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359更新:2025-09-15 23:42:45
近期李荣浩新曲《乌梅子酱》凭借短视频平台热度实现破圈传播,全网搜索与试听数据迅速攀升。在当前华语乐坛整体低迷的背景下,一首新歌能获得广泛传播本就殊为不易,尤其对于拥有较高市场认知度的主流歌手而言。当前乐坛呈现"人红歌不红"与"歌红人不红"并存的怪象。
然而争议随之而来,部分听众认为该曲属于典型的口水歌,歌词过于直白俗套,旋律简单且缺乏新意,甚至与过往作品形成鲜明对比,被指创作水准出现明显下滑。此曲引发的"似曾相识"感迅速被溯源,歌词与《七里香》存在高度相似之处,均采用以物喻情的手法,营造甜美氛围;旋律及编曲亦与周杰伦的《浪漫手机》极为接近,被指为低配版的青春周杰伦。
知名乐评人丁太升随后发布视频批评该曲,认为其过于俗套,李荣浩此举实为迎合短视频平台受众——主要为初中毕业的小镇青年及务工群体——通过套路化创作获取流量。
这场讨论意外地将焦点从音乐本身扩展至社会阶层议题,小镇青年与打工仔的音乐品味是否被轻视?质疑者似乎将听歌的门槛抬高,认为只有特定群体才配享有音乐。然而,音乐本应是全民共享的文化载体,为何听一首歌竟需背负身份认同的枷锁?李荣浩新作引发的争议恰如一面镜子,映照出公众对音乐审美与社会阶层的复杂心理。从制作水准看,这首歌虽非殿堂级作品,却具备短视频平台所需的传播特质——旋律通俗易懂,副歌记忆点鲜明,足以引发大众共鸣。这种现象背后,折射出音乐市场对"接地气"作品的需求,也暴露了部分听众对流行音乐的刻板印象。
虽然他自称“不做翻版”,但这一说法多少显得有些欲盖弥彰。尽管他的演唱实力与陈奕迅相比略逊一筹,创作才华也难以与周杰伦的突破性成就相媲美,但两者皆为相对薄弱的环节。然而,他具备更为均衡的综合能力——演唱技巧超越周杰伦,创作思维则胜过陈奕迅。这种策略性优势犹如田忌赛马,以自身最强项对抗他人短板,从而在整体上形成独特竞争力。进入2010年后,随着华语乐坛整体格局的变动与人才断层,他在行业中逐渐崭露头角,成为最具代表性的实力派歌手之一。
李荣浩的职业生涯轨迹颇具传奇色彩,从安徽蚌埠一名因热爱音乐而辍学的普通青年,到如今的音乐界翘楚,其发展历程中存在两个关键转折点。其中,2010年前后为陈坤与赵薇担任专辑制作人的经历尤为重要。两位前辈对他的提携与认可,为其后续转型埋下伏笔。当李荣浩正式进军主流市场时,其首张个人专辑便巧妙融入了这些机遇,通过与陈坤合作《演员和歌手》、翻唱赵薇的《有一个姑娘》等方式,既延续了往日情谊,又彰显了个人风格。
另一个重要节点是陈坤的首张专辑获得台湾金曲奖的关注与认可。2014年该专辑一举斩获多个重要奖项,最终荣膺最佳新人奖。许多乐迷,包括我自己,正是在这一时期开始关注并了解他的音乐才华。
李荣浩在台湾综艺节目《小燕有约》的亮相,让人感受到华语乐坛黄金时代沉淀的韵味。他始终以一种传统的方式积累人气,其走红轨迹始终保持着老派风格。许多听众最初是通过他的专辑认识这位音乐人,对他的个人经历却知之甚少,仅凭专辑封面的形象便产生误解。那张封套照片中的造型极具魅力,曾让不少人误以为他是兼具韩式气质与性感魅力的帅哥。
《模特》音乐视频的拍摄手法堪称精良,通过光影与构图的巧妙运用完美呈现了主体的修长身姿。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其胸肌线条流畅分明的立体造型,恰到好处地展现了符合当代审美理念的男性模特形象,这种对身体美学的精准把握令人赞叹。
直到2015年他以踢馆歌手身份登上《我是歌手》的舞台,我才得以全面了解他的真实面貌。说实话,那段时间我对他有些失望,甚至在朋友圈里高呼:‘李荣浩你真是个假把式!’
