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生不息》收官颁奖,2个实至名归,3个敷衍,3个凑数,1个硬捧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239更新:2025-09-16 02:20:19

作为综艺节目的忠实粉丝,音综无疑是大家不容错过的精彩内容。在各类综艺节目中,若论哪种类型最能带来轻松愉悦的观感,音综占据着无可替代的地位。无论是精心编排的舞台表演,还是充满趣味的真人互动环节,都能让观众在轻松氛围中收获感动与欢笑。

近年来,音乐选秀节目领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随着芒果TV《乘风破浪的姐姐》和《披荆斩棘的哥哥》两档综艺的迅速走红,该品类正式迈入全新发展阶段。在《浪姐》与《披哥》取得成功的基础上,芒果TV顺势推出《声生不息》,此举不仅延续了创新基因,更将音综的品质推向更高层次,开创了行业新标杆。

当芒果TV的三档音乐综艺节目并列呈现时,其在主题格局与流量热度上的表现堪称典范。从“港乐季”到“宝岛季”,再到《声生不息》的“家年华”企划,该节目系列成功重塑了音乐综艺的高度标准。无论从文化内涵还是社会影响力维度审视,此类作品在音综领域几乎树立了不可逾越的标杆,其创作理念已达成行业共识。

许多综艺爱好者常常用一句话来形容芒果综艺的影响力,那就是“能超越芒果的,唯有芒果本身”。这一说法并非夸大其词,芒果综艺屡次以过硬实力印证了这句话,使其在综艺领域始终稳居领先地位。

时光荏苒,转眼间已至岁末,这一季的《声生不息家年华》也即将迎来终章。作为一档优质综艺的落幕总令人心生不舍,但时代洪流必将推动其回归,我们唯有翘首以盼下一季的华丽登场。

在《声生不息》收官之夜的颁奖环节中,共有九项大奖被逐一揭晓。这场收尾的颁奖典礼既包含令人信服的荣誉归属,也暴露出部分奖项的争议性。其中2个奖项属于实至名归,3个存在敷衍之嫌,3个则像是凑数之作,还有1个颇具争议的硬捧奖项,引发观众对评选机制的讨论。

微博网友对合作金曲奖项表现出高度关注,本届获奖的三首作品分别是《桃花诺》、《胡广生》以及《听》。从整季的音乐表现来看,这三首歌曲确实不负众望,它们的舞台呈现与艺术价值均获得广泛认可,而在我个人的聆听体验中,这三首也恰好是我最为钟爱的佳作。

这三首歌曲的广泛传播不仅得益于与知名歌手的合作,更与其精挑细选的曲目密不可分。《桃花诺》与《胡广生》作为常被音乐综艺节目翻唱的经典作品,每次演绎都能引发热议。这类优质曲目一旦由实力唱将演绎,其爆红几乎成为必然,市场反响与观众认可度均难以预测。

周深与谭维维携手打造的公益主题歌曲《听》无疑是一首令人惊艳的作品。这首仅用数日时间完成的原创作品,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短时间内实现现象级传播,不仅展现了两位歌手卓越的表现力,更体现了《声生不息》节目组在音乐策划与创意执行上的非凡功力。

第二项奖项为“创新突破奖”,该荣誉由周深与黄绮珊共同摘得,这份认可无疑是实至名归。在整季节目中,周深不仅大胆探索多种音乐风格,更展现了唱跳实力与原创才华。观众们也见证了,他在每一次主题竞演中都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打磨舞台呈现,力求用实力诠释音乐,不负每一次登台的珍贵机会。

本季节目中,黄绮珊的表现堪称惊艳。最初提及她的名字,人们脑海中浮现的或许是高亢的嗓音与铁肺般的唱功,然而她却以突破自我极限的唱跳挑战颠覆了这一固有印象。随着节目的推进,观众逐渐被她不断突破的舞台魅力所折服,这种从高音到舞步的全方位展现,使得奖项的归属几乎成为必然,若不将此奖授予她,我实在难以服气。

第三项荣誉为“友爱之星奖”,由王心凌与古巨基共同获得。尽管两位艺人本身具备足够的实力与人气,但该奖项的评选标准略显随意,整体设计缺乏实质性的考量,令人感到些许失望。

回顾整个赛季的节目进程,无论是男队还是女队,嘉宾们之间的默契与情谊日益深厚。随着节目的推进,两队逐渐营造出温馨如家的氛围,嬉笑打闹间交织着欢笑与温情。我真的想问,十二位嘉宾中,谁又不配拥有这份‘友爱之星奖’呢?

