现其采用了一种以荒诞消解宏大叙事的创作手法,试图通过解构历史的崇高性来呈现更贴近真实的历史图景。这种尝试是否奏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将历史事件以荒诞手法重新诠释,并非随意编造或颠覆史实,而是在尊重历史框架下构建的一种戏谑性叙事方式。例如,某部剧集开场便呈现满清政权缉捕革命党人、行刑杀头的场景,表面看似庄重肃穆。然而,剧中设定的清廷官员却采取抽签方式,让被捕者决定生死——这种荒诞的审判机制本身就极具黑色幽默色彩。再如,剧中女主人公起初被安排为官吏家属的礼仪辅导员,却在实际宴会上意外展现出远超受邀贵妇的地位——这种身份错位的情节设计巧妙揭示了封建等级制度的微妙裂痕。尽管家族已显衰落,但追溯其祖上辉煌历史,旗人社会内部的等级秩序依然森严。这种通过夸张与反转呈现的叙事策略,既带有娱乐性,又能以荒诞方式映射现实。然而必须强调,这种对历史的戏谑演绎与真实历史之间,始终存在本质区别。

该作品中充斥着大量荒诞的情节设计。例如,革命党人原本计划刺杀赴沪的王爷,却在行动过程中与王爷的姨子产生情感纠葛,不仅逾越礼教私通,更以现代思想对姨子进行洗脑,最终将对方转化为自己的伴侣。这种颠覆传统伦理的叙事方式,在以往的历史剧作品中较为罕见。值得注意的是,剧中对满清青年统治者群体的刻画也呈现出反常规的面貌——他们在故事开篇时展现出相对清明的治理姿态,与观众固有认知中满清贵族昏庸腐败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创作者通过这种刻意为之的反差与变形,对历史事件进行了戏谑化的重构。这种将严肃历史题材与荒诞叙事手法相结合的创作方式,或许正是该作品在播出后引发争议,最终下线的重要原因。

对于观众而言,观看此类历史题材电视剧需要具备相应的历史知识基础和哲学思考能力。当观众拥有足够的储备时,即便剧情存在荒诞叙事,其背后所触及的历史价值观仍难以回避。然而,若观众缺乏这方面的认知,容易将虚构情节误解为真实历史,进而与自身在九年义务教育中接受的历史教育产生认知冲突。这种现象恰恰印证了阅读的重要性——只有通过持续学习,才能在面对影视作品时形成更准确的理解。历史题材电视剧的核心叙事逻辑始终围绕一个问题展开:历史为何会呈现这样的发展轨迹。例如剧中,一位青年王爷在上海与青年男主交谈时,提出让男主赴日留学,探讨为何同为东亚民族,日本军队能迅速崛起而中国却步履维艰。这一对话实质上揭示了电视剧的核心命题:即探索中日两国在近代化进程中出现差异的根本原因。

这段文字的核心逻辑指向了一个普遍现象:许多接受过基础教育的人对历史题中的“何以如此”感到棘手。历史题材剧集正是以叙事手法尝试解答此类问题,但其表达方式往往更注重通过故事呈现理论,且风格更具多样性。例如,某些作品会以荒诞的形式回应历史命题,而非严肃的正统叙事。因此,我认为《人生若如初见》这类剧集虽非高不可攀,也非低级庸俗。观众若能结合知识储备观看,便能更从容地在戏剧性与现实性之间保持平衡——既不必全然当真,也需避免彻底疏离。在荒诞中体悟历史真实,或许能更接近真相,但若将荒诞等同于历史,便可能陷入认知误区。这正是我对此类作品的观感。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