但彼时他的音乐才华依旧显而易见,外貌或许并非首要关注点,若将他视为温顺可爱的宠物系男生,倒也别有韵味。2016年,香港知名作词人周耀辉于北京举办新书发布会,我和好友到场参加,却意外发现李荣浩现身会场,为曾合作过的周耀辉助阵。彼时的李荣浩已颇具声望,此举堪称义气彰显,但据我记忆,他言语寡少,每当发言时总显得结结巴巴,语无伦次。
当时我拍摄的周耀辉与李荣浩的合作,无疑为后者增添了加分项。虽然这些词人已进入职业生涯的倦怠期,所创作的歌词未必是他们最精粹的作品,但相较于李荣浩自创的歌词,显然更符合文青群体的审美期待。随着他逐渐承担起词曲编曲乃至演奏制作等多重角色,表面看似全能,实则作品质量开始显露出明显的短板,这种转变也逐渐暴露出他个人的审美取向。早在2018年的《年少有为》中,这种风格已初现端倪。尽管该曲获得普遍好评,但细听歌词中"假如我年少有为不自卑"等表述,明显透露出强烈的市井气质。2019年担任《中国好声音》导师后,他的音乐风格愈发贴近大众市场,与初出道时的文艺气质形成鲜明对比。
那届节目中,他坚持让一位音乐学院专业学生演唱《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这一网络神曲,引发广泛争议。面对质疑,李荣浩在微博上的回应颇具代表性,他以"音乐无贵贱"为论点,强调个人喜好差异。这种辩论策略与批评者丁太升如出一辙,均试图将话题引向阶层讨论。品味鄙视链的争论从未有明确结论,但李荣浩确实拥有创作通俗音乐的权利,而听众的喜好也本就存在差异。
在大都市文青与小城镇打工者之间,文化产品的适配性本就存在差异。与其争论音乐的高下,不如尝试理解李荣浩的转型逻辑。我认为这或许源于他真实的艺术本色。十余年前,当他从蚌埠来到北京与台北的娱乐圈打拼时,曾努力掩饰自身的市井气息,试图通过引用李白、李清照等文化符号来提升艺术格调。这种自我包装虽然诚挚,却也暴露出其知识储备和审美能力的局限性。
他的创作才华似乎在前两张专辑已达到顶峰,《丑八怪》和《慢慢喜欢你》这些成功作品,即便放在黄金年代也不过是普通的流行歌曲。面对创作瓶颈,继续追求突破势必会走向"怪"的路线,如华晨宇般挑战大众接受度。而李荣浩显然更倾向于保持音乐的可听性与传播性,选择向下兼容的通俗路线。这种转向或许正是他试图回归本真、创作适合家乡蚌埠朋友们的作品的体现,这种情感诉求同样值得被理解。
蚌埠近年来也逐渐与芜湖并肩成为备受关注的网红城市。周杰伦近年推出的音乐作品在风格上与《乌梅子酱》存在相似之处,但相较于该曲对下沉市场的精准渗透,其作品虽更显通俗却未能达到同等传播效果。创作符合短视频传播规律的热门歌曲并非易事,但真正决定艺术家历史地位的始终是其艺术成就的上限。即便周杰伦近年呈现出较为松弛的创作状态,他仍凭借《娘子》《以父之名》《夜曲》《爷爷泡的茶》等多元作品确立了不可动摇的行业地位。若其作品局限于《七里香》《浪漫手机》这类流行曲目,恐怕难以成就今日的巨星之名。而李荣浩凭借《乌梅子酱》的成功,正逐步拓展市场边界,近期公布的巡演计划亦引发抢票热潮,这种商业影响力在当下乐坛已属罕见。
李荣浩如今的状态或许并非外界想象的躺平摆烂,他可能正以另一种方式持续付出。就像汪峰当年在摇滚领域转型时曾遭非议,后来媒体揭露其背后付出的辛勤努力,那些脍炙人口的歌曲皆是其反复打磨的成果。面对当下的音乐市场,我们是否该反思:为何唯有迎合主流的《乌梅子酱》才能获得关注?为何流行歌曲要么难以传唱,要么一旦走红便显雷同?那些看似歌手主动的创作选择,或许只是在流量规则下的无奈妥协。华语乐坛的黄金时代早已落幕,这是无法逆转的趋势。李荣浩携着过往辉煌的余韵登场,即便夕阳依旧绚烂,也终究难敌暮色降临。在创作困境与市场压力下,他已然选择顺势而为,不再强求突破。
Copyright © 2008-2024
合作站点:优酷视频、 爱奇艺、 芒果tv、 小小影视免费 百度视频、 腾讯视频、 1905电影网、 搜狐视频、 小小影视大全免费高清版, PPTV、 CCTV、 哔哩哔哩、 北京卫视、 安徽卫视、 小小影视在线播放观看免费 江苏卫视、 浙江卫视、 重庆卫视直播、 小小影视在线视频, 小小影视官网, 小小影视大全免费高清版, 小小的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小小影视在线观看免费完整, 小小影视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