第四项品质舞台奖由陈楚生与郁可唯共同获得,该奖项的颁发略显仓促。尽管两位歌手的舞台表现确实展现了无可置疑的优秀水准,但评审过程似乎缺乏足够的斟酌。

诚然,本季邀请的歌手阵容堪称顶尖,每位选手的舞台表现都经得起考验,实至名归。然而不得不说的是,节目组设立的“品质舞台奖”更像是对观众的敷衍——当所有舞台都具备高水准时,这个奖项的存在似乎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与价值。

第五项荣誉——卓越贡献奖,被授予了胡彦斌与谭维维。这一分配引发了不少讨论,有人认为略显牵强。《声生不息》本季的辉煌成就究竟该归功于谁?

尽管每位嘉宾都在节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若论贡献最为突出者,周深与汪苏泷无疑占据主导地位。舞台表现方面,所有参与者均能胜任,然而真人秀环节若缺少周深与汪苏泷的参与,整体趣味性将大打折扣。尽管"卓越贡献奖"的设置略显草率,但若必须评定该奖项得主,周深与汪苏泷仍是最具说服力的人选。

第六项潜力新人奖的得主是宋亚轩,我认为这一决定实属牵强。在本届12位嘉宾中,宋亚轩作为新人的身份可谓显而易见,其他成员同样具备新晋艺人特质,该奖项的评选标准似乎并未体现实质性区分。

除宋亚轩外,其余十一位成员是否仍可被称为“新人”?换言之,若非宋亚轩,此奖项的归属是否存在其他可能性?当奖项名称公布后毫无争议,实际上已沦为形式上的点缀,仅作为填补空缺的仪式性存在。

第七,音源之星奖。该奖项被授予汪苏泷,与宋亚轩的情况相似,明显是凑数的安排。汪苏泷手握大量音源,这一点早已广为人知,可以说全网没有一个人对此感到意外。

《披哥3》时期,有传闻称邀请徐良能节省大量版权费用,因其手中掌握着多首热门歌曲的版权。同样,汪苏泷是否也具备类似的优势?他创作的诸多脍炙人口的热门歌曲,是否让这一问题变得更加复杂?此类缺乏悬念的奖项设置,其存在的意义究竟何在?是否仅为填补空缺?

第八项奖项“金曲之星”同样显得有些形式主义。整个节目季结束后,每位嘉宾获得的金曲数量早已注定,奖项结果实际上并无悬念,更像是对节目流程的一种例行公事式的总结。

换言之,即便节目组不设立该奖项,观众只需轻点手机屏幕便能随时浏览相关文章与视频。关于歌手获得金曲数量的多寡、奖项归属的合理性,以及那些令人唏嘘的落选案例,本应由观众自行评判。我认为节目组不应刻意设置此类奖项,这种做法显得过于形式主义,缺乏实质意义。

第九届匠心音乐人奖的颁发对象是韩红,这一安排更显得形式主义,实则是对奖项的刻意推崇。从整体来看,这九项荣誉似乎遵循着某种规律,十二位嘉宾无一遗漏地被纳入其中,展现出全员覆盖的格局。

韩红的才华与实力有目共睹,但若强行颁发此类奖项,难免显得刻意。芒果在维持表面和谐方面确实有其独到之处,令人信服。然而,此种做法的争议性在于,当奖项沦为资源分配的工具时,其价值与意义难免受到质疑。

在九个奖项中,仅有一个由网友投票决定,其余奖项皆为节目组精心策划。实则这些奖项的设置早已为嘉宾量身打造,无论邀请多少位嘉宾,按照这种颁奖模式,也照样能实现全员获奖的盛况。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