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处除三害》公映前换盘,触发“尺度焦虑症”?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346更新:2025-09-15 22:53:19

龙年3月1日,上海某影院经理徐女士度过了最为忐忑的一天。清晨便开始不断与顺丰快递员沟通,因为她在当天10:30安排了新片《周处除三害》的首映场次,而该影片的公映拷贝尚未送达。作为放映负责人,她需等待拷贝抵达后才能开启这场备受期待的观影活动。

尽管此前《第二十条》也曾因字幕出现错别字而更换过拷贝,但当时换盘时间较为充足,未对排片计划造成实质影响。相较之下,《周处除三害》此次临时换盘则牵涉到更具决定性的内容——影片尺度。由黄精甫自编自导,阮经天、袁富华、陈以文、王净、李李仁、谢琼煖主演的犯罪动作片在2月23日通过微博发布宣传语,以"成人爽片,震碎感官"为亮点,同时特别提醒观众"未成年人谨慎观影"。

影片在内地点映期间,凭借激烈的动作场面和犀利且毫不掩饰的黑色幽默,引发观众热议,有观众惊叹“这种尺度竟然能在影院中呈现?”随后,大量以“大尺度”为关键词的自媒体内容如雪花般涌向网络平台,成为热门话题。电影市场分析师连城易脆指出,当前许多所谓的“大尺度”讨论并非出自片方主动策划,而是部分自媒体平台或博主为追逐流量,刻意渲染并放大内容以吸引眼球。对于影片制作方而言,这种现象利弊参半:虽然有助于吸引特定观众群体,但同样可能引发不必要的舆论争议。因此,当2月28日有消息称《周处除三害》需更换新版拷贝时,网络舆论迅速猜测是否因内容尺度引发举报,从而进行紧急调整。

当消息传出,不少观众因长期存在的尺度焦虑而犹豫——公映版是否还能保持原貌?是否会因删减影响剧情和人物塑造?不如等待流媒体平台的完整版本?这一心理在2月29日的点映现场得到验证,当日全国上座率从10.6%跃升至20.7%。与此同时,部分已购预售票的观众开始退票,据猫眼专业版数据,该片3月1日的大盘退票人数达4万,退票率攀升至8.2%。上映首日的票房表现也受到换盘影响,排片量仅8.9%,全国上座率14.6%,收获1811万人民币票房,恰巧位列当日票房排行榜第三名。

数据显示,公映版相较于点映版仅对非视觉焦点的局部场景进行了微调,但这场争议引发的连锁反应却不容小觑。由于部分观众因"大尺度"内容选择观看该片,其在3月1日上线Netflix后,意外得知影片存在版本差异——尤其在礼堂戏份的删改上引发热议。尽管暴力元素的删减未对叙事主线造成影响,却在视觉节奏、讽刺效果及人物刻画等维度产生微妙变化。当观众无法窥见创作者原始意图时,观影体验难免流于表面。这种因内容审查引发的焦虑情绪,最终演变为影迷群体特有的"尺度焦虑症"。

中国内地院线尚未建立电影分级制度,无论是国产影片还是进口影片,一旦涉及敏感尺度,往往需要经过所谓的“技术处理”。由于具体操作由片方主导,因此处理方式呈现多元化特征,涵盖镜头删减、画面替换、补拍内容、重新配音以及数字合成等手段。不同类型的尺度问题对应着差异化的审查标准,其中裸露画面始终存在明确的底线——严禁出现任何暴露部位。关于银幕上身体裸露的尺度争议由来已久,因为裸露本身并不等同于情色内容。部分影片中的裸露场景与情色毫无关联,而有些作品即便没有明显裸露,也可能通过情境暗示传递情色意味。以《泰坦尼克号》为例,1998年内地引进时保留了女主角的露点镜头,至今未有相关观众出现不良反应的公开记录。相较而言,《色·戒》的删减则因涉及情色元素而被广泛认为必要,电影评论人孤烟指出,此类需前置删改的案例具有明确的界定标准。《王朝的女人·杨贵妃》中被网友戏称为“马震”的镜头则属于映后删改范畴,而《周处除三害》中的全裸镜头因未暴露关键部位得以保留,这种差异化处理体现了审查标准的灵活性。

影片中暴力画面的呈现方式往往体现出与类型相关的特定表现形式。唐大远指出,对裸露画面的严格管控,主要源于我国对情色内容的界定较为严格。相较之下,暴力题材的呈现则更为宽松,尤其在战争片领域,其在血腥与暴力元素的运用上,往往比动作片、警匪片及犯罪片更具包容性。近年来因暴力画面被删改的影片案例,相较于裸露画面的严格限制,更多体现了对大众观影心理的考量。以《八佰》《红海行动》《长津湖》为代表的国产战争片,其展现的战场伤亡场景在视觉震撼力方面尤为突出。由于故事背景设定在战争环境中,观众对血腥与暴力元素的接受阈值相对较高,因此更真实地还原战场的残酷现实,有助于深化对战争题材核心主题的理解。

在动作片、警匪片与犯罪题材影视作品中,暴力场景多围绕犯罪行为、侵害行为及反制手段展开。这类画面常触及观众心理承受阈值,形成"视觉痛感"效应。基于对过往影视案例(特别是进口影片)的观察分析,可归纳出三大典型暴力呈现方式:肢体分断、穿透性伤害以及血液喷溅。以近期引发关注的《周处除三害》为例,影片公映版可能面临删改的桥段包括:1. 陈灰(李李仁 饰)以暴力手段对陈桂林(阮经天 饰)实施面部摩擦;2. 陈灰眼部遭遇香炉尖端刺入的伤害;3. 陈桂林在击杀香港仔(袁富华 饰)过程中遭受钢筋贯穿腰部的致命伤,以及该武器被抽离的视觉呈现。

部分在点映环节引发观众不适的镜头,在尺度把控上并未达到‘肢解’或‘贯穿’的程度,也未出现血液喷溅等极端画面,因此均未触及审查红线。聚焦礼堂内对邪教教众实施射杀的情节,影片在呈现过程中对教众中枪的血腥画面进行了删减,仅保留陈桂林开枪的瞬间。尤为突出的是,当镜头切换至台子上众教众中枪的全景场景时,该画面被完全替换为尊者画像,彻底隐去了暴力细节。

在电影创作中,尺度的把控不仅涉及视觉呈现,更涵盖内容与人物塑造层面。其中"杜绝明示"是核心原则之一。连城易脆指出,部分观众存在精神洁癖,对画面细节的调整极为敏感,但创作者需意识到影片承载着意识形态传播、文化输出、市场策略及制作效率等多重考量。以近期《周处除三害》为例,该片在删除特定区域的标识后重新发行公映拷贝,获得唐大远的完全理解与支持。他强调"这属于原则性问题",并援引《碟中谍6》因地图错误画面被立即替换的案例,说明国际制片方普遍采用类似处理方式。特别在涉及历史现实敏感话题时,创作团队往往采取严格隐晦策略,任何可能引发明确指向的画面或台词都会被要求删改。张艺谋近年作品《一秒钟》和《坚如磐石》便体现了这一特点——既不会直接展现孩子被车撞死的残酷细节,也避免通过露骨台词呈现官场腐败及"官官相护"的现实问题。

在当代影视审查体系中,人物设定中的同性恋元素必须被全面剔除。进入21世纪20年代,这种审查标准依旧严苛,不仅对国产影片实施严格管控,甚至对引进片也采取逐帧筛查的方式。以《波西米亚狂想曲》为例,该片主人公佛莱迪·摩克瑞(拉米·马雷克 饰)的性取向表述被全部删除,尽管总时长仅削减4分钟,却需对全片数十场戏进行调整。所有暗示性取向的台词、肢体语言乃至细微的触碰动作均被处理,这种过度的审查往往导致叙事逻辑断裂、人物动机模糊,使观众产生理解障碍。长期处于此类审查环境的创作者,容易滋生对内容尺度的过度担忧,进而形成所谓的“尺度焦虑症”。

徐经理指出,尽管未观察到有家长携未成年子女观看《周处除三害》的情况,但当前青少年群体的外貌特征已难以直观判断其年龄层。加之网络购票模式普及,影城在检票环节无法同步核查观众身份证信息,因此删改措施在现实操作中具有必然性。唐大远认为,管理部门从剧本创作到成片审核的全程介入,本质上体现了对影视内容的重视与引导。他强调,影视作品的表达边界具有动态特性,监管方与创作者之间始终处于相互试探的平衡状态,而《涉过愤怒的海》等影片的上映,已体现出行业在规范与创新间的积极突破。

连城易脆认为,对于电影删减尺度的探讨不应局限于作品本身,而需置于国家与社会的整体语境中观察。若脱离现实背景进行讨论,得出的结论与应对方案往往缺乏现实根基,易流于理想化。电影作为社会意识的载体,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也与时代精神紧密相连,其发展始终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

在当前语境下,"尺度焦虑症"或将持续影响影视创作与传播。所谓"大尺度"内容犹如双刃剑,既可能吸引特定观众群体,也可能导致部分受众流失。这种矛盾性不仅关乎市场反响,更可能演变为舆论焦点,引发连锁反应。以近期引发热议的《周处除三害》为例,该片在尺度把控上相对谨慎,而类似题材的效仿作品却未必能获得同等幸运。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